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TA扫描序列优化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2015-10-19胡博程娟陈欣欣班向芳周晓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方位

胡博 程娟 陈欣欣 班向芳 周晓静

MRTA扫描序列优化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胡博 程娟 陈欣欣 班向芳 周晓静

目的 探讨MRTA各种扫描方法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经手术确诊的单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患者32例(32支责任血管),同时进行t2-space-p2、 t2-ciss-3d、TOF 3D-mulit-slab、t1-vibe-fs扫描后,比较不同序列检查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应用传统标准及优化标准,分析同一序列采用两种标准的差异。结果 图像显示接触:传统标准t2-space-p2 25例、 t2-ciss-3d 18例、TOF 3D-mulitslab13例、t1-vibe-fs 11例。优化标准t2-space-p2 29例、 t2-ciss-3d 27例、TOF 3D-mulit-slab 13例、t1-vibe-fs 12例。不同序列检查接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扫描方案、优化判读标准,对于提高MRTA诊断率有一定的价值。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MRTA 诊断 序列

MRTA 可以较准确的反映桥小脑角池段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并可以通过不同扫描方法区分血管与神经,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疾病诊断中较为可靠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t2-space-p2、 t2-ciss-3d、TOF 3D-mulit-slab、t1-vibe-fs。本文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32例(32支责任血管),不同序列及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住院手术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 例 ;年龄 40~75岁。术中确认32支责任血管,包括基底动脉或椎动脉4支、小脑前下动脉9支、小脑上动脉10支、小脑后下动脉2支、岩静脉4支、内听动脉回返袢3支。面神经痉挛10例、三叉神经痛22例,临床有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或吞咽困难病史。32例均排除感染性及占位性病变。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12通道正交相控线圈,行双侧三叉神经及面神经MRTA扫描,以相应神经为中心进行TOF 3D-mulit-slab,t2-ciss-3d,t2-space-p2,t1-vibe-fs轴位扫描,其中TOF 3D-mulit-slab的扫描范围,上缘包括大脑后动脉,下缘达近枕骨大孔水平。采集所得数据TOF 3D-mulit-slab先应用MIP薄层重建。后所有数据对三叉神经做冠状位重建,对面听神经做垂直于神经的斜矢状位重建。TOF 3D-mulit-slab采用参数:TR/ TE 26/7ms,翻转角25° slab 3,Averages 1,FOV 180mm×180mm,矩阵256×256,层厚/层间距0.5mm/0mm。t2-ciss-3d采用参数:TR/TE 5.98/2.67ms,翻转角70°Averages 1,FOV 180mm×135mm,矩阵256×256,层厚/层间距0.7mm/0mm。t2-space-p2采用参数:TR/TE 1200/263ms,翻转角150° Averages 1.6,FOV 200mm×200mm,矩阵320×320,层厚/层间距0.6mm/0mm。t1-vibe-fs采用参数:TR/TE 9/2.38ms,翻转角10°Averages 3,FOV 200mm×200mm,矩阵256×256,层厚/层间距1mm/0mm。

1.3评判标准 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图像,并将无法明确显示神经或血管的患者归于未见接触点组。用两种影像判读方法分析神经与血管接触程度。(1)传统标准:接触:一个方位交叉,一个方位脑脊液间隙消失,有或无血管压迹。可疑接触:一个方位交叉,一个方位可见间隙<血管直径。不接触:各方位均见间隙>血管直径。(2)优化标准:接触:一个方位交叉,一个方位脑脊液间隙消失,有或无血管压迹。交叉方位接触点信号不变或有晕迹样改变,其它方位可见间隙≤血管直径,其血管神经间隙较小,强烈提示有搏动性接触。可疑接触:交叉方位血管与神经跨层面,其它方位可见间隙相近于血管直径。不接触:各方位均见间隙>血管直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同一序列两种方法判断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序列测量症状侧血管及神经的平均径线值 见表1。

表1 不同序列测量症状侧血管及神经的平均径线值(x±s)

2.2传统诊断标准TOF 3D-mulit-slab、t2-ciss-3d、t2-space-p2、t1-vibe-fs 图像比较 见表2。

表2 传统诊断标准不同序列图像比较

2.3优化诊断标准TOF 3D-mulit-slab、t2-ciss-3d、t2-space-p2、t1-vibe-fs 图像比较 见表3。

表3 优化诊断标准不同序列图像比较

3 讨论

3.1成像序列的选择 t2-space-p2是基于TSE的序列,具有TSE的对比度,是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常用于颅底水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后颅窝底脑神经的走行。脑脊液呈高信号,血管及神经呈低信号。组织边界锐利清晰,信噪比及分辨率高。T2-ci-3d实质是应用双激发3D-truefisp序列,有较高的对比度,能清晰显示细小动静脉。脑脊液呈高信号,脑神经和血管均呈中、低信号。组织边界稍模糊。VIBE序列是为联合应用内插替换技术及频率选择性脂肪饱和脉冲序列获得压脂的3D MRI。应用具有各同向性或类似各同向性空间分辨率的3D射频扰相GRE序列。范围广,可以任意方向重建,层厚薄,层间距小。无饱和带,采用三维容积内插技术,能够较为清晰显示细小,流速缓慢的趋向静态组织的动静脉血管[1]。但空间分辨率较低,SNR较低,组织边界模糊,解剖细节显示不够。TOF-3D -MULIT -SLAB 成像范围较大,饱和效应减低,对于慢血流及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更佳。可用于追踪责任血管的来源。经过MIP -THIN 重建后,对于细小血管的显示更清晰,呈连续性细线样高信号。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高,组织边界模糊,解剖细节显示不够。对于小的慢血流动静脉以及与成像平行的血管显示不理想,需通过3D对比剂增强显示[2~4]。不配合的患者,会出现层块交界处因饱和程度不同而出现的分界线。

Watanabe等[5]认为3D-SPACE序列对海绵窦周围结构显示比3D-CISS更佳。在临床应用中,t2-space-p2胶片打印效果最佳,更能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t1-vibe-fs 及TOF 3D-mulit-slab组织分辨率不够,对于解剖细节不足且信号较弱,与邻近组织对比度不够,常无法明确血管及神经边界,甚至无法显示或全部显示血管及神经。本资料显示t1-vibe-fs、TOF 3D-mulit-slab对于神经及血管显示率较低,测量的径线较t2-space-p2、t2-ciss-3d小。t2-ciss-3d软组织间缺乏对比度,软组织与骨之间对比也较差,故其对于周围无脑脊液存在的神经不能很好的显示[6]。但TOF-3D-mulit-slab MIP-thin的图像对于部分近端压迫(REZ区),尤其直接接触脑组织表面的微血管,其它序列不能发现或确定性质的微血管,其特有的高信号,可以提高微血管的辨识率。而VIBE序列用于观察TOF-3D所不能确定的慢速血流。而临床表明此区的慢速血流多为岩静脉或微小动脉,由于径线较小,信号弱,t1-vibe-fs 及TOF 3D-mulit-slab常不能明确显示慢流速血管。临床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责任血管多为动脉,尤其较多学者研究表明REZ区动脉压迫较多,静脉比例相对较少,而单独由静脉压迫导致临床症状的更少[7]。临床应用中,进行T2-SPACE-P2和TOF-3D-mulit-slab的组合,如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时加扫VIBE序列。

3.2诊断标准的优化 MRI在各序列的选择上清晰准确的反映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脑池段真实情况。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诊断中,如两个层面神经与血管有接触,并可见重叠部分信号减低;如神经发生移位、变形,部分甚至变性变细,则接触诊断确切。对于可疑接触的界定,常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存在灰色地带。t2-space-p2序列对组织分辨率较高,当一个方位血管与神经有交叉,会在一个层面内出现接触段血管周围可见白色晕迹,考虑为极少量间隙内脑脊液的容积效应。晕迹样改变的出现,提示着血管与神经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临床也有报道表明血管神经接触无压迫,血管的搏动也会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产生,而可疑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出脑干段的距离较近,其搏动也会影响到三叉神经[8]。此时在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支持下,参考接触点的位置方位,再结合血管管径判断,如为较粗大血管,管径大于间隙,尤其是相对年轻患者无明显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脉压差较大,血管弹性较好血管搏动相对有力,密切结合临床,强烈提示有搏动性接触。而宋士群等[9]认为将可疑压迫归于阳性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将可疑压迫归于阴性组的结果。

1 陈凯,李天然,杨平生,等.三叉神经责任血管MRTA扫描序列的优化.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2):300.

2 Arbab AS,Nishiyama Y,Aoki S,et al.Simultaneous display of MRA and MPR in detecting vascular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or hemifacial Spasm:Comparison with oblique sagittal views of MRI.Eur Rsdiol,2000,10(7):1056~1060.

3 Yin LL Song B,XU J,et al.Hilar Cholangiocarcinlma:Preoperative evaluation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quence.Chin Med J(Engl),2007,120(8):636~642.

4 Wetzel SG,Johnson G,Tan AG,et al.Three-dimensional,T1-weighted gradient-echo imaging of the brain with a volumetric interpolatedexamination.AJNR Am J Neuroradiol,2002,23(6):995~1002

5 Watanabe Y,Makidono A.3D MR Cisternography to identify distal dural rings:Comparison of 3D-CISS and 3D-SPACE sequences.Magn Teson Med Sci,2011,10(1):29~32.

6 Matrinkovic S,Gibo H.The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s and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oculomotor nerve:the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its cisternal segment(review).Surg Neurol,1994,42(3):505~516.

7 管永婧,凌华威,陈克敏,等.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诊断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评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7)572~573.

8 谭令,柴维敏,陈克敏,等.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7,23(6):725~749.

9 宋士群,何丹,刘峥.运用核磁共振SPGR序列研究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01): 9~11.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方位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认方位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