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之我见
2015-10-15黄莉华
黄莉华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技能、更丰富的经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呢?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探索答案获得知识,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理论要求让学生要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课堂提问正是教师引导学生的主要方法。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习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问,能够变教师“注入式”的强迫学生学习为学生好奇寻找答案式的自主学习。课堂提问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手段。
(二)通过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高效课堂,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难集中,且不能持久。课堂提问就是给学生以外部刺激,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问,既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三)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强调再多遍“1+1=2”都不如学生自己好奇想知道“1+1等于几”的效果好。
(四)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双边活动。提问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哪些问题需要加强指导,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难度不当
当前课堂问题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问题难度设计不合理。或者过于简单,学生达不到充分思考的空间;或者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思考后依然找不到答案。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如果向学生提出一个很简单问题,学生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表面上看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但是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参与只是口头参与,而不是思维参与,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中的偶数与奇数时,学生阅读课本后老师直接简单提问奇数与偶数的定义。课本中已经明确给出了奇数与偶数的定义,这样的提问只是把学生当作复读机,简单地把课本上的文字播报出来,没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是没有意义的提问。而且,这样简单的提问,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眼高手低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面临问题时,解决问题后感受到的喜悦度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是成正比的。但是,在课堂中,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思考后都无从回答,甚至连思考的思路都没有,这样的问题,不但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更重要的是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挥。比如,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中学习自然数时,老师给出0、2、4、5、6……,告诉学生这些数叫自然数,直接提问什么叫自然数。这样的提问就会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方向,如果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在课堂上,最终将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失去兴趣的。
(二)问题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影响学生思维
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恰当合理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重点和难点,简单精炼的问题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才算是真正的有效问题。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分数》时,教师新课引入时提问学生: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能挑食,你每天会吃哪些食物?米饭、面、青菜、肉、水果等。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苹果、香蕉、桔子、葡萄……学生答案各异,好不容易有个学生回答西瓜,教师又接着问这个学生家里几口人(3口人),如果你家的3口人平分一个西瓜该怎么分,每人能得到这个西瓜的多少……这样一串看似贴近生活的引入问题之后,课堂时间也过去10分钟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让学生的思维混乱,不知道老师想让干什么。
三、有效问题的标准
(一)问题要有启发性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答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获得的。也就是说,问题情境并不深奥,是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内可以感受到的,学生听到题目以后,有入手点,但又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得到答案,而是需要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合才能解出答案。这样的问题才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探究。
(三)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设计出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富有趣味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
(三)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问题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设计,让“问题”难度适中、内容适宜,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问题的设计技巧
有效问题是指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和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上,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感悟探究及应用,并能促进学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长远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语言表达方式获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样问,学生可能就懵住了,而那样问,学生则会柳暗花明。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十分注意方法和技巧,用巧妙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强化学生的认知。
(一)问题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任何形式和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中的主要问题必须是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
(二)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问题设计,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的程度上,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可以将问题先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只有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设计必须巧妙合理
课堂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但要考虑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巧妙合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语言水平不高,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准确直观、语言科学。
总之,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和向导。课堂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效,这样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龙梅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2]张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问题[J].考试周刊,2013(72).
[3]崔立武.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J].语数外学习,2014(10).
[4]汤宝玉.精心设计有效问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2(1).
[5]崔立武.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10).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