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5-10-19张孟虎

关键词:达拉经皮心肌梗死

张孟虎

(安平县中医医院内科,河北 衡水 053600)

依达拉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张孟虎

(安平县中医医院内科,河北衡水05360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7%,高于对照组的74.08%,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依达拉奉;心功能;疗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内科多发危重疾病。在临床上常因冠状动脉血液急剧供应不足或中断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为心绞痛、心力衰竭等[1]。患者多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2]。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因此,需给予有效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和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本次研究对依达拉奉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男59例,女50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0.3±4.2)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2.4±1.8)年,对照组男57例,女5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0.4±4.4)岁。病程0.4~7年,平均病程(2.6±1.7)年;排除脏器功能损伤者、精神病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d,氯吡格雷75 mg/d,他汀类降脂等药物。治疗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口服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消失,心功能提高1~2级,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期前收缩消失。有效:临床病症好转,心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心功能提高1级,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期前收缩减少50%。无效:临床病症无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7%,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2.2 心功能指标

治疗组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段  射血分数  心脏指数治疗组  治疗前 0.43±0.11 1.58±0.25(n=109)  治疗后 0.71±0.13* 2.71±0.32*对照组  治疗前 0.42±0.09 1.57±0.24(n=108)  治疗后 0.51±0.12 2.04±0.29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会引起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缺血缺氧,且心肌能量利用率不足,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出现心力衰竭,心功能受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其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症状较严重,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较大[4]。经临床资料统计,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大。心率失常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频发、成对,多数患者还可出现短暂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显示,心功能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5]。近年来,由于人类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缺血,ST段下降幅度慢,再灌注障碍,对微循环血流的改善作用较差 ;即使恢复缺血心肌血流还可诱发心肌再灌注损伤。有研究显示,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加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在保护脑细胞免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6-7]。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 卢 鑫,胡桃红,高国杰,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 28-29.

[2] 徐以康,张月兰.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原则[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13-1016.

[3] 周书婷,肖春月,郭瑞敏.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66-67.

[4] 杨跃进,杨进刚.ACC/AHA 2009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更新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159-161.

[5] 张建辉.探讨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11-212.

[6] 康邦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1729-1730.

[7] 蒋 宇,何力鹏,等.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53(9):4-8.

本文编辑:徐 陌

R542.2

B

ISSN.2095-6681.2015.21.060.02

猜你喜欢

达拉经皮心肌梗死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