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综述

2015-09-30李尚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宿州市调研发展

李尚敏

摘 要:宿州市是安徽省畜牧大市,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文分析了宿州市发展现代畜牧业潜力、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并就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01-05

畜牧业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我国仅占33%左右。2013年宿州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5%,比重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1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所在

1.1 区位条件优越 宿州市接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经济向内陆辐射的过渡带,处于黄淮经济区的腹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十分发达。

1.2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宿州市耕地总面积60万hm2。温、光、水资源比较丰富,农业耕作生产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3.33万hm2、玉米16万hm2、大豆12万hm2、甘薯46.7万hm2、花生8万hm2、水果8万hm2、瓜菜10万hm2。年产各种作物秸秆1 000万t以上,可利用河堤草坡2万hm2。现有粮食加工企业200余家,年加工能力4 000万t,麸皮产量16万t,饼粕23万t,有啤酒厂、酒厂、和药厂,提供充足的酒糟、药渣等副产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1.3 服务体系健全 市、县(区)、乡镇都有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全市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 306名。完善健全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为养殖场(户)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1.4 有着良好的养殖基础 宿州市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养鸡为吃盐,养牛为犁田,养猪买衣穿”,作为传统家庭副业,我市畜禽饲养量较大,肉蛋奶总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养殖习惯良好。

2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宿州市地处中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产区,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中的肉牛和肉羊养殖优势产业带。全市5县(区)均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生猪生产重点县,4个县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依托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在结构优化、生产方式转变、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斐然,全市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禽蛋产量连续5a居全省第一,肉产量列全省第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出台以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抓住发展机遇,依托资源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2.1 发展特点

2.1.1 畜牧业经济总量增长较快,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增加 2013年,宿州市实现肉蛋奶总产量77.1万t,同比增长4.05%。其中肉类总产49.8万t,位居全省第二;禽蛋产量25.7万t,位列全省第一(详见表1、表2、图1),畜牧业增长提质增速。

表1 宿州市2010-2014年肉蛋奶产量统计(t)

[县(区)产品\&2010\&2011\&2012\&2013\&2014(预计)\&墉桥区

\&肉\&112060\&113892\&120071\&122890\&128300\&蛋\&40720\&41266\&46982\&52820\&54510\&奶\&3166\&3455\&3604\&3978\&4080\&砀山县

\&肉\&47551\&48393\&51716\&53446\&55170\&蛋\&22783\&16514\&17690\&19010\&19890\&奶\&1450\&1511\&1650\&1752\&1810\&萧 县\&肉\&91613\&92150\&100250\&104315\&108070\&蛋\&53544\&55684\&63652\&66275\&68590\&奶\&970\&1043\&1103\&1187\&1228\&灵璧县\&肉\&98466\&99055\&100675\&103978\&107930\&蛋\&73213\&74948\&82375\&84395\&86710\&奶\&6774\&6932\&8987\&9075\&9400\&泗 县\&肉\&104271\&105202\&109946\&113030\&117320\&蛋\&28372\&30858\&33026\&34800\&36120\&奶\&0\&0\&0\&0\&0\&合 计\&肉\&453961\&458692\&482658\&497659\&516790\&蛋\&218632\&219270\&243725\&257300\&265820\&奶\&12360\&12941\&15344\&15992\&16518\&]

图1 宿州市2010-2014年肉蛋奶产量

表2 宿州市2010-2013年畜禽存出栏情况统计(万头、万只)

[年度\& 生猪 \& 家禽 \& 山羊 \& 肉牛 \&存栏\&出栏\&存栏\&出栏\&存栏\&出栏\&存栏\&出栏\&2010\&271\&432.1\&3145\&3863.8\&210\&322.5\&15.1\&13.8\&2011\&273.2\&434.1\&3165\&3895\&217.4\&328.7\&15.6\&14.7\&2012\&285.3\&457.1\&3374\&4117\&231.3\&344.6\&16.5\&15.2\&2013\&288.2\&467.8\&3692\&4653\&237.6\&258.0\&16.7\&15.6\&]

2.1.2 优势区域渐已成形,布局合理 宿州市依托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了灵璧、埇桥北部的蛋鸡饲养;埇、灵、泗中部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及南部的肉牛养殖;环徐、环宿两大奶牛养殖,萧县、砀山的优质山羊饲养等畜禽生产优势区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1.3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质态持续提升 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投资拉动,集中力量扶大扶强,优化规模养殖结构,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2013年,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2026个;万只以上规模化肉鸡场682个;存栏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104个(详见表3),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65%,规模养殖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表3 宿州市2010-2013年畜禽养殖规模情况(个、万头、万只)

[年度 \&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万只

以上肉鸡 \&存栏万只

以上蛋鸡 \& 创建示范场 \&场户\&出栏 \&场户\&出栏 \&场户\&存栏 \&部级\&省级\&市级\&2010\&1199\&150\&739\&2261\&88\&188\&3\&11\&10\&2011\&1932\&217\&598\&1700\&99\&257\&1\&7\&13\&2012\&1955\&210\&671\&1597\&101\&259\&2\&3\&22\&2013\&2026\&219\&682\&1885\&104\&223\&1\&2\&19\&]

2.1.4 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入 几年来,按照“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原则,宿州市大力促进畜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有关项目,充分发挥其技术推广、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联结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市场风险能力。2013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6家,其中省级61家,国家级3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1 238个,已认定家庭农场(养殖)728家。

2.1.5 科技兴牧步伐加快,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宿州市以科技培训为抓手,普及推广各项集成创新技术,提高了畜牧创业者素质,畜禽养殖成本逐年降低,养殖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建立政企(技企)制度、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和科技下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点等工作的开展,将适用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真正实现科技入户,养殖效益大幅增长。到2013年,全市畜牧科技贡献率达60%,良种普及率达95%。

2.1.6 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随着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等各项畜牧业惠农政策的落实,资金与技术投入不断加大,夯实了我市畜牧业发展基础。同时,我市大力推广“果、草、牧”,“林、草、牧”“牧、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低成本畜禽粪便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3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

3.1 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我市各级畜牧部门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场。组织规模养殖企业参加示范创建并加强示范创建培训。几年来,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35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77个。畜牧部门多次组织养殖户到挂牌示范场参观学习,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效应,引导更多的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几年来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近1 500个。通过示范创建,大大提高了畜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3.2 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落实,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几年来,我市各级畜牧部门切实做好畜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整合涉农项目、专项资金,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各县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菜篮子产品建设项目等各类奖补资金,对重点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扶持。灵璧县投入2 000万元扶持安徽荷金来肉牛集团建立肉牛产业示范园46.67hm2,存栏肉牛近4 000头;投入1 200万元扶持安徽中安畜禽公司,建成法国朗德鹅种鹅养殖基地、孵化育雏基地、朗德鹅深加工基地;投入2 000万元扶持兴程鸭业集团,建成国内较为先进的3条屠宰生产线和2条熟食生产线和大型冷库。项目资金的注入,为企业发展和效益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企业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型,推进畜禽产业升级。

3.3 调整良种结构,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几年来,宿州市着力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3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小区)做到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灵璧县投资680万元,在现代农业(畜牧)示范园区(尹集镇程刘村)建设占地3.2hm2的种公猪站,饲养120头种公猪,年提供优质精液20万份,夯实了生猪生产基础。砀山县安徽强英鸭业集团、萧县民益和祖代肉种鸡、六合步强种猪养殖公司、托佩克雨润种猪养殖公司等畜禽良种场纷纷入驻,加快了宿州市畜禽良种改良步伐。目前,宿州市推广以杜长大为主的三元杂交猪达90%以上,肉牛良种及杂交改良、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家禽良种分别达80%、90%、85%。

3.4 加强市场引导,推进品牌建设 坚持市场引导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竞争力,推动畜牧业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行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培育国内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和宿州市地域标志性品牌,“荷金来”牌牛肉、兴程鸭业集团“忆中味”熟食鸭产品、“强英”牌樱桃谷鸭、“圣沣”“霞光”牌分割鸭,“徽香源”“刘老二”牌烧鸡、“雨润”“百汇”等品牌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安徽荷金来优质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宿州兴程优质肉鸭标准化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灵璧唯农蛋鸡养殖公司、灵璧林汇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虞姬乡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等认定为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生猪、禽蛋等产品热销到苏、浙、沪长三角地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二是实行组织化营销。充分发挥畜禽业销售经纪人、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在市场营销中的主导作用,壮大销售主体,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了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3.5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增强畜牧业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通过积极组织推广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三大类”技术,宿州市畜牧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宿州市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引导畜牧科技走上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行轨道。国家肉牛产业体系灵璧综合试验站、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砀山综合试验站、安徽省肉牛产业体系泗县综合试验站和肉羊产业体系泗县综合试验站纷纷落户宿州,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交流与发展平台。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提升畜牧创业者整体素质。一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农业信息网等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与“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相结合,组织对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在市电视台开办的“田园风”栏目中开展畜禽养殖知识科普宣传和技术讲座;二是利用“科技赶集”、“科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营造畜牧科技推广的浓厚氛围,使科学养殖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

3.6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重点引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招商引资新途径,创新招商工作新思路。注重先进技术和人才等智力资源引进,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南京雨润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山东六和、山东圣沣、深圳康达尔、广西桂柳集团、安徽强英鸭业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落户宿州。到2013年底,全市引进较大畜牧企业达30个,投资总额28.9亿元。

3.7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强化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做好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对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疫病实行强制免疫,主要畜禽免疫率、挂标率、免疫证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达100%。

3.8 宿州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3.8.1 龙头企业缺乏活力,带动力不强 我市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创新不够,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带动性不强;难以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畜禽产品质量和产品规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重点培育外向型、基地型、带动型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8.2 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宿州市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数量仍较少,质量仍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组织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畜禽销售经纪人、专业经济组织、合作社等在市场营销中的主导作用,壮大销售主体,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3.8.3 畜牧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宿州市养殖主体仍以农民为主,产销加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销售与加工等大企业为止损压价收购或停止收购,导致养殖户严重亏损。要坚持以创新发展机制为动力,完善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要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和基地生产,开展畜禽保险业务,为养殖户生产提供保障。

3.8.4 畜牧业投入不足,发展缺乏后劲 增加投入,实行财政补贴,对养殖小区和畜禽良种进行补贴,畜牧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投入由区、乡镇财政解决;出台相关政策,解决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用地、用水、用电及小额信贷等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我市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3.8.5 饲料产业发展滞后 宿州市有饲料生产企业25家,其中配合浓缩料生产企业10家,预混料生产企业13家,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1家,特殊饲料1家。宿州市饲料加工业不发达,全市饲料需求量近80万t,生产量只有20万t,大部分养殖户从外地购入饲料,加大了饲养成本。要重点建设引进智能化、品牌化、信息化、环保绿色的饲料加工企业,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4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设想

4.1 发展思路 坚持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4.2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实现肉蛋奶总产量120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200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比重5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面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5 实现宿州市畜牧业发展目标的建议措施

5.1 建立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繁体系,重点开展优质瘦肉型猪、肉牛、肉羊、畜禽良种的选育、改良与推广,开发利用淮北麻鸡、安徽白山羊等地方优良品种,建立“育繁推”一体的种畜禽集团,实现良种扩繁场到乡进村社,生产基地自繁自养,畜牧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动作用,搭建企业与科技院校交流平台,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良种良法推广。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防控水平。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防疫员科技意识和综合素质。

5.2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完善以政府公益性服务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动物防疫服务组织,推进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农户养殖集中免疫与补栏补免制度。加强动物标识、监督监测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提高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能力,建设完成市、县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对疫情的全面监控。

5.3 建立畜牧业装备设施体系 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造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现代工业成果、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装备畜牧业,建立畜牧业装备设施体系,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在较大的饲养场推广机械化饲料生产、加工、调制、储运,在畜禽饲喂、饮水、挤奶、收蛋、清粪、防疫等环节推行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推广使用视频监控设备,对饲养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防疫机构全面建立可追溯体系,采用智能识读器、IC卡、便携式打印机进行防疫信息的传输。

5.4 建立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以经济开发区、乡村工业园、畜牧产业聚集区为平台,培育一批畜牧精深加工企业,产品由单一屠宰向冷鲜肉、即食食品及皮、毛、骨、血综合利用精深加工发展;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等形式,建设深加工原料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畜产品出口基地,争创名牌。培育各类市场营销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营销组织按照现代流通业要求,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流通形式,建立区域性畜产品专业市场;借助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平台,促进农超对接,引导龙头企业、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5.5 建立畜牧业经营组织体系 围绕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专合组织,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壮大畜牧产业的中坚力量,培育强化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5.6 建立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采取政府出资引导,吸引工商资本和其他民间资本注入的方式,探索建立市、县2级现代农(牧)业投资公司和农(牧)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发展“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多方投入的信用担保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和种畜禽场、饲料企业对接,扩大信贷、赊销额度。进一步扩大商业保险机构牲畜保险业务范围,降低养殖风险。

5.7 建立畜牧业教育培训体系 调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集中面授、现场辅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畜牧业从业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实行分类、分层次、分批培训。 (下转38页)

(上接4页)5.8 建立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大力实施“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引导各类畜牧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节水、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产模式,积极发展优质牧草、青贮专用玉米饲料,制订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高秸秆利用率。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宿州市调研发展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拼 搏
揽 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宿州市2000国家坐标系转换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