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5-10-18张瑞花高晓阳
张瑞花,高晓阳
(1.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2.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瑞花1,高晓阳2
(1.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2.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 了解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级高职助产专业两个班10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5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另一个班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设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助产技术理论和操作考核,以评价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增强助产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及知识间联系的能力、病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助产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助产技术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助产技术;实训课;项目教学法
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助产技术不仅解决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中一切生理、心理、病理问题,协助新生命诞生,还包括母婴保健指导、优生指导及对家庭进行科学育儿指导[1]。助产技术是《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规定的7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之一,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期望值的医疗保健服务。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护理人员除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外,还要通过培训与考核,获得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书。这一助产职业准入制度,对医学院校助产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职业准入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成为助产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助产技术实践教学在高职助产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往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后进行操作训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没有明显优势,人文关怀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很难满足助产工作岗位要求。
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对主体有意义的教育,内在地激发主体参与活动,必须使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动[2]。脱离任务学习知识和技能,没有明确目的;脱离结果学习任务,没有突显任务对主体的意义,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应在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联系,并让个体参与整个工作过程,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将实践理解为在特定工作情境中进行的活动。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起来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最终都要指向让个体获得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3]。因此,项目教学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主要教学模式。
为培养具有现代助产护理理念,能完成助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面向医疗护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尝试编写了助产技术实训指导项目课程教材,并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级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开展项目教学。
l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级高职助产专业两个班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一个班5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由同一位教师教授助产技术实训课,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讲授同样的操作内容。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完全一致。教学内容包括六大模块:产前检查技术、正常分娩监护技术、产褥期护理技术、常用异常分娩护理技术、常用妇科护理技术、药物使用监护技术,共计68学时。
1.2.2 授课方法 (1)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上课前,教师先给出具体项目,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并根据项目大小将班内学生随机分为8~10个任务小组,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学生通过评估、搜集资料来制定工作计划,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并接受组内和组间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操作技术。(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备课,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按照要求反复练习。
1.2.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助产技术理论和操作考试,考试内容相同,包括前期学过的所有操作技术。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有关教学效果的调查。调查包括助产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及加强知识间联系的能力、病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课堂气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助产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共8个问题,每个问题有显著提高、一般提高、无变化3个选项,分别记2分、1分、0分。
2 结果与分析
两组助产技术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显示,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实验组P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90.36±5.59 86.70±4.67对照组87.05±6.09 80.20±2.86 <0.01 <0.01
调查显示,实验组在能力提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调查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调查结果比较(±s,分)
实验组P助产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及加强知识间联系的能力病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课堂气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助产技术动手操作能力1.47±0.77 1.51±0.63 1.78±0.19 1.56±0.60 1.79±0.20 1.74±0.21 1.61±0.18 1.27±0.89对照组0.75±0.89 1.07±0.66 1.31±0.32 1.06±0.65 1.29±0.28 1.31±0.18 1.30±0.16 0.78±0.92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在传统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提出教学目标,讲授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考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机械练习,对于操作的具体应用并没有真正掌握。当在真人身上实践时就会不知所措,出现动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并且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临床助产岗位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比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中的效果,发现项目教学法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加强知识间联系的能力、病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助产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及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项目教学法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助产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提高助产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而且能明显提高助产技术理论考试成绩。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是指一项具体的、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任务[4]。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项目教学法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构建知识与训练技巧。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制定计划并实施、组织学习。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共同促使项目完成[5]。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其他角色进行交流,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总之,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傅文君.高职助产专业技术课程开发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0 (2):319-320.
[2]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0):4-15.
[3]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9-60.
[4]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探索,2008(4):32-33.
[5]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G424.1
B
1671-1246(2015)11-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