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京津冀:中关村发展集团区域合作模式的思考

2015-10-13王建华

新商务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京津冀园区

文 王建华

聚焦京津冀:中关村发展集团区域合作模式的思考

文 王建华

“中发展”已同京津冀多地政府达成共识,将疏解北京非城市功能的科技产业与京津冀三地的优势紧密结合,依照京津冀三地一体化总规划快速推进,用新产业、新技术、新市场与品牌战略掀起京津冀一体化经济新的发展浪潮

2014年12月末,北京市政府对中关村发展集团(以下简称“中发展”)工作给予三点指示,明确了未来中发展以京津冀为重点聚焦区域,将发展围绕“区域聚焦”“央企合作”和“市场化运营”三个方面展开。到目前为止,中发展已同京津冀多地政府达成共识,将疏解北京非城市功能的科技产业与京津冀三地的优势紧密结合,依照京津冀三地一体化总规划快速推进,用新产业、新技术、新市场与品牌战略掀起京津冀一体化经济新的发展浪潮。对中发展区域合作模式的深入探究,有利于抓住机遇,明确发展方向,找准产业定位,聚合区域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在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对中发展集团发展战略、理念、运行机制的思考

1.用总体逻辑引领,集团化目标推进中发展在与各地的合作中,注重从总体逻辑上去把握达成的战略框架协定,紧扣顶层设计与“多规融合”,在子系统推进过程中注重集团化目标推进,做到了“不越位,不缺位”,体现了方向、目标明确,动力持久,目标和系统协同一致,相邻、相关点、线、面互为支撑补充,彰显了集团化特征。

(1)总体逻辑清晰,便于理清路径,为可操作性奠定基础

集团紧紧围绕“股权投资、科技金融、园区建设”三大任务方向进行总体顶层设计,突出品牌输出,金融资源布局配置,技术和创新驱动贯穿主线,园区建设集群化的技术、资本、产业发展逻辑。顶层设计站在国内外综合视野的最高点,体现了由发展战略层面下至各地具体特点,又由各地区的热点、焦点、价值点等的具体特点聚焦至国家。战略层面,既有发展的前瞻性,又具“接地气”的务实性,为实操层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发展理念上同质化与个性化兼顾,既有量的扩张,又突出质的提升。

在园区建设方面,强调依据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价值链等规模互补、等量扩张,紧紧围绕新技术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个性品质,强调金融对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同时,既注重园区的硬件建设,又突出园区的软件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物医药科技园等一批具有个性化、科技化、产业化园区。

(3)市场化、资本化经营,以园区引领经济发展

在集团实施主体推进时,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了政府与市场职能有效对接。政府由直管变成了对市场的监管,引领战略方向,制定各种规则,防范监控各种风险,充分发挥公司化运作模式,同时注重建设的金融资源布局配置,资本化经营的风险控制,实现了土地、金融、社会资本资源融合与有效配置。如集团资投总部采用“一司一金”对接方式,即公司化运作+母基金为资本运作,采用“1+m”“1+n”模式,构建了集团与各地产业、金融、园区服务运行体系。

2.区域聚焦找点,产业集群成面,整体联动构体系。

以点突破,以产业集群建园成面,以园区和产业的整体联动构建产业和经济发展体系,是中发展合作的主体线索与路径,把握这一线索有利抓住产业、技术、园区建设等机遇,带动地方经济和园区总体经济发展。

(1)区域发展聚焦从要素入手。区域发展受多种要素制约,从宏观角度分析受环境、政策、规划、资源、资本、技术等方面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就某一产业而言,核心受技术、产品、销售等影响,区域发展聚焦,要找出要素中最核心点,产业要素的制高点、引领点,以要素为核心带动要素增值和产业推动发力,以要素实现推进创新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以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融合。

区域聚焦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责任双引领,它涉及现行运行机制的制度政策层面和目标的端口,区域发展停留在低层次运行,主要影响是制度、社会资源的束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过去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创新驱动缺位。

(2)区域发展聚焦创新驱动发力

中发展集团5年来,正是抓住了创新驱动,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了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的目标。

在创新驱动拉动经济方面,发展集团从科技自主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等整个方面围绕优化结构、技术引领、快速推进展开,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产业同时发力,围绕“调整存量,做优增值并存”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产业培育。同时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提升资本质量与盈利能力,通过技改改善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3.品牌输出战略引领区域发展方向

中发展5年来,用品牌筑框架、定规、,融合资源、建系统。品牌既是集团发展的起点又是集团享益国内外优势发展地位的终极目标。

(1)品牌化与大数据紧密融合。

中发展关于园区建设、投融资、产业预测、项目管理、资本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采用大数据加平台的模式,使品牌化与数据化紧密融合,确保各个过程有点可控、有环节可抓,效益和责任双实现。

王建华:中关村发展集团房山区挂职干部宏观经济观察员;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政府主任,兼任上海经济杂志社副秘书长,联合国华商联合会企管委副主席工商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新型城镇化、数据与互联网等综合领域。近二年在《财经界》《上海经济》《大视野》,人民网、人民论坛网等媒体网络发表论文成果百余篇。

(2)品牌化与区域化融合

中发展在区域合作方面,注重用品牌对金融布局优化配置,跨界形成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用品牌引领区域合作规划和园区建设推进。如: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中发展结合京津冀三地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推出“一司一金”主线和“1+m”“1+n”园区建设运营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产业的引领,又使各区域释放了活动。

4.平台经济作为区域合作新引擎

中发展近两年来,把平台经济作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园区建设中,发挥其新业态创新重要载体作用,鼓励技术创新,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

(1)区域合作的新引擎

发挥平台经济对传统产业、传统模式、传统业态及某一产业各要素的融合、创新、激活效应,鼓励平台经济占领产业前沿,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确立在周边及园内外发展地位。如:中关村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合作,形成了技术、金融、产业有效融合,拉动了京津冀在经济上互增互补。

(2)区域合作经济转型的新突破

围绕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发挥平台经济的创新力量,大力提升园区服务业发展能级,增强服务的吸引力,促进服务业创新,使平台经济成为园区和区域转型的重要环节。

二、中发展区域合作模式思考的启示

1.把握中发展区域合作的“态”势,用“态”的思维去思考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用“态”的思维去考察中发展的战略模式、运行机制,便于从总体上对区域发展进行把握、克服思维的碎片化,使区域发展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使发展之初社会资源能够有效优化配置,同时便于对接各端口的构建与运行。

2.要素与创新双轮驱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要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改造,进一步提升要素驱动的内在动力,同时培育新兴产业,要用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业态推出新模式。创新驱动不仅在技术上创新,同时构建好众创空间、众创制度,同时发挥金融对创新的驱动支撑作用。

3.顶层设计与多规融合科学统一。

顶层设计决定方向与质量,多规融合是架构和系统优化、过程优化、目标优化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既有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体系,又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历史与个性化。多规要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风险可控性。

4.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在区域发展中,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手段发挥主体作用,政府由直管变为监管,在方向引领、市场规则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5.构建现代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和手段构建服务平台,抓好产业、金融、技术、园区建设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科技、金融、产业各好布局,通过实现区域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各类经济体系发展。

6.金融布局优先,资本运作增值增效。

在区域发展金融方面,布局资本运作是血液,只有战略、理念、模式、技术等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与融合,才能孵化出产业,助推技术创新,引领新业态,创出品牌。

综上所启,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区域发展要从发展空间、方向的总体思维入手,要用市场的手段,以产业园区集群为主体,将金融和技术优先布局,要素和创新双轮驱动引领,建立可操作的制度、政策及系统目标体系,才能使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京津冀园区
区域治理的基本法律规制:区域合作法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