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2015-10-14黄平
黄平
摘 要 归化与异化,意译和直译,这两对概念是翻译领域的两对重要的概念,彼此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处。笔者认为,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的问题,而异化与归化是翻译方向的问题。针对异化与归化的现象的存在原因,笔者也进行了分析。虽然日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经验与翻译工作者尚不可相提并论,但是笔者认为,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在日常日语学习中是很有实践意义的。能做到因地制宜地使用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好的翻译作品。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意译 直译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17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in Translation
HUANG 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these two pairs of definition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There is difference in the similarity. It is believed that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re among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methodology while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belong to the aim of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origin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Although the translate ability of an undergraduate is no match for those professional, the author believes the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is greatly meaningful in the daily learning of Japanese language. The greatest translation is those that adopt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properly.
Key words domestication; alienation; peer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proper use
1 异化与归化,意译与直译两组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归化这一理论来自十七世纪的英国,异化则来自十九世纪的德国。①向原作者靠拢的译文为异化的译文,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异化的翻译策略;相反,向译文读者靠拢的译文为归化的译文,而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归化的翻译策略。然而有很多人容易将这一组概念与翻译界的另一组概念——意译与直译混为一谈。对原文的字词句,亦步亦趋的译文为“直译”的译文,产生这样译文的翻译方法被称为“直译法”。相反,以传达原文意义为主的译文为“意译”的译文,相应的翻译方法就被称为“意译法”。②只看定义,也许很容易将两组概念混淆——很多人认为归化就是意译,异化就是直译。这是因为我们往往被局限在语言的角度在分析。既然如此,先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谚语或熟语。日语中有惯用句“路頭に迷う”以及“首を長くする”。翻译成中文便是“流落街头”和“翘首以盼”。逐字逐句翻译起来便是“迷失在街头”和“拉长脖子(等待)”。稍作润色便是“流落街头”和“翘首以盼”。这样的译法可以说是直译,但我们并不能说它是异化的翻译。因为在中文里“流落街头”和“翘首以盼”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表达了,即这种表达是极其靠近读者的表达了。再看日语中的谚语“鬼に金棒”和“餅は餅屋”,若丝毫不加工处理,逐字逐句翻译或添译就变成“给鬼棒子”和“年糕还是得在年糕店买”。这样翻译意思还不够清晰。若将前者稍加意译,就变成“给本来就很强大的人以强大的武器(他就所向无敌了)”。进一步,更好的翻译是“如虎添翼”和“各行都有行家”。可见我们所常用的翻译“如虎添翼”和“各行都有行家”是贴近中国读者的翻译,使用的是归化法,同样也是意译法。通过这两组例子,只站在语言本身的角度,便可以得出,“归化不一定是意译,异化不一定是直译”,这一结论。
总之,笔者认为,直译和意译属于翻译方法的范畴,即译者用何种手段把原文翻译成目的语;而异化和归化属于翻译方向的范畴。向原作者还是读者靠拢,从字面意思便可看出有方向的概念包含其中。所谓向原作者靠拢,就是尽可能将译文的语感和氛围和原作者的表达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受原作者风格的影响,就可能出现译文生涩难懂的情况。而向读者靠拢,便是尽可能把原文翻译成流畅易懂的形式。
2 出现异化与归化这一对概念的原因
上文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了异化与归化和直译与意译的区别,接着就从更广泛的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以下两个角度也正是异化与归化存在的必要之所在。
首先,异化和归化与直译与意译不同,是个历史的概念——不仅关乎时间的流逝,也与翻译对象语所在民族的文化和目的语所在民族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好比流行语,2010年中国的流行语有“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等等,但现在我们就很少听到它们了,因为它们已经“过气”了。语言就是如此,同样一个词汇或表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位不同,甚至含义都会改变。本国的语言是如此,翻译引进的也不例外。“有些生硬的洋话,也渐渐变得自然了。三十年前特异的说法因为一再为人采用,已经成了‘土产,再过一两代也许给人视为陈腐。”③有些词或概念在最初通过翻译引进时可能是异化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成了归化。比如日语中的“写真”,“弁当”,“人気”和“菓子”,意思分别是“照片”,“盒饭”,“受欢迎”和“日式点心”。然而现在我们在表达时直接使用“写真”,“便当”,“人气”和“和(‘和表示日本)果子”的情况远比直译或意译版本的情况多。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例如“便当”和“写真”比“盒饭”和“照片”说起来听起来更时髦,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人气”既能解释“受欢迎”含义,而且更简单,所以也被大家认可;而像“和果子”是只有日本才有的日式点心,直接选用基本对应的汉字翻译,能保持日本民族独有的风情,这和比起将饺子翻译成英语中的”dumpling”,翻译成“Jiao zi”感觉更原汁原味一样。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翻译的异化现象也渐渐变成归化现象了。
其次,归化与异化这组概念有存在的必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由于内容的不同,阅读群体的不同,对翻译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对诗歌有个基本的把握——它不同于大白话,诗歌本身就有一种古典美的氛围。诗歌语言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一些失去新鲜感和陌生感的陈词滥调,因此翻译诗歌是保存原文语言中的鲜活性和陌生性的,谋求诗性、再现诗性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节选宫泽贤治的诗歌“雨にも負けず”。
雨にも 負けず不惧迅雨
風にも 負けず 不畏疾风
雪にも 夏の暑さにも 負けぬ 不避严冬酷暑
丈夫な 体を 持ち 日日身强气盛
慾はなく 決して 瞋らず 不思贪恋,不动火性
いつも 静かに 笑っている 时时乐天闲情
一日に 玄米四合と 习餐粗米,日食半升
味噌と 少しの野菜を 食べ 佐以豆酱,少许菜梗
あらゆることを 面对事实,直抒人生
自分を 勘定に 入れずに 置己度外,其乐融融
よく 見聞きし 分かり 细心观察
そして 忘れず 铭记心中
这首诗,日语原文有其特有的歌体或诗体,但译成中文,就需要译者不仅把意思传达给读者,而且在形式上也要有诗的样子。但由于读者是中国人,那么所谓诗的样子,就大致是以用词简练,对仗工整,神形兼备为要求了。诗句中“雨にも負けず”译成“不惧迅雨”属于直译;“忘れず”原意为“不要忘记”,译成“铭记心中”便是意译。原文用直译或意译是灵活的,都是为了将原诗翻译成有诗意有文采的中文而服务的。而翻译成有诗意的中文,是翻译的方向的范畴——表意上像原作者靠拢,用了异化法;而形式上向中国读者靠拢,体现了归化法。由此也可以发现,异化与归化的范围比直译与意译的范围要更为宽广,意义更为深远。
又如翻译商业广告或产品商标,要求又别有特色了。商业广告的目的在于夺人眼球以获得商业利益。但也无法因此断定商业广告或产品商标的翻译都运用向受众靠拢的归化法。笔者认为中国的进口产品商标的翻译十分倾向于使用归化法,虽不是绝大多数,但能观察出这样的一种意图。比如我们常见的牙膏品牌“Colgate”的对应中文是“高露洁”,洗发水品牌“Rejoice”的对应中文是“飘柔”,超市品牌“Carrefour”的对应中文是“家乐福”,服装品牌“UNIQLO”的对应中文是“优衣库”,商场品牌“AEON”的对应中文是“永旺”。其中“高露洁”和“家乐福”的发音可能和原本发音有些相像,但“飘柔”和“Rejoice”就完全无法对应了。但我们不难理解这种现象,因为牙膏是清洁用的产品,有“洁”在其中比较“应景”;我们使用洗发水都希望头发变柔顺飘逸,因此“飘柔”不失为一个好翻译;去超市都是买居家用品为多,超市让家庭生活更和谐,于是有了“家乐福”;“UNIQLO”欲打着物美价廉的旗号吸引顾客,所以这个店子叫“优衣库”;至于“AEON”,做生意都希望红红火火,“永旺”是个再接地气不过的名字了。这些翻译既向消费者靠拢又向经营者靠拢,充分体现了归化法的艺术。但同样是做广告,日本人似乎更倾向于使用异化法。日语里不仅有日本汉字,还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其中片假名多用于外来语,因此注音片假名也是新潮流行的象征。因此日本的商业广告,产品商标,都被“片假名大军”占领。
综上所述,无论是要经历时间检验的角度,还是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角度,或是被翻译的内容的角度,都不是单纯的翻译方法所能涵盖的——它们中诞生的问题都需要异化和归化这一更广泛更抽象的概念去解决。这便是异化与归化存在的意义。
3 异化与归化这一概念在翻译和日语学习中的合理运用
说到异化与归化在翻译中的运用,翻译家孙致礼指出异化与归化并非水火不相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善于兼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异化与归化,说到底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④
那么,如何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翻译中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翻译作品。笔者认为,判定翻译作品的优劣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有一个原则,即一定要有适应人群,并被适应人群所认可。翻译的成果是给人看的,人又分不同的人群。最常见的便是按年龄划分人群,有青少年、成年和中老年。所以名著常常有青少版和普通版。为了适应不同年龄层的人的理解力,让他们都能流畅地阅读并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翻译也要向不同的人群“归化”。若只面向一种人群,翻译的成果也会因为译者本身的不同风格而各有特色。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译者本身也是在阅读并理解了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对于仁者见仁的东西,自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我们对于流行的各种风格的译本,可以言好恶,而不应言优劣。即使原文的一种译本叫卖,另一种译本销量不尽如人意,也不能因此断言孰好孰坏。总之,译者的译文有靠拢的对象,并且读者也能认可译者的成果并形成共鸣,这样的译本就是合格的译本。
既然翻译作品的评判具有通融性和开放性,那么对于怎样译出合格的作品,笔者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修炼比对外界声音的关注更重要。具体来说,第一,必须要通晓两种语言,即外语和母语。对一个事物,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做到清晰明了地向别人介绍。同样的道理,只有对两种语言了若指掌,翻译起来才游刃有余,翻译出的作品才会行云流水。第二,译文首先应该是异化的,是要向原作者靠拢的。那么就应做到牢牢把握原作者的初心,并把这一态度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笔者认为,翻译的全过程应有三个步骤:译者理解原作;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调用自身的语言能力翻译原作;原作者的初衷,或至少译者表达的意思被读者理解。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思想,促进文化交流。若译者理解到的意思并没有被读者理解,翻译的目的就没有达到,那么翻译的过程也就没有完成。所以译者在翻译的初步处理时,切忌放纵自己的理解而抛弃原著,切记时时抓住原著的主旨。首先向原著靠拢,再根据读者的不同向该类读者的需求靠拢,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既不失真,又满足读者需求的翻译作品。第三,虽说自身修炼是第一位的,但外界的声音同样不能忽视。时刻接受读者的建议和检验,才能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作为日语专业的现役大学生,虽然在此讨论的是翻译界翻译工作者的话题,但笔者认为现阶段以归化为目标练习,会对翻译的学习很有帮助。比如在日译中时,应做到向归化靠拢。一段外国语原文,乍一看能懂原文的意思,但实际翻译成母语的时候会发现很难做到语序与逻辑的兼顾,以至于翻译出的语句生涩奇怪,一点也不符合母语的日常表达。作为外国语的学习者,以上情况似乎是大家曾今的烦恼或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在翻译练习时,应致力于翻译出符合母语表达的,通顺易懂的句子。在中译日时也不例外。我们学习日语时,多少会受母语的影响。比如数词的摆放位置:中文说“桌上有三个苹果”,对应的日语可以是“机の上に三つのリンゴがある。”也可以是“机の上にリンゴが三つある。”无疑这两种翻译都是对的,但日本人习惯把数词放在动词前直接修饰动词。又如被动句“在拥挤的电车里脚被人踩了”,对应的日语应该是“混んだ電車の中で足を踏まれた。”但很多中国学生容易翻译成“混んだ電車の中で、私の足が踏まれた。”两种翻译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日本人使用被动句就是为了把动作对人的影响彰显化,强调受害的意思,而后者中国学生的表达将动作翻译成了一种无关痛痒的描述,所以是几乎不被使用的、不地道的日语。我们作为日语学习者,目标就是掌握地道的日语,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要尽可能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表达,即把归化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
4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异化与归化不仅是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存在,而且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是对翻译工作者的巨大考验。笔者相信,这一对概念会陪伴着语言学习者,并贯穿从外国语的学习到翻译实践的过程的始终——翻译本身也是没有尽头的修炼。因此笔者希望自身,以及所有的外国语学习者能够接受修炼,努力创造合格的翻译作品,为实现翻译的价值尽绵薄之力。
注释
① 王荣.异化和归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2010(9).
② 孙会军.归化与异化——两个动态的概念.外语研究,2003.4.
③ 思果.功夫在诗外[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④ 孙致礼.翻译:理论与时间探讨[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