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课堂如何创建高效的合作小组

2015-10-15王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组员课堂教师

王娜

[摘 要]

小组合作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经常组织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低效现象,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我们可以从低年级课堂开始,就科学建组和指导合作两个方面创建高效的合作小组。

[关键词]

低年级课堂;合作小组;有效性;科学建组;指导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这一思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经常组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虽然不能每节课都用到,但是,它的有效使用能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低效现象,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笔者在思考:为什么学生面对发言会互相推诿?为什么学生进入角色慢,没有自己的观点,习惯于做一个旁观者?为什么小组合作耗时长却效率低?怎样提高合作的有效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有所得?我们可以从低年级课堂开始,创建有效的合作小组。

一、科学建组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就近原则

教师在分组时首先要考虑到教室里座位的空间安排,将同桌或前后桌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做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减少空间距离对合作造成的心里障碍,使学生觉得合作就在“转身之后”,合作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②学生的思维可以延伸到小组合作中去,培养学生尽快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习惯,避免思维开小差,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③合作变得更易实施。如在语文课,学习生字“早”时,教师提出要求:向你的伙伴儿,组三个词;朗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分角色朗读;或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和同伴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些合作需要几句话或一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位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

(二)个性互补原则

需要教师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差异和特征,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这是组建高效合作小组的基础。

①动型学生带动被动型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②愿意表述的学生对不愿意表述的学生进行影响。

③语言丰富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相互学习。

④成绩优异的学生指导并监督成绩稍弱的学生。

⑤自控能力强的学生约束自控能力弱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闪光点是组内其他同学所没有的和欠缺的,所以他很容易在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存在感,愿意参加小组合作,并从中受益。

(三)异组同质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组后,每个小组都应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一方面是为了组内成员间的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是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四)组员人数由少及多

小组合作学习人数一般为2~6人,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且自制能力较差,忽然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多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某些问题,学生会感到疑惑,不知所措,所以建组之初与2人为好。伴随小组合作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将小组人数增加到三至四人,最后发展为五至六人。当然这也要根据活动的需求而定。

(五)组员相互固定,略有调整

小组一旦建成,组员之间形成默契,相互信赖,便成为了一个整体,不宜拆分。稳定的小组成员可以避免多次无必要的分工与规则的制定。每个人都按部就班完成各自的任务,熟悉的组员之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容易畅所欲言,进入活动状态也更快。组员间也因相互了解而能进行有侧重性的辅导,将小组合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不和谐的小组和不活跃的小组必须进行细微的调整,有时甚至是多次的改动,最后达到每个小组的最优化。

二、指导合作

小组合作必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其中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经常看到某些公开课,小组成员给听课者摆出合作学习的架势,随便说几句后没能合作出结果便草草结束,这是没有进行组织的必然后果。

为了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运用逐步增加合作内容难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配合组型的增大,促进小组成熟,使小组合作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每个人都融入其中。

笔者将合作小组设定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小组交流的问题,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即说;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即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两方面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内容。复述、组词、朗读、提出问题……一句话、两句话的任务再懒的学生也愿意完成,再配合两人一组的分组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小老师,一切就又变得简单了。一名学生发言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必然在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相互做监督,反复训练,从成功中获得快感,这是合作的基础——发言、倾听、评判——学生明确了小组合作中自己的职责。

在讲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时,笔者板书课题后提问:“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这个提问很简单,怎么想就怎么说呗”可全班只有一名学生举手!这时我知道我需要小组合作啦。“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不到一分钟,自信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钻”了出来。其实有时并不是学生不会回答问题,而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有信心。看到这一只只小手,我明白了,他们从同伴的交流与分享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二)中级阶段

多次反复地合作训练后,学生逐渐地掌握了两人合作的精髓,简单的任务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此时教师的问题可提升到有创造性的问题,组员可以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3至4人。例如数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评判正确与否,教师发号施令后学生娴熟的参加到小组合作中去,由于他们经过初级阶段的培养,学生更愿意阐述并验证自己的想法。不会提出数学问题的学生会认真倾听,使他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最基础的知识;只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学生听到了不同的答案,促进了思维,开阔了思路;懂得多种答案的学生帮助了别人,提高了自己。此时小组内的分工,也更加明确了。

(三)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小组,组内人数已达到五至六人,每个小组中有优秀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组成,由于前面的铺垫,小组成员的集体意识更强,小组内充满了凝聚力。

我将小组内成员一号到六号发言人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开,每次活动指定一个发言人在活动结束后汇报。每个小组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各成员齐上阵,梳理思路,交给发言人,发言人即便是成绩最不好的,也会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全组人员都动起来,高效完成任务。其实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小组合作的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背诵任务重,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应用到背诵任务中,例如背诵古诗两首,我要求全体组员都成功背诵的小组才能获胜,每个组员都怕自己拖小组的后腿,积极备战!当然,这样的活动最后一定以教师的检验结束,结果往往一波三折,看点很多。

合作学习绝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也许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很辛苦,但是只要坚持,师生共同反复磨练,就能将低效变为高效,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精彩。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邹广飞.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方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

[3]边靖.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之实效性[J].中小学管理,2006(S2).

(责任编辑:宁沈生)

猜你喜欢

组员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小组长不好当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