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小组讨论问题的实效性之我见
2015-10-15钟月华
钟月华
小组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上,小组讨论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讨论题的设计是组织有效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那么如何设计初中历史课堂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利于解决教材的重点或难点,要紧扣教材
课堂讨论的题目跟其它形式的讨论题目不一样,它是受课堂教学目的、要求制约的。讨论内容如果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即使题目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也是不足取的。比如初中学生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对“顺治皇帝是出家了还是病死了”?这一问题很好奇,但如果拿到课堂上讨论就不太适合。课堂讨论的问题首先应服从教学的需要,紧扣教材。其次教师应深入钻研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再次设置的讨论题须有一定的趣味性、现实性,也就是说必须符合中学生实际,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我在《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如果你是北京人你会怎样做?“这个讨论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然后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过渡到北京人会使用火的重要意义。如此即突出了教学重点,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的能力及语言表述的能力。
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争议性、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倡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的的讨论题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丰富多彩的。比如在学习《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今我国边境存在哪些不稳定因素?如果你是国家的决策者、领导者你会怎么应对?”同学们经过讨论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如要强大国家的军事、发展国家的经济、提高国民素质、致力于科技创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再如我在学习《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中,设置的问题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根据你对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务的行为?”学生交流后达成了共识:儒家,耐心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加强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家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惩罚破坏公务的学生;道家,顺应自然,不必过于强求学生,等学生长大了就会爱护公务了。开放的问题开阔了学生们的思路,激发了探索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不需要熟读深思,不需合作交流,就可以轻易地从书中找到答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例如有的老师设置这样的讨论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的影响?”等。学生无需交流,答案都在书上。如此设置问题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相反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无法回答,也会挫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本课的中国革命历程对你的人生有何启示?”这样的讨论题太大,学生不知从何而谈,但如果我们将此问题分解成这样两个具体问题:1.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建立革命根据地?2.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对你的人生有何启示?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思路就有了,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所以课堂讨论的问题应该难易适中,一般来说,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
四、注意小组讨论的次数和时间
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频繁的让学生讨论,而且每个问题的讨论不到二分钟,这样给人一种匆匆而过的感觉,似乎为讨论而讨论。其实小组讨论的问题根据每课的内容不同,可设计一到三个问题。在巩固性的的讨论中,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能得出结论的小型问题而言,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可以短一些。例如:“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等。在新知识学习辩论中,拿出专门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辩论,碰撞更前沿的知识领域,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达到升华提高的目的,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要长些。如在《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然后综合各组同学的意见进行讲解,告诉同学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主要是看他或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所作所为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
五、问题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
目前大多数课堂讨论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从提出问题的角度看,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并未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一课时,让学生尝试提问题,有的学生马上就问道:“抓住了蒋介石,为什么不把他杀了,反而把他放了?”我鼓励他们,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这也是我想要提出的问题,于是立即组织学生讨论,经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不计较个人恩怨,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使问题得到理解和升华。特别强调的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或与教材内容相脱节,教师一定要和颜悦色的加以引导,启发。要尊重学生的尊严、相信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能,捍卫学生的权利、助推学生的发展。
总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问题能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并且多留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加活动探索问题,大家讨论、交流、探索、实践,人人都是主角,共同参与、共同分享,那么历史课堂教学定会有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