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T D-二聚体和ⅠL-6在评估脓毒血症病情的临床价值

2015-10-19喻长法段达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毒血症降钙素二聚体

张 虹 喻长法 段达荣

PCT D-二聚体和ⅠL-6在评估脓毒血症病情的临床价值

张虹喻长法段达荣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6(ⅠL-6)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68例脓毒血症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ⅠSA)测定血清ⅠL-6,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和ⅠL-6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三个指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6.7%、98.5%和 90.6%。结论 PCT、D-二聚体和ⅠL-6能够用于脓毒症的早期判断及预警,并可用来判断病情。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6

脓毒血症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播散,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脓毒血症的病情复杂,对于其发病机制的认识还较为局限。早期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是降低脓毒症并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键。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患者68例,其诊断符合2003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7~91岁,平均(53.0±19.5)岁。

1.2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患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抽取静脉血6ml,3ml于枸橼酸盐抗凝管内立即充分混匀用于D-二聚体检测,另3ml于普通试管内分离血清用于PCT和IL-6检测。

1.3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 PCT检测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德国BRAHMS公司仪器及配套试剂盒;D-二聚体检测用免疫比浊法,法国STAGO- Compact公司仪器及配套试剂;IL-6检测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用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检测结果以(±s)表示,组间分析采用t检,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个指标在各组中的浓度比较 见表1。

表1 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三个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三个指标检测结果(±s)

注:与恢复期比较,*P<0.01

组别nPCT(μg/L)D-二聚体(mg/L)IL-6(ng/L)脓毒血症组68急性期8.23±3.50*6.25±2.13 *183.93±64.87*恢复期0.59±0.270.50±0.2162.50±21.49对照组300.47±0.140.44±0.1757.31±16.30

2.2三个指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中的浓度比较 见表2。

表2 生存组和死亡组三个指标检测结果(±s)

表2 生存组和死亡组三个指标检测结果(±s)

注:与生存组比较,*P<0.01

组别nPCT(μg/L)D-二聚体(mg/L)IL-6(ng/ L)死亡组2312.97±6.35*9.82±4.75*252.10±85.47*生存组455.43±2.164.69±1.84135.75±31.99

2.3三个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PCT是1992年发现的人类降钙素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含11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3000。尽管其在多种组织均有表达,但其激活的组织部位主要受感染及病原种类的影响[1]。PCT在严重细菌、寄生虫、 真菌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在病毒性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自身免疫性或者是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等疾病时,其浓度不会增加或者轻微增加,只在细菌感染的毒素释放时才会明显的增加,因此PCT具有高度的特异性[2]。PCT在严重全身性细菌感染2~3h其浓度开始升高,24~48h达到峰值,其浓度的高低是反映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3]。其在机体对细菌感染产生全身的反应时才产生,尤其是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PCT会随疾病进展不同而不断的升高,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能用于脓毒症的病程监测,可直接反映各种类型损害的严重程度[4]。保勇等[5]研究认为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早期即升高,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CT对危重病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1.8%;PPV、NPV分别为79.6%和88.2%。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6]。劳庆禄等[7]研究发现危重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作为监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危重程度,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IL-6是一种由1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其分子量为21~26KD。IL-6是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后体内单核巨噬细胞、Th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功能包括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活化T细胞、活化肝细胞合成应急蛋白从而参与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细胞发育等,其在感染3h达峰值,以后在血液中消失[8]。其产生机制和机体防御反应相关,IL-6的升高有助于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进而使得炎症反应逐渐消失。但是它也可诱发巨噬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TGF-β,进而引发免疫抑制。其具有催化和放大炎性反应和毒性的作用,造成组织细胞损害,无疾病特异性,临床上通常将IL-6作为炎症指标来反应患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9]。

综上所述,PCT、D-二聚体和IL-6是早期诊断脓毒血症的较敏感指标,其浓度的高低能反映病情的进展、预后和转归。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和误诊。

1 石岩,刘大为.降钙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44~446.

2 谢健敏,卢解红,余一海.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广东医学,2013,34(2):264~266.

3 殷晓娟,李大鹏,尹其翔,等.血清PCT、IL-6水平及SIRS对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临床研究.临床急诊杂志,2011,12(3):186~188.

4 张新逸.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48~49.

5 保勇,史梦,喻华,等.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94~96.

6 沈健,朱一川,徐太静,等.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9~11.

7 劳庆禄,李卫东.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危重症患儿感染时的临床探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6):9~11.

8 李自华,胡振,方玉蓉,等.CD64、CRP、IL-6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论断价值分析.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1):50~53.

9 杨吉华.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鉴别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意义.重庆医学,2007,36(6):1194~1195.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毒血症降钙素二聚体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降钙素合成分泌及生理作用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