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创新

2015-10-17许海霞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许海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加强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是我国教育领域极其关注和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显地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方法,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思维     培养     创新

数学这门学科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应用到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搜集生活同数学知识有关的元素,经过精心设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数学,进而运用教师所传授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同数学有关联的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中,并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接受知识能力和思维素养的不同,有针对性、灵活地选用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基础层次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保证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符合新课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激发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目标,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结合新课改小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的教育要求,创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手段,最终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层次是多样性的,所以教师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结合小学生个体性差异对他们进行思维品质培养。

1.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灵活调整先前的思维方式,用发散的思维模式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数学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时,首先给学生出这样一道加法题“四个2相加的结果是多少?”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计算,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对某些方法做讲述,从而体现“一题多解”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根据题型的不同,对数学题思考后灵活地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为恰当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的是小学生的思维要具有独特性,让小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摆脱常规解题思路的束缚,找出最为简洁的解题方法。例如对于“给定几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的计算怎样能够得到另一个数”的题目,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并且百思不得其解。此刻,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具体算式,开发自己的独创性思维。

尽管学生的答案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需要摸清学生的思路,并适当为其指点迷津,然后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小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3.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思维的快速性,具有敏捷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动大脑思考,理清解题的思路,并对采用何种解题方法快速进行判断。例如在讲解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所设题目为: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经过两小时后两车分别同时在A、B两站停止。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首先引导学生画图分析相关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所走路程为甲乙两人的速度乘以所花费的时间;接下来,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疑,并进行改编。如当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情况会怎样?使学生陷入沉思,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每节数学课中都要科学、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创新

1.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透彻地掌握数学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较快,教师可适当安排些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数学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可将具有发展思维能力的数学题设计为不同的难度系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解答过程中。这对于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是对他们思维能力更深层次的锻炼;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是个激励、挑战的过程,最终可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

2.设置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设置,深度挖掘教材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小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元素,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快速地开动脑筋,创新并提高其思维能力。

3. 提高教学互动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的互动性。这里所指的互动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同学生、学生同教师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数学习题,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我们广大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出正确的指引,结合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探索出有益于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屈丽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民族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