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16龙胜春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美学思想理性

龙胜春

摘 要:传承文明、借鉴智慧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让我们了解和分析史实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尝试把美学思想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枯燥的学习,实现学习历史和享受历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历史教育 美学思想 理性

历史之美存在于历史长河的每个细节:典章制度的智慧之美、书画雕刻的艺术之美、工具器皿的劳动之美、民族之美等,我们都可以用心品味。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我尝试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引入美学元素,突破传统历史教学中“文以载道”的局限,让学生既学习历史又享受历史。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美学思想

何为“美”,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答案。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阐释。李泽厚借用克莱夫·贝尔的观点提出美是“有意义的形式”。部分学者早就从美学角度来认识历史了,认为“从认识论、方法论的层面看,历史学是可以而且应当与美学相结合的”。

无论人创造多少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快乐、幸福,而可持续的学习则更需要这种快乐。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让我极为震撼,基于此,在较为紧张和枯燥的复习课中,我试图引入美学元素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例如,在复习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历史承载的理性之美,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首先提供了三幅图片的幻灯片,然后围绕幻灯片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给我们介绍图片。

设计目标:让学生认真欣赏图片,发掘图片所蕴含的信息,形成感性的“美”。

学生讲解:三幅图片都是古代的珍贵文物,应该价值不菲。图1为鹳鸟石斧缸,平底圆筒状,缸外壁的图形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的渔猎生活;图2为二里头遗址铜爵,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图3为三星堆青铜罍,沉重结实,是古代重要的礼器。

教师评价:学生的讲解有几个肯定的方面:对文物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能大致了解文物的功用,对图中的典型图画能认真观察,能初步感受文物传递出的美的气质。但学生的讲解也暴露一些问题:部分学生没有从图片中看出什么内容来,由此可以判断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很好的历史知识储备,还有少部分学生对历史文物不了解;对于回答较好的学生,虽然能感受到历史的美,但观察不够细致,即使观察细致了,对图片中图案(尤其是后面两幅图)的含义也是不了解,只能从器具的体态方面欣赏,不能深层次地品味其蕴含的文化韵味。学生在讲解中暴露出的问题,我想应该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有关,他们大都只能从几何图案的角度欣赏器具中的图案。面对历史的博大精深,面对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我们除了记住这些辉煌,更要深入领会文化之美、智慧之美。也许学生在“规范与标准”的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却失去了对文化深刻内涵应有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对缸、爵、罍的功用略作介绍,同时对古代青铜器上的雷纹和饕餮纹进行简要说明。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我把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料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认真欣赏、品味,对学习资料中的图案能够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并就此进入活动二环节。

(1)《鹳鸟石斧缸》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绘画鹳鸟衔鱼?有什么寓意?

(2)《二里头遗址铜爵》除了祭祀,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用途呢?

(3)为什么会出现饕餮纹?

活动二:如果你是文物收藏爱好者,你从这些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设计目标:通过学生间的思考和交流,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博大和壮美,学生应学会观察和欣赏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透过器皿、图画能深入了解历史的内涵,感悟那“如火烈烈”的时代。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效果,我精心挑选了背景音乐和一些相关的图案背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与历史逐渐融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为了引领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认识历史,我向学生介绍了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对于仰韶文化,李泽厚先生认为“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从中体现出“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

对于“二里头遗址铜爵”中三足器具,他觉得“这也是中国民族的珍爱。它的形象并非模拟或写实(动物多四足,鸟类则两足),而是来源于生活实用(如便于烧火)基础上的形式创造,由三足造型带来的稳定、坚实(比两足)、简洁、刚健(比四足)等形式感和独特形象,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

而对于饕餮纹的出现,他做了这样的解释:“母系氏族社会让位于父家长制,并日益向早期宗法制的方向行进。剥削、压迫、社会斗争在急剧增长,在陶器纹饰中,前期的那种生态盎然、稚气可掬、婉转曲折、流畅自如的写实和几何纹饰逐渐消失。在后期的几何纹饰中,使人清晰地感受到权威统治力量的分外加重。”“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为了升华审美能力,最后设计了活动三:通过前面知识的介绍,请你收集夏商周和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图片,谈谈你的看法?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夏商周的二里头青铜器相比,单从审美角度讲就有很大区别。“基本特点是对世间现实生活的肯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是观念、情感、想象的解放。”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追寻历史之美,用文明之美感受生活之美,感受知识之美。

二、美学思想引入课堂教学的价值

康德认为“崇高是想象力和知性不能和谐(因而带来痛苦)却跳过知性去和理性达到和谐(因而带来更高层次的愉快)”,我想对于高中生而言“更高层次的愉快”更具有持久力。这样的课堂片段设计,应试价值难以评估,但却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情,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新看法。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还有如下收获:

(1)净化心灵,感受历史思维的魅力。希望学生游走于历史长河,抛弃喧嚣与浮躁,欣赏历史的瑰丽与多姿。历史不仅仅是借鉴、宣讲、发展的工具,更应是思维的美景,陶冶身心的享受。

(2)从“文以载道”的工具性价值来看,这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就应试而言,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最近几年的考试试卷总是以不同形式出现这样的题目,对于应对高考也是多有裨益。

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只是历史课堂融入美学的形式之一,部分教师利用古代文学作品、小说、美术作品等对此也做了诸多的有益尝试。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优化了历史教学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享受到了历史学习的快乐。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课堂对历史图片、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欣赏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不然我们的课堂就会超出历史课堂的界限,成为语文课、美术课了。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避免主题混乱,努力提升课堂育人的教学水平,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路新生.“崇高”与历史学——读康德美学撰述有感[J].历史教学问题,2009(6).

[3]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美学思想理性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