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15-10-14王瑜云
王瑜云
摘要: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微课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14-01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5~8分钟内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微课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的运用是情境创设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内容环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学习潜能,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多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课堂上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更易于学生深入学习。不同信息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教师可以以录像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来展现课堂内容,这就是微课的优势。微课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微课的运用有利于直观呈现,进行高效学习
1.指导作用
利用微课,学生可在家可以有目的性地、轻松自如地进行预习。微课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宽生活见闻,更重要的是微课能够引导学生在无教师的教授下,独自去掌握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示范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常常会在教学中“卡壳”,有许多“卡壳”点是可以通过微课,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既省时又省力。如语文课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也是教学的重点,有时教师数次范读课文,学生的朗读效果也不是很到位。如果把教师的朗读录下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来暂停、指导,微课就起到了示范作用。这样做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
3.归纳作用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我制作的一节微课叫《“说”的三种方式》,它归纳出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汉堡包式、推车式、拉车式。化抽象为具体,收效是显而易见的。
4.诊断作用
课后,学生还可利用微课,在家可进行自我复习、检测,诊断学习成果,真是一举多得。
5.总结作用
各学科课本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三、微课的运用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时效性
微课对于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教材内容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微课让课堂教学更时效。微课的运用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毋庸多言。
责任编辑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