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5-10-18曾晓英徐志英徐国莲
曾晓英,徐志英,徐国莲,桂 珍,何 芹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创新型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曾晓英,徐志英,徐国莲,桂 珍,何 芹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为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护理基本实践层次、护理专业实践层次、护理社会实践层次、护理岗位实践层次有机连接,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护生;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世纪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对高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对护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的关注。为此,我们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构建了“四层次一体化”的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实践教学中,从护生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将4个层次:护理基本实践层次、护理专业实践层次、护理社会实践层次、护理岗位实践层次有机连接起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扩展,以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体现高职护理特色。
在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见图1),护理基本实践以素质培养为主,通过始业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使护生树立创新意识;护理专业实践以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专业多科技能综合训练为主,通过开设专业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培养护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学习能力[1];护理社会实践通过临床见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护生创新思维能力、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护理岗位实践通过医院顶岗实习,强化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图1 “四层次一体化”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
构建的“四层次一体化”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其中。具体实施如下。
2.1 护理基本实践层
以护理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给护生提供一个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机会。对刚入校的护生即进行尊重生命、尊重专业、尊重患者等始业教育。将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中[2]。增加有关“创新”知识讲座,使护生掌握创新的基本规律,如创新的心理需求、创新的思维方法、创新的常用方法、创新应具备的冒险精神及承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素质等,从思想理念上具备“创新”人才的人格特征。注重护生个体的发展,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使护生树立创新意识。
2.2 护理专业实践层
以护生专业知识内化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包括护理专业基础实训和多科技能综合实训。
2.2.1 护理专业基础实训 护理专业基础实训是培养护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制度,为护生提供更多操作训练的机会,重点培养护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四阶段八步教学法”(见图2),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护生占主导地位,是主角,教师起辅助、咨询、把握教学节奏的作用,是配角。通过这一过程使护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能力,从而促进护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学习能力。
图2 “四阶段八步教学法”实施步骤
2.2.2 多科技能综合实训 实习前强化训练30学时,内容为内、外、妇、儿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的综合技能,建立创新实践项目,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模拟医院病房结构的实践区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情境模拟,加强岗前情景模拟训练,给护生提供展示创新才华的机会,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要求护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科技能综合训练,锻炼护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2.3 护理社会实践层
在完成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2.3.1 临床见习 全面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大一护生为见习感悟阶段,要求护生暑假进行两周的医院见习,感受医院的环境、护理职业的要求及工作氛围,形成对职业和服务群体的认同感;大二护生为见习实践阶段,目的是强化已学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和巩固护理专业技能,能结合病例进行观察、判断、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3.2 社会实践 主要针对大一护生,让其利用寒暑假、周末和课余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到医院、敬老院做一次陪护工,到社区做一次社工等,早期接触患者,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早期接触医疗环境,早期接触社会,形成职业价值观,增加职业认同感,增强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感受医院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4 护理岗位实践层
通过在医院顶岗实习,围绕护理岗位任务,综合应用护理基本技能、护理专业技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强化护生的操作技能及人文关怀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专业素质,实现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进一步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2.5 “四层次一体化”实践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护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尤为重要。由于竞赛有着日常教学无法起到的特殊教育功能,对培养护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构建护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竞赛系列化、全程化,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让学有余力的护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每年组织开展护理技能操作竞赛,从“海选”、初赛到决赛层层选拔,激励广大护生勤练技能、奋发成才。通过组织专业竞赛给护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教学成效
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需要。要想使护理职业得到应有的尊重,首先要自强,要勇于创新,通过创新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升护理技术的含金量,提高护理事业对社会的贡献度。近年来,我校通过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护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国、江西省护理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2014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比赛个人三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2个;2013年荣获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中医护理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12年荣获江西省护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护理(专科组)团体第二名,个人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
[1]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曾晓英,李如竹,徐国莲,等.《护患沟通》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2(10):935-937.
G420
A
1671-1246(2015)11-0067-02
注:本文系2011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专项基金资助项目(JXJG-1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