APP下载

例谈初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2015-10-20刘兆刚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生动兴趣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引入式活动、支架式活动和内嵌式活动等有创意的活动。其中支架式活动包括巧设问题逐层深入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内嵌式活动包括图文互换、改写对比、揣摩批注、想象创造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注重他们的体验,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生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25-03

【作者简介】刘兆刚,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邳州,221300)初中部教师。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视知识的教学,强调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体验;二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学习,喜欢字词句篇按部就班的串讲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活动单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浇灭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教育是一种生活和人生的教育,要让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关键是要通过语文让学生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更注重他们的体验,那么就能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一、引入式活动

引入式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作准备。我们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如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笔者就先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森林大火中,蚂蚁们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冲向了火海,最外层的蚂蚁被火烧焦了,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对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

我们也可以用问题导入。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就用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引出问题:贾岛想用“推”,还想用“敲”,他边走边斟酌,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了解后说,就用“敲”吧。其实月夜归来,推门而入,不惊醒别人,也不惊动鸟儿。也许这门就是自己掩上的,为什么还要敲呢?用“扣、开”也有可能吗?用问题让学生猜结果,从而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道理,并由此进入课文的学习。

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片引入。比如张岱《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可以呈现西湖四季的图片,并引出“作者为什么不在‘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去,而在冬季‘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这一问题,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步入精彩的阅读世界。

二、支架式活动

支架式活动,指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对此,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策略。

1.巧设逐层深入的问题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产生的问题所形成的氛围和力量共同构筑起一个“问题场”。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场”并使之产生神奇的效果。通过层层追问,步步质疑,让学生的思维触角逐层深入问题场,逐渐与文本达到融通共生的境界。

如在《信客》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答案:这个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信)出现了几位信客?(老信客,小信客)这两位信客是怎样的人?(守信)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两位信客最终都不做信客了?作者塑造信客的意义是什么?笔者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场,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搭好了支架,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的学习。

又如一位教师在《云南的歌会》的教学中,围绕“这”这个关键词,设计了下列问题:(1)“这”是一种怎样的别开生面的场所?(2)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唱法也有意思?(3)“这”种环境气氛是怎样的环境?请将环境描写的句子改为诗的形式并加标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这是种怎样的女人?这样一线穿珠,巧妙的问题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设计一道填空题“菲利普夫妇 于勒”,让学生在横线上填入几个不同的字,以概括整个故事情节。这就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搭设了支架。支架搭建得好,把握人物特点可以事半功倍。

阅读一篇课文,不外乎追问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可从这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凸显文本中“这一个”的价值,建构最具个性的言语表达方式。

2.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已渐渐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清楚地认识这种学习方式的要求,运用时“形似而神不似”。因此,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并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搭设支架。

如一位教师在《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张表格(如下表)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要求每个组员边读边从原文中找依据,然后汇总和推选代表填表发言。

这样的活动,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其中描写方法的学习成为学生探究的基础。教师这样搭设支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又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说读”“品读”“练读”的阅读活动。余老师抓住文末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和组合课文文句,用“ ,是冬天的济南”的段落形式来进行“说读”活动。他首先举例示范,接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述。在“品读”活动中,余老师选取四个比喻——“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解决一个“比喻”的“品读”,学生间相互配合,有效沟通、相互联系和相互协作,然后全班交流。而“练读”活动则是把学习的视点移向课文中最美的一段,让学生独立地探究诗意的“画面命名,划分层次,色彩词、动词的妙处”等活动。

余老师的三个活动,不仅是运用丰富的学习方式搭设支架,更是将学生思维引向课文深处,“说读”活动是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取、整合课文信息,并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品读”活动是从中观角度、从课文重要内容的角度引导学生来品读;而“练读”活动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实实在在的精读训练,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语言的“点”,琢磨课文深意内涵,提高阅读水平。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

三、内嵌式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这样一些活动,活动本身就是对文本的学习,即把活动和文本学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图文互换。

让学生在学习时把文字换成图形或把图形转化成文字,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如《斑羚飞渡》一文,斑羚飞渡的方法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尤其是斑羚飞渡的动作描写。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画一画”的活动,请学生把斑羚飞渡的动作描写用图形来演示。学生通过画图、交流、分享,感受就非常深刻了。有难度的词语、句子也逐一迎刃而解,从而使阅读教学在画图的过程中变得生动有趣。

2.改写对比。

如在《爱莲说》的教学中,笔者运用调整句序和改变句式、文字的方法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个句子作了如下修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把句子前后顺序作了调整,与上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三句顺序一致。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目的——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改写,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言语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言语形式的变化必然导致言语内容表达上的差异,因而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言语主体表达的深意。

3.揣摩批注。

批注式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很常用,我们可以通过批注式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法、揣摩其精妙之处,而且批注式阅读本身往往就蕴含了语言运用的学习。

如笔者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批注式活动:

朗读愚公之妻与河曲智叟的话,揣测他们的神态,尝试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一个词,并从原文中为自己所填的词找依据。

其妻( )地献疑曰

河曲智叟( )地笑而止之曰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其前提就是要理解文言字词,这样就把人物分析巧妙地蕴含在了字词学习中。

4.想象创造。

文学作品中很多留白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创造活动空间。如《我的叔叔于勒》,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精练,生动地刻画了小人物的辛酸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字进行合理想象,共设置了三次情境再现(分别涉及景物、对话、动作):(1)去哲尔赛岛的途中,菲利普夫妇看到了些什么?(2)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想象菲利普夫妇说了什么。(3)在跟船长确认后,他们可能会怎么做?

这样的活动能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如要设计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的对话,就必须了解菲利普夫妇想了什么。

5.联系生活。

语文的外延很广,包括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通过语文的方式来学语文,进而超越现实世界的生活,进入精神世界的生活。因此,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打通课内课外,把访谈、论辩等生活中的活动元素引入阅读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孔乙己》的教学中,设计了“新闻会客厅”的活动,把孔乙己、小伙计、丁举人、短衣帮、长衫客和掌柜邀请到“新闻会客厅”,让学生扮演记者,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向这些人物发问。这样就巧妙地把写法、人物、主题、字词学习等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小说的热情。

通过活动来优化阅读教学,也许不如字词句篇按部就班的串讲来得方便快捷,但笔者相信,它一定是更契合学生需要、更有生命力的,因为它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引领学生潜入文本,与作者的思想撞击出灿烂的火花。因此笔者认为,活动可以让语文课堂更生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凌云.活动设计:激活语文课堂的支点[J].中学语文教学,2015(05).

[4]施牡丹.活动,让文言课堂更生动——例谈初中文言字词教学的活动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12).

[5]蔡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生动兴趣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