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

2015-10-20张陆洋葛加国钱东平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际汇率脉冲响应中美

张陆洋,葛加国,钱东平

(1.复旦大学a.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2.江苏省人民政府 金融办公室,南京 210024)

0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维持了较长时期经常账户顺差,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国际资本市场形成了人民币将持续升值的预期,大量套利资本流入我国,再加上本来就看好中国市场潜力而大举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出现顺差,从而形成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更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受到很大挑战。

因此扭转贸易收支持续大量顺差的局面,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成为缓解我国经济政策运行承受的外部压力的基本思路之一。理论上,根据传统的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当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人民币对外升值有助于扭转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一直存在争议,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否及如何对我国贸易差额产生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换言之,是否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现象,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1]。

本文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由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到共同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受共同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相关性误认为因果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整体影响分解成两部分:一是纯粹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反映了汇率变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的贸易差额变化,主要体现为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二是其他的因素通过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在最直接、最本质的层面上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回答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1999~2013年的季度数据,其中BAL代表中美贸易差额。RGDP表示国内的实际收入,采用以1990年1季度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调整。URGDP表示美国的实际收入。RER表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以双边名义汇率与中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比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

其中,ER为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PA和P分别表示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图1 实证变量趋势图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各个变量是平稳的随机过程,因此,要对每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由于我国的实际GDP、中美贸易差额、实际汇率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变化(如图1),因此应对其进行季节性调整。而美国经济分析局对美国实际GDP进行了季节性调整,因此本文未对此变量进行季节性调整。

为进一步消除数据异方差,对数据取自然对数,以使序列趋势线性化,且能分析各个宏观变量之间的弹性大小。分别用LBAL、LRGDP、LURGDP、LRER表示对数的中美贸易收支、中国实际收入、美国实际收入、中美实际汇率。对这四个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结果显示,我国的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汇率、中美贸易差额、美国实际GDP的对数值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记为I(0),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同时也可对其水平值作协整分析。

表1 单位根检验

2 模型说明

用向量Xt表示其一阶差分向量,即:

按照word分解定理,Xt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其中ut即为三种结构性冲击构成的结构性冲击向量,且有var(u)=I,u代表式(2)中ut的总体。而为了找出式(2)中每个时间t的ut值,可先对 Xt进行VAR分析,然后转换为下述的向量移动平均(Vector Moving Average,VMA)过程:

其中var(v)=Ω,v代表式(3)中vt的总体。比较式(2)和(3),如果对于任何的j(j=0,1,2,…),都有一个矩阵D(0)使得vt+j=D(0)ut+j成立,则有vt+j=D(0)ut+jDt+j=Ct+jD(0)成立。因此,首先需要找到D(0),随后就可由vt分解出每个时期的结构性冲击ut,这个过程即为冲击分解(Shock decomposition),且这样分解出来的三种结构性冲击相互间是正交化的。矩阵D(0)有16个元素,所以需要16个约束条件才能将其求解出来。首先由上述条件易知:

而对称矩阵Ω可以通过上述的VAR估计出来,因此,由式(4)可以得到关于D(0)的16个元素的10个约束方程,所以还需要另外的6个约束条件。

本文在做这6个约束时,采用长期约束的方法来识别模型。长期约束的概念最早由Banchard等[1]在1989年提出。最常见的长期约束的形式是对的第i行第j列元素施加约束,典型的0约束形式,表示第i个变量对第j个变量的累积乘数影响为0。

本文在对冲击的影响进行长期约束时,首先必须对ut中的四个结构性冲击赋予明确的经济含义。与文献[2]约束方法一致,本文认为GDP同时受到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影响。由于Xt中有四个变量,因此还可以分解出其他两种结构性冲击。本文将第三种结构性冲击定义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冲击,理由有二:一是Xt中包含了人民币实际汇率(EER),目的是研究其变化造成的影响,而实际汇率(EER)反应的就是国内外相对价格;二是无论GDP还是贸易差额,均受到国内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由于国内外相对价格冲击首先直接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EER),进而才影响GDP和贸易差额,因此可以将国内外相对价格冲击成为汇率冲击,记作()。同理,美国的GDP也受攻击冲击和需求冲击影响,由于汇率冲击和进出口差额冲击可以看成是需求,因此可从中分出国外的供给冲击。此时就能真正考虑到由人民币汇率变化引起的冲击的影响。在规定好四种结构性冲击之后,可将(4)式中的ut写作采用Blanchard&Quah提出的对结构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2],需求冲击对GDP长期影响为0,则按照(4)可得到如下四个约束方程:

上述约束方程的下标“i”“j”分别表示该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原理,本文认为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EER)长期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国内各部门技术改进与生产率增长,而需求冲击对于人民币REER没有长期影响,因此可得:

在做最后一个约束时,考虑建立两国对数实际GDP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表2所示,美国实际GDP对中国GDP的方差贡献率达到44.70%,而中国GDP对美国GDP的贡献率却只有0.35%。因此,本文认为有如下约束表达式:

通过式(5)~(10),将ut从εt中分解出来,此时能分析ut中各种结构性冲击对Xt中各变量的动态影响,进而就能分析这些结构性冲击对我国GDP、人民币实际汇率(EER)及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

表2 中美两国实际GDP的方差分解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差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借助上文对冲击的分解,就可以分析各种冲击对我国实际GDP、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了。

3.1 脉冲响应分析

图2 我国实际GDP对四种结构性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

首先给出我国实际GDP对四种结构性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图。图2中,对四种结构性冲击,我国实际GDP的脉冲累积响应是不同的。其中,对本国供给冲击和对外国供给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是持久的,且对前者的脉冲累积响应要远大于后者,在五个季度和九个季度后分别达到了1.08%和0.629%的累积实际GDP增长率,而对汇率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则不能持续,在七个季度和九个季度后累积实际GDP增长率几乎变为零。累积脉冲响应具体数值见表3。

图2及表3的结果与Blanchard&Quah(1989)[22]一文中对美国GDP的动态特征相反,但由于Blanchard&Quah(1989)[22]文中汇率变量数值上升表示升值,而本文采用的汇率标量数值上升表示贬值,因此,本文的结论与该文高度一致。

表3 我国实际GDP对四种结构性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

3.2 中美贸易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脉冲响应分析

接着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RER)的变化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以判定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对我国对美贸易是否成立。图3给出了中美贸易差额对汇率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根据上文的结构性冲击分解,此处的汇率结构性冲击是纯粹由人民币实际汇率(RER)变动带来的冲击,即,因此考察的是中美贸易差额对这种纯粹的汇率结构性冲击的动态反应。图3的脉冲响应的结果如表4。

图3引入的汇率结构性冲击为一个标准差,即人民币升值(此处采用人民币直接汇率),以检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差额产生的影响。由图3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一个标准差的贬值在当期使中美贸易差额上升了0.67个百分点,但在随后两个季度,中美贸易差额出现了下降2.0个百分点和1.53个百分点的响应,当滞后四个季度后,中美贸易差额又上升了0.476个百分点,在滞后4年后,汇率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几乎为零。这说明,我国的经济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市场具有吸纳各种冲击的能力。这也从某个侧面说明模型的合理性。

图3 中美贸易差额对汇率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

表4 中美贸易差额对汇率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

为进一步分析汇率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本文也给出了四种结构性脉冲响应对中美贸易差额的累积脉冲响应(如图4),详细数据见表5。

图4中的四幅图,分别是中美贸易差额对本国供给结构性冲击(dlrgdp)、汇率结构性冲击(dlbal)、需求结构性冲击(dlbal)和外国供给结构性冲击(dlurgdp)的脉冲累积响应图。

在本国供给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累积脉冲响应图中,当滞后一个季度时,中美贸易差额增加了5个百分点,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在滞后四个季度后开始逐渐下降,到滞后三年后,中美贸易差额累积下降到3.3个百分点。

图4 四种结构性脉冲响应对中美贸易差额的累积脉冲响应图

在汇率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累积脉冲响应图中,当滞后一个季度时,中美贸易差额上升了0.06个百分点,但在滞后两个季度时,中美贸易差额累积减少了1.32个百分点,在滞后三个季度后达到了最低的增长率,为-2.86个百分点,随后增长率逐渐增加,在滞后3年后,中美贸易差额增长率增加到1.59%,并稳定在这一点附近。在汇率的脉冲累积响应图中,当汇率贬值时,中美贸易差额在滞后一期时增加了,但随后出现了减少,再又有所增加,这一反应非常类似于J曲线,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实际汇率RER对中美贸易差额影响具有“修正的”J曲线效应,也即中美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上是成立的。

表5 中美贸易差额对四种结构性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

通过对需求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脉冲累积响应图的分析,可知在滞后一个季度时,中美贸易差额增长了12.8个百分点,随后出现了一定的小幅波动,在滞后五年后,中美贸易差额的累积增长率稳定在7.15个百分点左右。

在外国供给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脉冲累积响应图中,中美贸易差额累积增长率是持续增加的,在滞后五年后,中美贸易差额累积增长率稳定在10.12个百分点左右。

通过上述对图4的分析,可以得出:(1)这些变量的脉冲累积响应分析符合传统的经济理论,本国GDP增加会对本国的贸易差额产生不利影响,而外国GDP增加则对本国的贸易差额产生正影响。本文的需求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称为市场冲击,即排除了汇率因素的国外市场需求变化所引起的冲击。因此,此处的总需求必然对两国间的贸易差额产生正效应。(2)四种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后,均达到了稳定值,这说明四种结构性冲击的脉冲响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以后,影响消失。(3)通过对汇率结构性冲击的脉冲累积响应图的分析,得到了修正的“J曲线”,说明弹性理论对于中美贸易差额是成立的。(4)汇率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脉冲累积响应最小,在经过三年的滞后后,中美贸易差额的增长率仅为1.59%,远低于本国供给结构性冲击、需求结构性冲击和外国供给结构性冲击的影响;而外国供给结构性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是最大的,稳定时的增长率达到了10.2个百分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对外依赖性很强。

3.3 中美贸易差额与结构性冲击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差额与结构性冲击的比较分析图中的数据来源于本文中根据SVAR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构性冲击数据,为方便对比,本文将模型中的对数的贸易差额数值放大了10倍。通过分析中美贸易差额及其结构性冲击的对比分析图,发现中美贸易差额的需求冲击成分最能拟合样本时段内我国贸易的差额的具体波动,而中美两国供给冲击和汇率冲击也能对中美贸易差额做出一般的拟合,其中美国供给冲击的拟合程度优于中国供给冲击的拟合程度。这表明我国的贸易收支最容易受到需求冲击、尤其是外部冲击的影响,从而与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美出口的结论是一致的。由于本文侧重分析汇率对中美贸易差额的作用,因此着重分析汇率冲击对中美贸易差额的拟合情况。通过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分析得知,从2007年4季度到2008年2季度,2010年2季度到2011年2季度以及2012年1季度到2013年1季度,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动幅度较大,图5中,汇率同时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动,至少在趋势上做出了相应反应。这说明,如果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有助于中美贸易差额的改善。再结合上文图3与图4的相关分析,本文认为中美贸易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比较敏感。因此,当前在制定汇率政策时,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弹性,以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差额的调整作用。

图5 中美贸易差额及其结构性冲击的对比分析图

4 结论

针对已有的关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文献的不足,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包括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RER变化、中美贸易差额变动和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四个变量的SVAR系统,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动态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上述SVAR模型脉冲响应的分析,本文发现一个标准差的实际汇率贬值冲击使得中美当前的贸易差额增加了0.675%,但是在随后的第二季度中美贸易差额增加了-0.2%,并在之后四个季度后,中美贸易差额又出现了正增长,增长率为0.476%,随后逐渐向零增长率的方向收敛,因此,可以从图3和图4中看到明显的修正的“J曲线”。其次,在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动中,汇率的作用不可或缺。这进一步说明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是成立的,人民币汇率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1]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经济研究,2010,(5).

[2]Blanchard O,Quah D.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Disturban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

猜你喜欢

实际汇率脉冲响应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区域差异化下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贸易条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基于国际经验的对比分析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