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识谱教学质量“四法”
2015-10-17陈凤环
陈凤环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识谱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7—0118—01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识谱教学,对改善小学生的识谱现状,提高识谱教学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聆听,培养音乐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一些感觉。如,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会让学生欣赏歌曲,让学生以聆听为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会将要学的歌曲进行播放,这时歌曲的旋律、节奏,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的作用,可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
二、从游戏出发,培养识谱兴趣
1.以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在游戏《雁儿飞》教学中,请几位学生分别扮作“大雁”,手拿或头戴“雁子”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钢琴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雁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听到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方式灵活,学生乐于参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运用图形谱辅助识谱教学。低年龄段音乐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二年级上册《时间像小马车》一课中,我将音符画在一节节的“车厢”里,音高处,火车开得高,音低处,火车开得低,一节车厢代表一拍,一目了然。
三、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教学中往往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2.先学节奏,再进行识谱。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例如,教师可出示节奏卡片,让学生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做节奏练习,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节奏,合起来练习。
(2)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如,在《爷爷、爸爸和我》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模仿爷爷、爸爸、小朋友走路时的不同节奏,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3)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训练节奏。如,学生很喜欢跳橡皮筋,如果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3.先攻难点,后整体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同坐小竹排》这首歌中,有一个四度音程,学生不太好把握。这时可让学生先用“啦”进行音程模唱,然后做向上构唱,接着再增加难度,让学生模唱旋律,再学唱整首歌谱。
4.训练唱名音程感,进行唱名背唱。小学生缺乏“唱名音程感”,这与少唱谱、从不背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能力水平,教他们背唱一些较合适的歌曲,如《小雨沙沙》《音阶歌》等歌曲。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5.利用柯尔文手势,训练音准。利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音高训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用手型的变化和手位的高低来学唱简单的音程。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do——mi”的音程演唱中,发现学生“mi”音偏低时,可以将手势稍稍向上抬一下,提醒学生唱的高一些;当学生唱的过高了,就向下压一下手势,通过动态调节手势的高度,来调节学生演唱的音高。
四、结合器乐,强化识谱教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提倡学生学习一些简易的乐器。在教学中,通过口风琴或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各种音符,而且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