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莜麦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增产途径探讨

2015-09-30徐惠云王盼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莜麦西北地区旱地

徐惠云+王盼忠

摘 要:通过连续3a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地的莜麦新品种示范推广和田间调查发现,西北地区莜麦旱地种植面积占90%以上,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品种混杂退化很严重、管理措施非常落后。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莜麦的产量和品质,更影响到今后的莜麦种植规模和发展前景,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该地区莜麦生产难有新的改观。

关键词:西北地区;旱地;莜麦;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45-02

莜麦(即裸燕麦)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旱地作物,又是粮草兼用作物。在陕西、甘肃的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的西北部地区种植较广,以旱地种植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落后栽培方式的影响,致使莜麦产量水平较低,种植效益较低,面积不断下降,不仅影响了该地区莜麦的生产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莜麦的积极性。

1 西北地区莜麦生产概况

西北地区属温带寒冷型气侯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是人少地多的旱作农业区,莜麦生产条件较差。在1995年,该地莜麦种植面积为50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莜麦面积的2/3。2005年以后下降为400万hm2左右。在近10a间,由于传统耕作经营方式十分严重,当地广种薄收的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对莜麦的田间管理不到位,致使该地莜麦面积逐渐下降,莜麦平均667m2产很难上200kg大关。另一个莜麦面积下降的原因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效益较低的莜麦被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作物代替。莜麦本身产后加工落后,造成种植户自给自足而减少种植面积,目前西北地区莜麦生产仍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

2 西北地区莜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品种退化严重 我国西北地区莜麦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是10a以前育成的老品种,由于良种繁殖体系不健全,这些品种退化、混杂较为严重。虽然科研单位在育种工作中培育出一些抗旱、耐瘠薄、高产的新品种,但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很难推广,推广的速度相当缓慢。

2.2 气候干旱,有效降水少 西北地区大多位于光热资源充沛的旱作地区,全年降雨量一般在200~400mm范围内,干旱年份降雨量甚至不到200mm,而且雨量分布不均匀,常以阵雨、暴雨形式下降,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形成降水量流失严重,水分的有效利用率较低[1]。而旱地莜麦是“雨养作物”,全靠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供应,产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于自然降雨,风调雨顺就丰收,干旱严重年份就减产,甚至绝收。

2.3 土地瘠薄 西北地区莜麦产区大多属土壤瘠薄的旱地和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供肥能力较低[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不断下降,使得土壤孔隙度缩小,通透性变差,土壤理化性状变差,供给莜麦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逐渐减少,因而造成该地区莜麦产量低而不稳。

2.4 广种薄收,耕作粗放 在人少地多的西北莜麦产区,传统的耕作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由于管理粗放,大量水分因没有合理的蓄水措施而流失;由于田间管理不到位,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最终形成越广—低产—薄收的必然结果。

3 西北地区莜麦增产措施探讨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自然不利条件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莜麦产量和生产效益。

3.1 施用有机肥做底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底肥是莜麦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肥以人畜粪尿包括秸秆与过磷酸钙化肥制的农家杂肥最好。既可满足莜麦对矿物营养的需要,又可补充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和耐旱性。有机肥在整地时深耕入土。试验资料表明,在土壤养分不太缺乏的情况下,每667m2施农家肥2 500~3 000kg和磷酸二铵化肥50kg,即可满足667m2产150~200kg莜麦的营养需求。

3.2 进行精细整地,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 西北地区莜麦地块,要获得高产和稳产,都必须进行(下转137页)(上接45页)精细整地,最佳时期一般要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首先是进行深耕整地,然后通过耙耱措施蓄水保墒,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一旦有雨即可播种,为种子萌芽出苗创造一个上虚下实,水肥气热协调的良好环境。整地质量好,土壤水分得到养护,是形成苗齐、苗全、苗壮的良好基础。

3.3 选用优良品种,替换混杂退化品种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莜麦优良新品种,同时淘汰混杂、退化的落后品种。用抗旱,抗病、丰产的莜麦新品种替换混杂退化旧品种是一项见效快、成本低、收益高的重要增产措施。优良品种经过严格的筛选,选用粒大饱满,成熟度好的完整籽粒作种子。目前在我省高寒区推广种植的莜麦新品种主要有晋燕15号、同燕1号等,丰产性、抗逆性较强,比当地混杂退化的旧品种显著增产。

3.4 科学种植,合理密植 根据西北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土壤适宜的播量为15kg/667m2左右,留基本苗30~35万株/667m2;在土质肥力较差、产量水平较低的土壤,播量可适当降低到12kg/667m2左右。此外,还应根据土壤墒情、种子质量等调整好播量。播种深度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一般以4~6cm为宜,早播的要适当深一些,晚播的适当浅一些,干旱少雨和墒情不好的地块要适当深一些。

3.5 适时播种,减轻干旱影响 西北地区春季干旱较重,气温偏低,适时播种可以更好地利用夏季雨水,使莜麦生育期间主要需水阶段与雨季相吻合,减轻干旱的影响[3]。西北区,在保证霜前正常成熟的前提下,种植中熟品种,播种期应在5月中下旬;种植早熟品种,一般在6月上旬播种为宜。如果播种过早,不仅气温较低,出苗缓慢,而且孕穗期间正处于干旱缺雨时期,影响到莜麦的生长和穗部的发育,导致莜麦孕穗期干旱而减产。

3.6 结合降水及时追肥 莜麦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对N素肥料非常敏感。因此,在施肥上要以养分含量全的优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把握重施基肥,巧施种肥,根据苗情追肥的原则。最佳的追肥方法是:在拔节期至抽穗前(需肥的关键时期)结合降雨进行追肥,一般667m2追施尿素20~25kg;在灌浆期根据苗情,667m2追施尿素15kg左右,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3.7 加强病虫害防治 西北地区莜麦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红叶病、秆锈病。防治这几种常见病的方法,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选择无菌种子进行种植,三是合理轮作倒茬。如病情严重,可用化学方法防治。比较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叶螨。当发生虫害时,可以用氯氰菊酯进行防治,叶面喷洒药液杀灭蚜虫和红叶螨,隔10d左右再喷药1次效果更好,把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

参考文献

[1]张红芳,高辉,胡兵辉.农田水分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4(24):12-15.

[2]王宏庭,王斌,卢朝东,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土壤养分变异[J].山西农业科学,2003(4):40-43.

[3]王盼忠,刘英. 不同播期对早地莜麦生产效应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14-15.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莜麦西北地区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莜麦菜是莴苣的变种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一垄莜麦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基施硒肥对莜麦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