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心脏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监测与护理

2015-10-19郭莎莎陈浩丽

关键词:球囊主动脉肾功能

郭莎莎,陈浩丽,李 静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河南 洛阳 4710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心脏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监测与护理

郭莎莎,陈浩丽,李 静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心脏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脏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出血2例、下肢缺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加强病情观察,监测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治疗重症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优于目前的任何药物。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其发生率为13.5%~36%,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1]。鉴于此,笔者选取我院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脏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为(65.2±4.2)岁,其中男42例,女21例。

1.2 方法

1.2.1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应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护理人员每隔6 h监测全血激活凝固时间1次,将其维持在180~220 s。观察心包纵膈引流管是否扭曲、挤压,保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等。若引流液为鲜红色,且每小时不超过200 mL,多为弥漫性渗血;若引流液为暗红色,且持续不断,多为右心系统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为鲜红色且随患者血压升高而出现,多为小动脉等左心系统出血。若患者引流液较多时,则需监测引流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若与机体血红蛋白接近,则可能为活动性出血,需立即通知医师开胸止血。另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时输入新鲜血小板,避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1.2.2下肢缺血的观察及护理

下肢缺血是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由血栓脱落、气囊导管过粗或周围血栓引发。下肢皮肤颜色改变、组织坏死、腿痛、花斑等为主要表现。护理人员应监测置管下肢的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体温、感觉等,并注意肢端的保暖,若出现青紫、颜色发白、温度低等情况,说明下肢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2.3肾衰竭的监测及护理

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微小栓子会导致肾小动脉栓塞,或血中游离的血红蛋白过多导致肾小管堵塞引起肾衰竭。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每天检测肌酐、尿氮素一次,记录并观察尿液的颜色、量。若患者存在疑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如血容量稳定,但其尿量较少、血清钾水平较高,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2.4神经系统并发症护理

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减少症等,致使脑血管发生出血的情况,以嗜睡、多语、昏迷、躁动等为主要表现,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患者有无上述症状、瞳孔反应,在其清醒时观察其肢体活动等。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出血2例、下肢缺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死亡病例。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结 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临时性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对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及心肌供氧具有明显作用,能够提高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是临床治疗重症心脏病的有效手段[2]。但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并发症较多其发生率为13.5%~36%,一些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

本次研究以心脏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出血2例、下肢缺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死亡病例。加强说明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术后通过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情况,监测引流液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监测血小板水平,及时输入新鲜血小板,可避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下肢静脉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有5%~10%的患者术后会发生下肢缺血[5],术后密切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健侧肢比较,可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发生下肢缺血,避免截肢。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其尿液颜色、量等,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便及时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保障患者安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以躁动、嗜睡、昏迷等为主要表现,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述症状,对于出现并发症者及时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措施,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监测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石 丽,霍春颖,刘加林,等.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31-1533.

[2] 周 莲,江 敏,文 玲,朱建芳,李丽华,易 坪,彭 艳.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5(16):1376-1378.

[3] 刘玉珍.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3(17):37-38.

[4] 许燕莉,罗美宜,许永霞.舒适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04(11):61-63.

[5] 潘敏,李本玲,喻贤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0:15(19)-17.

本文编辑:杨 志

R473.6

B

ISSN.2095-6681.2015.21.177.02

猜你喜欢

球囊主动脉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老年内科肾功能衰竭患者400例临床透析及感染护理预防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