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学视域下学校体育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

2015-10-15饶林峰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同学参量子系统

饶林峰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 )

协同学视域下学校体育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

饶林峰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 )

运用协同学的理论对学校体育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序参量,它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和精神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环境的良性发展。

协同学;学校体育环境;内涵;构成要素

一、前言

“协同学”源于希腊文,意为“协调合作之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于1977年创立,“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即“新三论”)的观点之一。协同学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非线性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原理和规律。自“协同学”问世以来,它就对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者们通过借鉴“协同学”的观点,拓宽了研究领域和方法。

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学校体育环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它不仅包括众多的要素,如校园风气、规章制度、物质器材等,而且各组成部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学校体育环境,有必要拓宽研究视野,而“协同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运用“协同学”的理论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得到新的启示。

二、“协同学”:学校体育环境研究的新视角

(一)“协同学”的研究对象

“协同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系统。它不仅研究无生命系统,而且研究有生命系统,不仅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而且研究平衡态的封闭系统。如,在20世纪60年代初,赫尔曼·哈肯在进行激光的研究中,发现激光是一种典型的远离非平衡态,通过自组织而建立有序状态的例子。他从激光的研究中概括了不同现象形成有序结构的共同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复杂系统中的各子系统通过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和相关效应,使系统具有自组织结构的功能,并在宏观上形成了新的有序状态。可以说,“协同学”就是一门研究系统从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的理论。它主要阐明的是:在性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的新结构和自组织的共性,揭示了由合作效应引发系统的自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中寻找系统的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1]。

(二)“协同学”的基本理论

(1)序参量

“协同学”中用“序参量”的概念来代表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同时是以“序参量”的变化来描述系统内部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序参量”是系统发生质变最突出的标志,是系统有序结构的类型,是所有子系统对协同运动贡献的总和,体现了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更具体地说,各个部分的协同作用创建了序参量,反过来各部分的协同又为序参量所支配[2]。

(2)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原理认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内部,它的子系统不仅存在着无规则的独立运动,而且存在着有序的关联运动。随着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发生变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便逐渐得到增强[3]。当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使系统内部原本相对独立运动的各子系统变得相互关联,从而使得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进入了有序状态。

(3)支配原理

“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系统不同参数的影响时,将参数区分为两个类型,即快弛豫参量和慢弛豫参量,在决定系统演化的微分方程组中,同时包含这两个快、慢参量。在临界点时,快弛豫参量受慢弛豫参量支配,反过来,快弛豫参量伺服于慢弛豫参量。慢弛豫参量是影响系统走向的序参量,起着支配子系统的作用,这就是协同理论中的支配原理[4]。序参量是由单个部分的协作而产生,反过来,序参量又支配着各部分的行为,序参量好似一个木偶戏的牵线人,他让木偶们跳起舞来,而木偶们反过来也对他起影响,制约着他。因此,支配原理在协同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4)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硬核在处于非平衡状态(包括平衡状态) 的开放系统中,在一定外部控制参量的影响下,虽然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并没有质的变化,系统也并没有从环境获取‘怎样组织起来、形成何样的结构及如何维持这种结构’之类的信息”,使系统各要素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5]。也就是说,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使得系统协调有序地工作,我们就称之为自组织。一般来说,系统的自组织性越强,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越能够得到发挥。

三、“协同学”视域下的学校体育环境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协同学”视域下的学校体育环境内涵

当前对学校环境内涵的研究,各学者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主要观点如下:(1)学校体育环境是以学校体育活动为中心的周围空间,以及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相互联系的事物境况[6]。(2)学校体育环境是指一所学校范围内的体育环境,而学校以外的则称为社会体育环境[7]。(3)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学校体育顺利开展的一切环境的综合[8]。(4)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9]。(5)学校体育环境是指以学生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为主体,依据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特点需求而组成的育人环境[10]。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体育环境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2)学校体育环境是体育环境的局部呈现或者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学校体育环境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当前对学校体育环境的界定也主要是从功能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身的表述也比较充分,但是仍有很多与此概念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学校体育环境具有系统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点。因此,在对学校体育环境内涵的概括中,应重视“协同学”的观点,从寻找合适的“序参量”入手,从而把握其整体性。在学校体育环境系统发展的初期,子系统的各种耦合可能会相当活跃,并且这些局部的耦合不断地冲击着系统。而且,系统初期的无序和不确定性将会导致涨落更加明显,最终,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会发现合适的“序参量”去支配系统,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那么学校体育环境的“序参量”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学校文化。文化从广义来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学校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11]。

根据学校文化的定义和序参量的描述,我们发现,学校文化与序参量之间具有一些契合之处。1903年以后,学校体育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学校体育经历了军国民体育思想文化、自然体育思想文化、体质教育思想文化、“健康第一”等思想文化的影响时期,并且,在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学校体育环境也随着这些思想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体质教育思想文化时期,学校体育的政策环境偏向于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推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而在“健康第一”思想文化时期,学校体育的政策环境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实行阳光体育,推进素质教育步伐[12]。又如在自然体育思想文化时期,学校体育环境较之于军国民体育思想文化时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将重心放在学生方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学校体育政策环境和学校体育风气。因此,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将一直支配着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有它们之间的竞争而引发的学校体育的改革,当学校文化各要素之间有序合作时,一般而言学校体育环境将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反之,学校体育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学校体育环境是处在学校文化环境大系统下的子系统,随着整个学校文化环境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时,完善着自身的发展。因此,认为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各要素协同合作而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在学校文化的影响下,经过全校师生以教育实践方式创造,并且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而形成的围绕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种条件和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系统的发展。

(二)“协同学”视域下的学校体育环境构成要素

根据上述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定义,可以得出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竞争,在学校文化为“序参量”的支配下,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因此,在对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时,可以先对学校文化的分类进行探讨。当前对学校文化分类的研究很多,但是总体上可以把学校文化的要素概括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11][13][14][15]。根据对“序参量”的描述,各要素相互协作而形成的“序参量”将支配着各部分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场地器材、活动场所、设施等硬件部分)、学校体育的制度环境(学校体育的制度、常规、准则等)、学校体育的精神环境(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群体的心理意识、体育风气等)和学校体育的行为环境(全校师生的体育行为举止和习惯)(如下图1)。

图1 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如图1所示,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开放的,相互影响的,并通过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推进学校体育环境的顺利发展和演变。例如,优质的场地器材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环境;而良好的体育行为环境对良好的体育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体育风气和教育理念,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制度和常规。又如,一个学校的体育风气,教育理念等学校体育的精神环境,将会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制度、常规的制定和体育器材设备的购置,进而对全校师生的体育行为和习惯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合作、互补的关系,并在“序参量”的控制下,促进自身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协同学”的观点认为,系统发生质变的最突出标志是“序参量”,在混乱无序的系统里,正确地选择“序参量”能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视角,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在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研究中,应重视“协同学”的理论并寻找合适的“序参量”,从而促使学校体育环境的有序发展。

因此,研究学校体育环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应将学校体育环境看成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自组织系统,同时,还应重视学校文化的作用,将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和精神环境,实现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运行,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

[1] 郭治安.协同学入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1-23.

[2] (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林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7-10.

[3] 钱丹洁,张伟平.协同视域下的综合课程及其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1,(2):37-39.

[4] 肖军飞,刘大伟.协同学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12,(2):29-31.

[5] 陈峰.协同学理论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移植[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4):107-111.

[6] 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2):14-20.

[7] 邓跃宁.论学校体育环境及建设[J].四川体育科学,1995,(1):36-40.

[8] 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9]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13.

[10] 李艳茹,沈建华.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环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66-69.

[11]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7-70.

[12] 刘宁,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9,(12):88-92.

[13] 杨骞.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09,(1):106-110.

[14] 陈国民.学校文化资本的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0,(8):27-30.

[15] 胡方,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8,(4):22-25.

The Meaning and El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nergetic Theory

RAO Linfeng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 theory in this paper. It holds that school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order paramet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l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material environment, regulation environment,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spirit environment and these elements' coordination with each oth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ynergetic theory,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ning, Elements

G807.3

A

1673-9639 (2015) 02-0159-04

(责任编辑 鲁娜娜)(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韦琴红)

2014-06-03

饶林峰(1985-),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协同学参量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含参量瑕积分的相关性质
基于含时分步积分算法反演单体MgO:APLN多光参量振荡能量场*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宁波市土地利用结构协调性评价
自然条件下猪只运动参量提取算法
聚合物熔体脉振传递过程的协同学研究
政府审计协同治理:审计制度创新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