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题系,以题论史

2015-10-14庄孔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有效复习高考试题课堂教学

庄孔柞

摘要:研究高考试题,分析命题趋势,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高考试题引领课堂教学,将试题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考试题 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50-02

每到高三,我们老师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高三的复习课怎么上、如何上,怎样上才是有效的课堂。学生也经常反映:“老师我们的历史课能不能上得更精彩、更实在、更有意义,不要整天都是那些枯燥的知识点,总是越死记硬背,到了考试的时候又派不上用场,成绩提不上去。”

传统的课堂只知道“温故”而忽视了如何去“知新”,长期以往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无法通过课堂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高三复习要有针对性,要知道怎么考,怎么教,要有系统的思路,关注复习教学体系的构建,清晰复习教学的整体思路,让复习教学各环节融成一个有机整体。我认为“构建题系、以题论史”的教学模式,围绕“题”开展各项复习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构建题系、以题论史”的“题”就是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精选试题,形成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学“题系”。以“题”为中心并不是盲目地在课堂上,罗列高考题目、分析讲解题目,而是在对题目有目的筛选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题或各地的模拟题。在选择题目之前我认为非常有必要确定一节课的主题,主题的确定是开展教学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在明确这一节课我要讲什么内容的前提下,我才会去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跟这一知识内容有关的题目,进而展开我们的教学。由于高考试题设计科学,各选项往往包含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内容完整,利用对高考题的讲解,不仅能落实好知识点,而且还能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比如在复习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时候,根据课程标准,“分封制”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确定重点后,就是要活化重点、强化重点,围绕重点选择试题,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思路是利用高考题以对“分封制”概念解释为切入点,进而引入“宗法制”,最后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我先利用2012年浙江卷第12题导入,由学生通过阅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全题如下: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在考查西周“分封制”内容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对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学生如果不清楚宋、鲁、晋和燕四个封国的姓氏,就无从回答。即使学生知道四个封国的姓氏,如果没有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也是不能做出正确选择的。

我先让学生阅读分封诸侯形势示意图,学生很容易发现鲁、晋、燕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分封情况,学生顿时会豁然开朗,再根据题目的描述,不难做出选择。这个题目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结合课本和地图内容去认识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情况。

通过这个题目学生对“分封制”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形成系统的认识,为此我又通过表格归纳、地图解读、图像展示等形式,对“分封制”的内容进一步的深化。为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我又结合了2012年山东日照市调研卷,题目如下: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的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时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通过这个题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分封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从教学的功利角度来讲,考什么、教什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会怎么考、可能怎么考亦是我们思考的另一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同一的知识点,思考可能提问的角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题论史,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纵观近年的浙江卷“历史试题在史料、课文的提炼与概括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选择题选项的内容虽然不是教材原话,但绝大多数是对教材知识的提炼和加工,选项陈述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教材。对教材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关键的是把教材的精神让学生领悟。理解历史意味着学生对历史知识不再是以记忆为主的简单重现而是用自己的话对历史进行正确的阐述和表达。

二、以题论史,研究高考、走近高考、服务高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的核心概念。有专家指出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无论如何你不能排除它是一门记忆的科学,不能无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结论的掌握,不能只注意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些学生背出来的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做出来。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课前提示,多讲书上没有的重点和难点,讲发散性思维的东西。

三、以题论史,以问题形式贯穿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教学过程的重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思维展开的过程,是问题暴露的过程,是给教师提供诊断并形成对策的过程,也是“过程与方法”的有效训练过程,各种能力养成与提升的过程。

四、以题论史,科学合理选题与改题,尽显教师水平

历年全国卷和各省的高考真题,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题库资源,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挑选。题型的选择也要多样性,尽可能选择一些图表题、比较题、文字材料题、因果联系题。同时各个层次要求的题型都要涉及,如高考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题、能力分析题、综合题,尽可能在课堂中都能够呈现。选题的时要从实际出发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水平的题目,不至于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感觉比较唐突,一下子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以题为中心,转变教学思路,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这是对高考历史复习课模式的一种探索。“构建题系、以题论史”模式不仅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困境,而且能够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利用高考试题引领课堂教学,将试题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翔

猜你喜欢

有效复习高考试题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工作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中学化学有效复习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