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2015-10-17郑兴林
郑兴林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91—01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是面临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农村学校由于设备、人力、资源等的差距,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鸿沟正在日益显现,体现在语文学科上则是教师利用新资源、使用新手段,学生接受新事物、参与新实践的差距在拉大。一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些新的课堂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的实践、应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是农村学校因为师资力量的差距,新课改正处在跟着走、看着学的阶段。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还停留在传统中,方法陈旧,手段落后。面对中考指挥棒,教师教学重课内轻课外,就教材教教材,就考试教学生,素质教育跟着应试教育转的痕迹还很明显。
三是留守孩子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管理的脱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哄着学,看着学已是常态。同时,学校管理风险和难度的日益提升,学校组织的集体的课外的一些活动活动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面对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语文教学“生活化”之路则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内容。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学《岳阳楼记》,让学生沉浸在范仲淹笔下情景交融的景色描写,更体会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后世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情操。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既感受长江的水势和两岸奇异的景色,提升引导学生关注今天的长江变为“第二条黄河”的现实,忧虑长江明天的生态状况,让学生的脉搏随时代跳动。修辞方法、错别字修改的训练,联系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各类广告,到街道到市场到电视中去寻找。改病句训练,可以从学生作文中、作业中、请假条中找例子。总之,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化”就是要求老师善于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课文的学习中作者的心灵与学生的内心、时代背景产生共鸣与契合。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注入“生活化”气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生作文,老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作文要加强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在冬天下雪的日子,就带着同学们到操场上去感受雪天。和同学们一起追逐,一起看雪花飘落的情景,一起尝雪,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一起感受雪天的寒冷。然后让同学们抒写《冬雪》。这时候同学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万物的形态,用心去倾听万籁的声音,用鼻去呼吸天地间的气息,笔下的大自然就会有声有色、变幻无穷。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生活,把作文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充分开发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刻,并让学生以此为契机进行写作,真正使写作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手机短信祝福语比赛。当场读短信,评选最好的短信,并说怎样写得好。让学生习惯于写日记、写随笔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生活化”元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良好习惯。现在网络用语层出不穷,各类生造词语屡见不鲜,面对混乱的语言文字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鉴别、调查,把撰写反映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调查报告》送往相关部门并得到认可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了一次公民义务教育活动。学生所收获的已远远不止是语文实践能力,更有日益增强的批判、创造精神。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运用语文的“本能”。在班级的班委会选举中,让参选的同学都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在一些重大节日集会的仪式上,让学生设计“开场白”;在语文课前举行“三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或时政热点;学生的请假条要求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无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