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云与曼生壶之缘

2015-10-16熊炜

检察风云 2015年20期
关键词:唐云

熊炜

唐云先生一生好茗嗜壶,茶道文化是他书画艺术之外最大的爱好。他爱壶、画壶、藏壶,紫砂壶成为伴随他一生艺术追求的良友。

唐云不仅仅擅书画,更喜收藏、精鉴识。他酷嗜古代书画,一生极力购求真迹;而在他的大石斋中亦收藏有不少明清以来诸多画坛大家的精品力作,如八大、石涛、赵之谦、吴昌硕等。此外,唐云还收藏碑帖、古砚、印章等,以供揣研艺术时作参考之用。但谈起唐云的收藏,最令他本人珍视的则莫过于八把“曼生壶”了。

曼生壶,是清代著名书画篆刻大家陈曼生所制的紫砂茶壶。嘉庆二十一年(1816),在江苏溧阳为官的陈曼生,结识了制壶艺人杨彭年,他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倾慕不已;更因自己酷好砂器,于是在公余闲暇,特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了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紫砂壶形。自此,陈曼生开创出了一种以“名士名工、相得益彰”韵味取胜的“文人壶”样式,也将紫砂壶创作导入了一个全新境界。在大石斋中收藏的八把“曼生壶”,把把都有不同的来历,以至晚年的唐云以“八壶精舍”作为斋名,还特请好友——著名篆刻家叶露园先生为此镌了一方闲章,足见他对“曼生壶”的无比珍爱。

时至2015年,由上海中国画院、杭州唐云艺术馆联合主办的“清香益远——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精品展”上,除了展出其画作60余件,还有唐云捐赠给唐云艺术馆的八把曼生壶。这是八把曼生壶捐赠后在上海的首次集体亮相,十分难得。

斯人虽已去,但在西子湖畔,“八壶精舍”的故事依然在被缓缓讲述着。我们便来听一听这其中三把“曼生壶”的来历吧。

据郑重先生《与大师谈艺》一书中记载,唐云收藏的第一把曼生壶,就是那把他最常用的合欢壶。

20世纪30年代,唐云刚从杭州来沪不久。在一次书画雅集上,他无意中听说有一位叫阮性山的人,手上有一把曼生壶意欲转让。这位阮氏也是一位画家,唐云曾见过他画的梅花,颇有清香溢寒之感,却不曾结识此人。经朋友的引荐,唐云始见到了这把曼生壶,壶身温润饱满的颜色与古朴典雅的造型顿时吸引住了唐云的眼球。只见壶上刻铭,曰:“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寥寥数语,很有“得味能仙”之妙。

唐云对此壶一见钟情,不忍释手;当即向阮氏询价,得到答复是四两黄金。

对于初到上海的唐云来说,生活尚不稳定,这四两黄金的要价几乎已是天文数字。可偏偏唐云也是豁达之人,对于钟爱之物,纵使一掷千金,亦在所不惜。故唐云没有还价,隔日便筹措了四两黄金,把这壶买下了。后来唐云才得知,这把壶原先的主人是其老友陈伏庐,而陈伏庐与阮性山也是好友;此壶几经辗转,最终落入唐云手中,福缘巧合之外,也开启了一段唐云与“曼生壶”的不解情缘。

这第二把壶的来历也大有缘分。

当年上海广东路称为五马路,是有名的古玩集散地,唐云一直是这个市场中的常客。他常常吃过午饭后踱去闲逛,或与各店家老板品茗闲谈,或购买些玉器杂件类的小玩意,其实他真正的目标是在搜觅“曼生壶”的踪迹。

一日,唐云又到古玩市场,走进了一家古董行。店老板见是唐云来了,很是热情,即笑脸相迎,奉上香茗。闲聊间说及曼生壶,老板说“曼生壶倒是有的,因壶主病了,急需用钱……”

唐云一听来了精神,表示想看一看壶。老板知道唐云是行家,便从家中把壶取来,说:“这本是胡佐庆的收藏。”胡佐庆是有名的茶壶藏家。唐云接过壶一看,有铭“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八饼头纲”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贡茶——产于福建建溪的龙凤团茶。因状如团饼,饰有龙凤图案,故名龙凤团茶。丁渭任福建转运使督造贡茶时,始造大龙团茶,每斤八饼。“每岁分十余纲,惟白茶自惊蛰前兴役,浃日而成,飞骑疾驰,不出仲春,已至京师,故号‘头纲’。”这种头纲茶,品质优异,数量极少,主要用于进贡皇室,连当朝的高官都很难得到,时有“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之说。陈曼生在铭文中说“为鸾为凰,得雌者昌”。鸾、凰即团茶上装饰的凤凰。陈曼生认为能得到饰有鸾凰的茶饼是极美好的事,预示着生活能安逸昌盛。而据《老子》中“知其雄,守其雌”的行为准则,故曰“得雌者昌”。

对曼生壶熟稔已极的唐云一眼判断,马上说:“好东西,我要了!”“只是价钱可能要大些,壶主等钱用。”老板说道。“既然人家等钱用,你说多少就多少。”唐云依旧豪爽,不会讨价还价。

最终,此壶以二百五十大洋成交,成为了唐云的第二把“曼生壶”藏品。

第三把壶,原是另一位上海收藏家宣古愚的收藏。建国后,宣氏家道衰落,自己又体弱多病,不得不靠变卖家藏度日,直到最后家中只剩了一把“曼生壶”。古董商知道宣古愚要卖壶,早就几番登门求购,然而宣氏都坚拒不肯出让。因他视此壶若命,他明白一旦轻易转卖到古董商的手里,他日便不知要流落到何处,若没有流落到识者惜者之手,那此壶便要被白白糟蹋了。

“玩物如处友,贵在相识与相知。”

后来宣氏得知唐云甚爱曼壶,于是把壶装在锦盒里,亲自送到唐云家中。“鄙人不才,现在吃的是败家子饭……”宣老不无伤感地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唐云谦恭地回道。“是啊,正因如此,所以把它转让给你;到了你处,它就不会有第二次被转让之命运。”说到这里宣老潸然泪下。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世事难料啊。”唐云也感慨地说道。“不会的不会的,你会与它终身为伴的。”宣古愚将壶紧紧塞入唐云手中。如同“卞和献璧”的故事,果如宣老所料,这把壶就像一位挚友,与识货懂行的唐云相伴了一生。

相信看了唐云先生的曼生壶轶事后,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感慨。一把壶,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其中也包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从品茗中回味甘苦,从玩赏中体会禅机。唐云先生在曼生壶中体味到的人生乐趣,逐渐塑造出了他虚心师古又敢于抒发自我的真性情,才让越来越多的后人看到了在他笔下诞生的那些艺术杰作。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唐云
真挚友情赖少其与唐云的
丹青挚友
——走进唐云的朋友圈
唐云、靳小水作品
耿直的唐云
耿直的唐云
少年的你、我、她
少年的你、我、她
工写之间寻真趣
——论唐云民国时期的花鸟画之变
心照神交
——唐云与赖少其的书画情缘
唐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