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2015-10-14廖锐
廖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22-0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的一些观点、经验说来与大家共享。
一、尊重赞赏学生,激发、呵护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激发、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教学自然事倍功半。
二、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1.设置任务,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
2.任务驱动,达成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查阅、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实践,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方法。
3.先学后教,逐步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驱动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教师上课不再提出教学任务,而是由学生先快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脉络,自己找出本节课的任务,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找到的任务去完成学习,疑难点教师随时加以指导,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未来的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多给他们自主练习的时间。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帮助方式。
四、及时评价反馈,再激学习高潮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的知识记忆得更长久。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评价,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或者制作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课中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作品,互相评价,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评点。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电脑绘画展览、贺卡制作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及时地给予反馈。这样,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再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掀起学习高潮。
五、反思、合作、学习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且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合作,不仅要和本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和其他教师加强合作,以期达到深入了解学生的效果。未来的教学,新内容层出不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