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企业年金的作用、风险及控制

2015-10-14赵玉国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金劳动力市场企业年金

赵玉国

摘 要:企业年金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企业年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负担,缓解了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退休生活,增强了职工福利的安全性。随着企业年金的市场化管理,企业年金的运营风险也在逐步完善,通过内部控制,相互制衡,监管控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引入外部中介机构等一系列措施制度,完善了企业年金制度,让职工退休后幸福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关键词:企业年金;养老保险金;劳动力市场;运营现状;风险控制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执行的基本养劳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按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设计,企业养老保险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组成。我国开展企业年金的时间还很短,自199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建立和加快发展企业年金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2004年随着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3号令)等多项规章的颁布实施,为企业建立和实施企业年金做出了明确的指引。

1 企业年金的作用

1、宏观作用

(1)减轻政府负担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要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传统的采用提高企业缴费比例或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当前建立和实施企业年金,企业具有很大自主权,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对于逐步平稳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减轻政府在筹资、管理、给付等方面的负担具有现实意义。(2)改革和补充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单一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责任过度集中和制度单一化”的弊端,导致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的难度加大,也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企业年金的建立,有助于克服旧体制下养老保险制度的上述缺陷,能够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造成既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又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保险制度。(3)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公平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它将职工所能得到的企业年金待遇与其在企业的工作绩效及工作年限挂钩、将企业利益同职工个人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且企业年金的具体实施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会等一些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共同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完善。(4)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企业年金是企业为在职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属于完全积累方式,一般储存数十年后才开始支付。规模不断壮大的企业年金基金把大量即期消费资金转化为长期储蓄资金,一方面可以抑制消费基金的膨胀,另一方面会形成一笔相当数量可供长期运作的资金,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2、微观作用

(1)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通常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个人自愿储蓄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是力不从心,这时企业年金就成为改善退休人员老年生活的收入来源。(2)增强职工福利的安全性。因为企业年金基金受《信托法》保护,即使委托人或受托人破产,其债权人也无权要求用企业年金抵偿债务,从而保证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确保职工退休后可以领到养老金。(3)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吸引优秀人才,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创造力,除对职工在职期间给予优厚报酬外,必然还会着眼于靠长远的吸引来稳定职工队伍,其方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年金。

2 运营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营方式有企业自办、社保机构经办、和市场化运作三种形式。企业自办模式主要是以十几个垄断性行业企业年金为代表的“理事会内部受托模式”;社保机构经办是指社会保险机构作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或服务提供商;市场化运作是指企业年金采取信托模式运作;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出台,正式确定了市场化管理运营的原则。对于企业年金来说,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在运作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是运行主体权责部分。现有企业年金的各种运行主体(社保机构、企业和保险公司)具有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运营者的多重身份,这导致企业年金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属不清,出现问题后往往是互相推委,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即使是市场化运作中作为受托人的企业年金理事会也存在着信托责任、内部控制等问题。其次是投资管理问题。鉴于中国金融发展现状,出于保护受益人利益的考虑,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领域、品种和比例都做出了严格规定,比如只能投资到传统的投资领域,从而无法保证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再次受托人的风险与受益不对称问题。投资管理人自身承担的风险较小,而其管理费较高,与其相比,受益人的风险收益率明显偏低。最后是企业年金监管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企业年金的有效监管体系,主要监管部门在控制风险方面没有体现出主动监管的责任。

3 主要风险

从我国企业年金运行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面临的风险很多,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1、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或帐户管理人违约而给受益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风险。信用风险内在于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中,在这种关系链中,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一项企业年金计划运行的成败,所以信用风险是进行企业年金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考虑的风险。特别是受托人的责任重大,企业年金会因受托人管理不善、监督不利或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年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结果的不确定性,即年金基金运做结果有可能偏离预期目标,从而给年金带来损失。投资是企业年金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但任何投资都要承担一定风险,对于企业年金资产来说,其投资管理应坚持“高度安全、适度受益”的原则,投资领域、品种选择、比例及集中度都会影响安全性及效益性。3、关联交易风险是指运营机构间存在控制关系或者在运作流程上相互间有重大影响的市场交易。由于企业年金制度包括了众多运营主体,涉及面广,由于利益驱使产生关联交易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主要投资于自己发行的各种企业债券或购买自己公司发行的股票等,企业年金委托人和投资管理人要充分意识到这种投资行为的利害得失,对于企业年金主办人关联的行业、企业的投资要加以限制。

4 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识别风险,然后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根据基企业年金的性质 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特性,要对其进行全过程,多层次风险控制,将风险管理技术嵌入企业年金的管理流程中。1、内部控制。年金参与各方应当完善各自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和化解这些机构本身遇到的外部风险,隔断风险的传递。2、相互制衡。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在设计中体现了相互制衡的主导思想,只要年金参与各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办法,遵守企业年金合同中各自的责任,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尽心、专业、谨慎和勤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可以保证企业年金资金安全。在某些参与主体之间,还可以通过合同的设计、实时的监控相互制约,改变目前风险与回报不对等的局面。3、监管控制。在事前预防方面,除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外,以劳动保障部门为首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不同领域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摒弃传统的以机构为主体的监管模式,由机构型监管转为功能性监管,转向更加注重企业年金金融功能实现的功能模块形式,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从而使监管更具一致性和连续性。在事后补救方面,对于在运行中出现违规行为的从业机构和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从业资格并予以严厉惩罚。4、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发现从业机构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将各种风险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信息披露提高了企业年金运营的透明度,使参与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信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除了相互间的季度和年度的管理报告外,年金运营机构必须将年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向受益人披露,监管机构则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支付、积累、运营等状况。这样,年金运营机构才能置于监管机构和年金受益人的双重监督之下。5、引入外部中介机构。企业年金管理存在涉及面广、环节多、流程复杂、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需要投资顾问公司、信息评估公司、精算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对企业年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企业年金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监督,以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达到预警目的。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金劳动力市场企业年金
离婚时可否分割未退休一方的养老金
离婚纠纷中养老保险金分割研究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现状及监管研究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
略论离婚时夫妻养老金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