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1-12-27唐杏拴
唐杏拴
(宁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宁武 036700)
0 引言
我国是莜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莜麦又称为裸燕麦,是具有一定历史的粮草与农作物,由于莜麦经常在贫瘠干旱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导致莜麦在种植时出现了很多不良性状,严重降低了莜麦的产量与质量,培育抗逆性好、适应能力强的莜麦新品种,是改良我国莜麦现状的关键。
1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选育背景
我国种植莜麦的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华北、西北以及西南等高海拔寒冷地带,由于莜麦通常生存在这种高寒贫瘠或是干旱的地带,因此莜麦具有能够适应干旱却不耐水、能够适应贫瘠却不适应肥沃等特点,这样的特点导致了莜麦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莜麦产区农业的稳步发展。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莜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通过将莜麦与皮燕麦之间进行杂交的方式,不断改良完善莜麦的不良特性,在杂交培育之后选择出能够高产、稳产且具有抗逆性与高品质的莜麦新品种,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莜麦种植的产量与质量。莜麦与皮燕麦之间杂交的方式能够将两方的优势进行互补,再利用杂交得到的后代作为杂交亲本再进行多次复交,将莜麦与皮燕麦之间杂交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也能够有效的减短莜麦的培育周期,提高了莜麦的育种效率,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了选育。
2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选育过程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是在2000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通过利用莜麦与皮燕麦之间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中的优良品种之间特性互补再进行杂交得到的品种,晋燕17号的母本为具有较强适应性、铃多以及籽粒多特点的“74039-26”,父本为具有籽粒大、抗倒伏、矮杆以及抗性较强特点的“8803”,晋燕17号是一种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在2014年5月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在选育过程中,F1-F5代是在2001—2005年之间在选种圃中进行定向选择得到的,F6代是在2006年在54株系圃中排名第一,晋燕17号在2007—2008年经过了品种鉴定试验,相关技术人员对晋燕17号进行了其特性与产量的评测,在2009—2010年,晋燕17号开始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1]。
3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品种特性
晋燕17号是一种经过杂交得到的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幼苗通常情况下呈现直立的状态,色泽呈深绿色,晋燕17号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是整齐生长的,具有很强的长势,晋燕17号普遍株高为120.3 cm,其茎秆比较粗,晋燕17号的叶片一般呈现上举的状态,叶片有着既短又宽的特点,在其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叶片上会具有灰色的蜡质层。晋燕17号的穗普遍长度为17.9 cm,穗呈现周散性圆锥花序,晋燕17号的小穗具有串铃形状,轮层为5.8层,主要的穗中小穗的数量为22.5个,穗粒的数量为73粒,穗粒重量为1.76 g,晋燕17号的籽粒呈现纺锤型,籽粒具有黄色色泽,富有光泽,千粒重量为25.4 g。晋燕17号的生育期大约在95天,在秋莜麦区种植时,晋燕17号开始的生长较为缓慢,能够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可以待雨避旱。晋燕17号经过中国农科院麦片加工的测定得到其具有5.2%含量的β-葡聚糖,晋燕17号在提高燕麦相关加工食品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产量表现
在2007年,在莜麦的诸多中熟的品种中,多数品种对于相邻品种以及平均对照来看都呈现增产的趋势,其中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180.25 kg/667m2,相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26.42%,在诸多莜麦新品种中增产量达到了第一。在2008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200.63 kg/667m2,相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25.58%。在2009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228 kg/667m2,相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20.93%,在诸多莜麦新品种中增产量达到了第一。在2010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191.7 kg/667m2,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23.06%。在2011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209.85 kg/667m2,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22%。在2012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152.6 kg/667m2,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19%,在诸多莜麦新品种中增产量达到了第一。在2013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141.9 kg/667m2,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15.3%。在2014年,晋燕17号的产量达到了147.2 kg/667m2,较于平均对照的每亩产量增产了17.1%。
5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种植地区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对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适应能力较强,自身也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因此能够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种植培育,例如可以选择在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省等地的夏莜麦区以及秋莜麦区中的二阴下湿地进行莜麦的种植,同时也可以选择在环境适中的旱平地进行莜麦的种植,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经过完善与改良,已经能够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因此也可以选择在普通水浇地内进行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种植。
6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栽培技术
6.1 轮作播种
由于莜麦自身的特性导致莜麦并不适合进行连作处理,莜麦的栽培种植可以选择豆类、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前茬作物,在进行莜麦的秋耕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深耕,莜麦的前茬作物要尽早收获,在种植莜麦之前还要对土壤采取浅耕并进行前茬作物的灭茬,还要尽早的进行土壤的施肥并采取秋深耕,莜麦的春耕要保证尽早展开,春耕要采取浅耕的方式,临近莜麦播种时期但还能够进行春耕的土地要加大浅耕的力度,避免种植莜麦的土地出现悬虚不实的状态,这样的土地能够造成莜麦根苗死亡。对于莜麦种植地区中旱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在这种区域中采取通过耙耱的方式保障土壤里的湿度,也可以采取镇压土壤的方式来保护土壤中的湿度,有效的保证了土壤中的湿度,才能更好的解决旱情问题,从而保证莜麦能够生长完整,提高莜麦的成活率[2]。夏莜麦区通常的播种时期为3月25日到4月5日之间,秋莜麦区通常的播种时期为5月15日到5月25日,在夏莜麦种植区,对于莜麦的播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春季的返浆水进行充分全面的收集与利用,通过利用春季返浆水来促进莜麦的种子快速发芽并使得莜麦种子尽早出苗。在秋莜麦种植区,要注意的是能够有效把握秋天的天气特点,有效的结合秋天的降雨,在降雨的时期进行适当的莜麦播种,使得莜麦生长过程中的需水期能够与秋天的雨季相对应。在确保莜麦种植土壤之间湿度的条件下要对莜麦进行适当的浅播,通常情况下是30万株/667m2是最合适的。
6.2 水肥管理
莜麦虽然长期生存在贫瘠干旱的地区,是一种能够耐旱却不耐水,能够耐瘠却不耐肥的农作物,但如果能够正确合理的掌握莜麦的浇水施肥的规律与原则,按照莜麦实际生长状况进行浇水施肥,这样就能够得到所投入的成本很少,但获得的莜麦收益却很大的结果。给莜麦正确适当的浇水就是要保证将分蘖水为莜麦饱满浇灌,拔节水对于莜麦的浇灌应当选择较晚时期,孕穗水为莜麦的浇灌应当尽早。给莜麦合理正确的施肥,主要为莜麦施加的肥料为农家肥,还可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增施一些化肥,莜麦基肥的施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追肥也不能缺少,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对莜麦进行施肥,例如分期分层施肥,一般情况下,在栽培莜麦时施加土羊粪便以及土杂有机肥1 500~2 000 kg/667m2作为莜麦生长的基肥是最佳的选择,在无法满足这样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在为莜麦施加复合肥25 kg/667m2用作莜麦生长的基肥,其中在莜麦生长的分蘖期,要为莜麦施加尿素15 kg/667m2作为莜麦的追肥。对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进行正确合理的浇水与施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种植产量与质量。
6.3 及时收获
在莜麦的生长过程中,在生长的前期莜麦成长的较为缓慢,此时相关种植人员应当注意在莜麦生长的早期与中期进行锄草,合理适当的锄草能够使得莜麦的种植田地的地表温度升高并将田地里的杂草去除。通常是选择在莜麦的三叶一心时期来进行莜麦的第一次中耕,为莜麦进行中耕的时候要注意保证浅锄以及碎锄,第二次为莜麦进行中耕的时间选择在莜麦封垄前,封垄前的这段时期是莜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莜麦在这段时期内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进行生长,并且莜麦的根系也在这段时期迅速伸长,因此在莜麦封垄前的时期要进行深锄。在莜麦生长的中期以及后期,莜麦上中部的籽粒开始变硬,在莜麦籽粒呈现正常的尺寸以及成熟的色泽时,应当将莜麦进行及时的收获。各种莜麦的成熟期都各有差异,通常情况下是从莜麦穗上半部分的小穗开始逐步向下成熟,同一个莜麦小穗是按照从基部第一朵花开始由内部向外部成熟的顺序来进行发育成熟的,因此在莜麦成熟的整个过程中,莜麦的穗色都是不太一致的,如果等到莜麦完全成熟的时候进行莜麦的收获,那时候莜麦上半部分的籽粒很容易就会出现脱落的情况,这样会降低莜麦的产量,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对于莜麦的收获要等到莜麦已经有大概超过一半的小穗成熟时再展开莜麦的收获,应当在收获时做到成熟一片就及时割下去一片,割莜麦与捆莜麦要同时进行,将莜麦及时收获后进行莜麦的脱粒处理。
7 结语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以及适应能力,并且其育种周期短,育种效率高[3]。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能够有效提高莜麦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推动了山西省莜麦产区的快速发展,应当不断加强提升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保证莜麦的高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