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糖尿病心肌病临床特点分析

2015-10-20张楠孙良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肌病心肌细胞脂肪酸

张楠,孙良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在高血糖状态的影响下,糖尿病患者身体的各个组织及器官会发生功能性障碍,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1]。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学界对该症的病理及诊治缺乏实证依据,在治疗时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有学者认为,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辩证,有助于该症的诊断与治疗。该院为提供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选取了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其中60例患者为合并心肌病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心肌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没有心肌病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有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53±4.5)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2.5)年;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52例。对照组有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年龄为44~80岁,平均年龄(52±2.7)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7±4.5)年;病情: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56例。

1.2 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纳入标准

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有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1.3 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血脂代谢情况以及心脏超声检测结果。

1.4 统计方法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2 血脂代谢比较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比较情况[(±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比较情况[(±s),mmol/L]

组别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观察组 2.3±1.2 0.8±1.2 1.3±1.6对照组 1.6±1.0 1.8±0.4 1.7±0.8 t 11.2246 12.6843 11.0874 P<0.05 <0.05 <0.05

2.3 心脏超声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左室短轴缩短率为(36.78±0.67)%,左室射血分数为(0.48±1.69)%,室间隙厚度为(10.02±3.12)mm,每搏量为(38.22±5.43)mL。对照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左室短轴缩短率为(51.64±1.31)%,左室射血分数为(0.76±1.54)%,室间隙厚度为(9.14±2.43)mm,每搏量为(64.27±4.59)mL。以上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室间隙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约有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心肌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易发心衰和心衰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该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心肌疾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在疾病晚期可出现心绞痛、进行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业内学者普遍认为其与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分析表明,合并心肌病的糖尿病患者其血脂代谢、心脏超声检测与没有心肌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糖尿病是心肌病的高危因素,当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改变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进而使心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诱发心肌病[2]。在血脂代谢的三项指标中,三油甘脂的升高对心肌病的触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异常会使动脉发生硬化,胆固醇水平增高;同时,它还会使患者的毛细血管变狭窄,细胞间质增生。该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等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小,所以,在临床上不易鉴别诊断,需要辅助一系列的影像学以及电生化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方可诊断该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心绞痛、心律失常、进行性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时医生往往考虑到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可能,而忽略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例如劳力性呼吸困难、不典型胸痛等。当心肌病进一步发展时,临床表现多与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如疲乏、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痛、心悸等。体检时可发现踝部水肿、腹水、肝脏肿大、颈静脉压升高、奔马律等。在糖尿病心肌病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心肌病之前,及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更好地饿治疗效果,因此及早对糖尿病性心肌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细胞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糖和脂的代谢异常两个方面。糖代谢异常表现为心肌细胞对葡萄糖利用功能障碍和高血糖对心肌细胞的损害。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存在糖酵解以及糖有氧氧化异常,者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运子1以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1和4)及其受体异常,进而使葡萄糖有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跨膜转运减少,心肌细胞摄取的葡萄糖也同时减少。此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不仅体内的糖代谢受到影响,患者的机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的脂肪组织分解会受到血糖的影响而加速,从而导致循环脂肪酸的水平升高,使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糖有氧氧化能力下降。除此之外,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会直接导致正常心肌发生扩张性病变。血液中血糖较高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中葡萄糖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这一生化反应中的关键酶表达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心肌细胞的所需要的能量供应不足,进而使心肌细胞肥厚、纤维化、功能受损;同时蛋白激酶C增多会导致舒缩功能障碍以及左心室肥厚,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肌坏死或多发性灶状纤维化;蛋白激酶C和一氧化氮能诱导部分钙调节蛋白或者是心肌收缩蛋白糖基化异常,进而引起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中肌球蛋白ATP 酶也会由快速型转变为慢速型,致使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滑行减慢、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舒张期延长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在机体的这种环境下,心肌细胞内Ca离子的清除速度下降,细胞内钙离子的沉积也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机体内环境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促进组织蛋白质和血浆发生非酶糖化,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导致心肌中形成并沉积较多的糖蛋白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进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均降低。健康的心肌在维持生理功能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以脂肪酸为主以葡萄糖为辅,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过高,但是心脏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降低,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反而升高,心肌所摄取的脂肪酸也会相应的增加,在病变开始时心肌依靠摄取的脂肪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节的心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表达,来增加心脏对脂肪酸的利用率。这种病理改变虽然可以维持心保证心输出量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游离脂肪酸会大量耗氧,而且脂质代谢中间产物的积聚,会激活特异蛋白的表达,进而导致心肌结构以及功能发生异常。心肌发生病理改变之后心脏会出现失代偿进而使相关酶的表达下调,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也会减少;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糖代谢异常也可以抑制脂肪酸氧化,使脂质代谢中间产物沉积,能为心肌生理活动提供的能量减少,进而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收缩或张功能发生异常。

在临床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心脏组织的疾病极为相似,所以,在对糖尿病心肌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可以辅以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确诊。

综上所述,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症状易与其他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在临床上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而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与糖尿病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有很大的关联;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应利用心电图或彩超等技术进行确诊以便尽快加以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而在治疗方面,要综合降糖治疗与抗心衰治疗,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1]高嵩,危春英.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8):560-561.

[2]黄海,宋成运等.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患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19):178-179.

[3]镡海霞.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7):132-133.

猜你喜欢

心肌病心肌细胞脂肪酸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