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2015-10-17焦元东
焦元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86—01
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根据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很多小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作文缺乏真实具体的写作素材,没有真情实感,语言生硬无味。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把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人所共知,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正确引导小学生由“启蒙性作文”向“创新性作文”过渡的重要途径。但是,倘若一味地、教条地进行作文教学,忽略了它的纵向结合,则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只有把作文教学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时间落实。对于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教师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之中,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二节课的时间,以班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组织学生集体借阅图书。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自觉阅读。
2.读物落实。除了在班级订阅一些小报杂志外,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兴趣,订购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进行分类编码上架,其中应包括童话寓言类;革命先烈、劳动模范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有关知识类;科普、科幻类;国防军事类;名家名著类。待到学生阅读时,便会信手拈来。
3.辅导落实。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开展,科任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辅导,具体做法是:(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保证学生有选择读物的自主权,不能硬性规定学生读什么书。其次,要根据学生天真、好奇、上进心强的特点,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中华经典诵读会。(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精读、泛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所谓“精读法”就是精心、精细、精确地读。所谓“泛读法”即粗泛地读。所谓“浏览法”就是“看书看皮,看报看题”。(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读思结合的习惯。
二、把作文教学与读书笔记结合起来
课内的作文教学是指课本中每一个“语文天地”训练中的习作练习,每学期只有8次。如果仅凭这8次命题作文的练习,就想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是不可能的。教师能做的,除了继续改革命题作文外,还要向学生提出靠写读书笔记为命题作文“供氧输血”的思路。
1.摘抄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摘抄下看到的名言警句、优美句段和自然科学知识等。这些内容虽不算作文,但能为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具有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心智的作用,能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感想型。即读后感,就是让学生读完某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其间有叙有议。读后感要通过联想这条渠道,使阅读材料和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发生共鸣,产生联想,它是记叙文向议论文过渡的桥梁,兼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插使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文章。
3.提纲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因为它能运用到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
4.评价型。就是根据阅读文章中提供的人和事,要求学生评论其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事物、明辨是非及善于表达情感、敢于发表见解、阐明观点等能力。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教师把作文教学同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种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写出选材新颖、主题深刻、语言丰富、情景并茂的好文章来。
(本文系甘肃省2014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阶段成果之四,课题编号:GS﹝2014﹞GHB0128)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