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新模式

2015-10-14恽超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恽超

摘 要 现有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3个能源与环境类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和学校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建立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新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使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训练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以满足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并使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能源环境专业 科研实践 课程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13

New Mode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ategory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YUN Cha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3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n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schools cooperate actively with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Model energy Environment clas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building innovative ability to practice new teaching system main line, so that the energy of Environmental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act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meet the domestic job market innovative personnel require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s research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Key wor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new model of courses

1 现状与趋势

自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鼓励和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来,美国高校目前普遍推行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已列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在本科生必修的120学分中,可以通过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获得120学分中1/6以上的学分,其科研活动可以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项目、创新设计或公共服务项目等。德国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特别是在工程本科生工程实践训练是举世闻名的,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加强本科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训练,经过1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与企业合作强化本科生科研与工程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能满足国内外人才市场的要求。德国企业总结在中国招聘技术人员的经验时指出,德国高校毕业的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本科生,半年内就能胜任本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而中国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则需要在企业再培训一年到一年半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中国本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校期间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训练。

我国许多高校一方面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力度,在实践性课程中增强了创新型、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创新课外活动,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设计等大赛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并于1996年进行实施。1998年浙江大学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到2003年共立项2598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东南大学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于2007年将课外科研训练项目指定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我校近年来在本科生质量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强化了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005年举办了首届校级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6年制定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意见”,从制度上给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训练提供了保证。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3个能源环境类本科专业设置了2学分的“科研实践训练”课程。其目的是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科研训练,使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专业领域,开展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达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能源环境类各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学生方面,例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使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处于基础阶段,三年级才从专业基础课逐渐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科学研究要求学生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功底,本科生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水平较薄弱,难以顺利进行科研创新项目;工程师素质和团队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指导教师方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师工作量和业绩的合理评价体系。使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出现包办型指导、代做型指导和被动型指导等不尽如人意的指导方式,影响了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项目来源方面,科研实践训练项目主要源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学教改项目、各级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项目的预研项目。同学自主提出的项目所占比例很小,缺乏企业提供的具有实际应用对象和目的的项目。在项目的管理和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难以保证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了实现能源环境类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其质量水平,需要针对科研实践训练课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能源环境类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积极探索,与在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的德国高校进行富有成效的国际化合作,拓展项目来源,进行项目的规范化运行与管理,提升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实效,使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效果能满足国内外人才市场对本科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升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国内外高校为了满足国际人才市场对创新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出现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培养模式。对于工科本科毕业生来说,除了注重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外,对其工程师素质与技能、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外高校对本科生培养的趋势是努力培养受国际人才市场青睐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高本科毕业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2 研究重点

(1)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确定科研训练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的内涵,构建以创建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合理优化。(2)建立校企合作的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模式,拓展科研实践训练项目的渠道,提升科研实践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拓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领域,开展文、理、工专业相互交叉的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探索打通科研创新训练、实践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不同环节的有效方法,实现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可持续发展。(3)建立能源环境类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包括项目管理办法、学分设置和项目内容要求、项目考核方法、团队和团队成员业绩评价、教师业绩评价方法、项目成果评价与管理方法等。(4)合理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积极进行国际化合作,探寻满足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的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生就业竞争力。(5)探索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方法,发挥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课程新模式的示范作用。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1)确定能源环境类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的内涵,并付诸实践。(2)建立校企合作的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模式,拓展科研实践训练项目的渠道。拓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领域,探索跨年级和跨专业组建团队的可行性,开展文、理、工专业相互交叉的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探讨打通科研创新训练、实践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不同环节的有效途径。(3)建立能源环境类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合理评价体系,合理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实现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可持续发展。(4)利用合作高校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探寻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培养新模式和训练方法,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5)探索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方法。

4 创新点

(1)进行国际化合作,建立满足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的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模式。(2)建立校企合作的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新模式,提升科研实践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实现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可持续发展。(3)开展文、理、工专业相互交叉的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拓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领域。(4)建立能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课程评价体系和全过程管理方法。

5 实践意义及推广价值

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它是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必需的一些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对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及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的能力;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新潮流的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的规范化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生质量、落实本科生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为提升我校能源环境类3个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的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我校其他专业深入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提供范例。本科目提出的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新模式在其他高校推广应用,可以提高我校的影响力,也可加快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晓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育新特色.教育发展研究,1997(8).

[2] 叶民等.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3] 孟春等.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化工高等教育,2006(1).

[4] 杨慧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