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5-10-18张海峰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安全性

张海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心外科二病区,河南 开封 475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海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心外科二病区,河南开封475300)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分析其疗效,观察期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风湿性心脏病;安全性;疗效

风心病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于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疾病,以单纯二尖瓣病变居多。风心病多由风湿性心肌炎导致。病变累及瓣膜,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心悸、甚至引发心衰,临床致死率较高。西医治疗以多巴胺、呋塞米、青霉素为主,疗效不理想[1]。若采取瓣膜置换术或瓣膜形成术等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消耗和损伤均较大。本文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观察其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男69例,女59例;年龄45~74岁。入选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疲劳、呼吸困难、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协会2011年制定的《风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1例,女3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8.2±3.9)岁;平均病程(3.5±0.4)年。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9.3±3.4)岁;平均病程(3.7±0.9)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 mg,2次/d,餐前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3次/d,餐前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药方剂口服治疗。组方:车前子、茯苓各25 g;黄芪、山药、肉桂各18 g,熟地黄、当归各10 g,加水500 mL,取汁煎服,1剂/d。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分型,随症加减。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添加丹参、半夏、枳实、川芎等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类中药治疗;心悸、失眠患者可添加酸枣仁、柏子仁;有浮肿的症状可加入薏苡仁、木通;紫绀患者可加入万年青根。

1.3评价标准

显效:若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独立从事正常家务及轻中度的体力活动;有效:若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为1~2级,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机能大致恢复正常;无效:若患者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由于自身免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引起,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进而引起心脏病变,最常累计心脏瓣膜,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节,属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3]。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该病的危害,降低死亡率[4]。中医认为,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邪直犯,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化热于心。并将该病分为气血虚亏型、心血瘀阻型和心肾阳虚型,辨证施治[5]。属本虚证实指征,标本兼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总有效率较低,仅为81.2%,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较多,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2.5%。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了中医中药方剂治疗,并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随症加减,其总有效率为90.6%,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两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中医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属于“水肿”、“心痹”范畴。治疗方面宜以利湿、去痛为主。中药基础方中的车前子、黄芪具有温阳利水之效,半夏可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山药、枳实具有利湿化痰、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肉桂、熟地黄、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增大心脏血流量的功效[6]。诸药合用可有效调理心肺功能的功效,利水消肿,温阳化气、滋阴固阳[7]。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标本同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另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要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平常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心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针对性强,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玉梅.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125-127.

[2] 杨文学,常瑞利.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0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4):90-91.

[3] 胡娇娇.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5,3(11):26-28.

[4] 王秀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5,3(8):51-53.

[5] 陈晓玲.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剖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26(11):673-674.

[6] 高建乐.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27(13):678-679.

[7] 王 蕾.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96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1(3):415-41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83.22

B

ISSN.2095-6681.2015.019.076.02

猜你喜欢

风湿性心脏病安全性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治风湿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