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16朱永举
摘 要: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明确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和常态开展阅读活动等。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教师要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价。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意义 路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分级标准“读”的五级目标要求中明确提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对照课标要求,英语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有些学校虽然制订了英语课外阅读的目标与计划,但督促与检查、评价与指导的工作严重缺失,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精神滋养匮乏。鉴于此,我校尝试开展了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明确了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常态开展阅读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
(一)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明确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有不少学生、家长甚至教师认为,学生要学的是书本知识,要追求的是高分,课外书是“闲书”,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由此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不强,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课外阅读目标缺失。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沟通,对于帮助他们明确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非常关键。
1.英语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目前,大量的练习似乎成了提高英语成绩的主要途径。做阅读练习,占据了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一味地做练习,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取乐,在阅读中陶醉,在阅读中提升,进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2.英语课外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反复地接触课堂上所学的词汇、短语表达和句法结构,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吸收的效果。同时,深入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英语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确定了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查字典、注意生活中的英语运用、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
4.英语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英语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英语趣闻、英语故事和英文经典,让他们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尤其师生共同阅读经典,在更高的语言层次和审美角度上产生感悟、共鸣,并进行表达时,学生就会获得知识的增长。
5.英语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阅读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真正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做选择题,而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语言文字,成为一个愿意阅读、会阅读的人。大量有效的信息和需要的知识都要通过人们的阅读来获得,因此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在推荐阅读材料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期望、阅读水平以及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体裁等方面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和喜欢阅读。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选择和改编课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遵循难易适中原则、趣味性原则、知识性原则、拓展性原则和新颖性原则。
(三)阅读指导循序渐进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因此,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尤为重要。
1.对话阅读指导课
将英语趣闻编成一个个简易的对话,并以这些对话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读前激趣阶段,教师通过游戏、歌曲、谜语等形式导入话题,让学生预测对话内容;二是读中指导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内容,验证、猜想、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对话的主题思想,并向学生传授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阅读策略;三是读后拓展阶段,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自编对话等方式对对话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力,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
2.故事阅读指导课
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情景,有较为复杂的情节,是学生喜欢的阅读素材,但对词汇的要求较高,适用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在读前激趣阶段,教师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写下困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阅读指导中的问题收集做好准备;在读中指导阶段,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阅读,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寻读等策略,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读后拓展阶段,教师以故事改编、故事续编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鼓励学生持续阅读。
3.绘本阅读指导课
将英文经典制作成绘本,以绘本为载体进行阅读指导。利用绘本中学生喜爱的图画创设语境以减轻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借助图画理解阅读内容,降低了阅读难度。在读前激趣阶段,我采用好书推荐的方式,通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推荐英文绘本,并给予适当导读,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在读中指导阶段,采取“整—分—整”的策略,即整体理解,分段解读,再整体提炼内涵,引导学生接触、感受和理解内容,最后在运用和体验中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领悟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在绘本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向学生传授适合的绘本阅读策略。
(四)经常开展阅读活动
1.阅读笔记展示
鼓励学生每周做阅读笔记。在读过的材料里挑选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段落,写一写读后感。学生不仅要读懂所抄写段落的内容,而且要仔细观察语言的形式,包括句子结构、词语选择等。在学生将自己阅读时的思想和感受用英语笔记的形式进行梳理并充分表达出来的过程中,我提示学生不必过多关注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都允许存在。这样,学生就少了很多顾虑和拘束。通过阅读笔记的展示,教师能够从中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阅读的具体时间,阅读了哪些作品,是否理解了阅读材料,是否扩大了词汇量,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更重要的是,阅读笔记的展示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扩大了学生阅读的视野。
2.阅读心得交流
积极开展阅读心得交流。首先,在小组内展开,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阅读感受,或者对作者的写作方式加以评论,或者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加以预测,其他成员依次做出评论,并谈论自己的阅读经历,说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组与组之间展开互评,着重评价阅读习惯、阅读策略的运用及阅读数量和阅读效果等,并写出评价意见和建议,把互评的结果作为学生反思课外阅读的依据以及后续阶段努力的方向。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以及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设计了一些问题,如通过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来引导学生渐趋深入地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1.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
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应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研读某些英语文学作品,重视阅读的质量及阅读体裁的全面性,以促进学生深入地开展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有了一定的质和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习与回顾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2.教师要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校每月应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略读、寻读等;讲授一些有用的猜词方法,教会学生利用词典等工具书,以便减少学生课外阅读的障碍;启发学生分析文章的长难句,寻找文章的主题句,注意篇章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引导学生从所读材料的文章结构、修辞特征、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帮助学生学会基于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描述或归纳。学生要定期梳理和总结各种阅读方法的适用场合和效用,以便在阅读时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3.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价
学生每天要有20分钟阅读时间,周末至少阅读1个小时。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要常作统计,以督促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教师不仅要定期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还要引导他们定期交流、展示和反思,并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课外阅读学习目标、计划、内容和进度等。
4.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初中学生好胜心强,定期组织一些评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个月或每学期在全班、全年级或全校组织评选“阅读量最大的学生”“摘录最多的学生”“最有个性的阅读评价”等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激励学生多读好书,多写读书心得,能够有效提高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朱永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类型及设计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