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俄罗斯哲学的主要维度

2015-09-28金娜

西伯利亚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苏联哲学马克思主义

2015年4月24-26日,以“当代俄罗斯哲学的主要维度”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全国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苏州大学主办。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燕山大学、海南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会议,提交会议论文三十余篇。

本次会议围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问题、俄罗斯的宗教哲学问题、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俄罗斯欧亚主义哲学问题、现代政治中的俄罗斯哲学遗产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众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4月24日上午,会议的开幕式由苏州大学车玉玲教授主持,中国俄罗斯哲学学会会长安启念出席并致辞。

会议的第一场由北京大学徐凤林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在《俄罗斯哲学界关于苏联哲学的激烈争论》的报告中指出,2014年,围绕苏联哲学俄罗斯哲学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缘起与两套丛书有关。2014年莫斯科出版了“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哲学”和“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哲学”两套丛书,内容主要涉及俄罗斯历史上苏联时期的哲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今俄罗斯哲学界对苏联哲学的认识,内容十分丰富。在以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哲学为题的学术讨论会上,俄罗斯哲学家意见尖锐对立,产生了分歧。对中国学者而言,这场争论最有价值的是披露了以往我们所知甚少的与苏联哲学相关的大量信息。对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苏联哲学,了解当今俄罗斯哲学界在苏联哲学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很有借鉴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费多洛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科学在俄罗斯的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布罗夫在报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很深,可以说,大部分教授、科研人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上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们在教学与研究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视角去分析当代俄罗斯社会的现象和人类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有所改观。如今,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任何课题。布罗夫在报告中展示了近二十本马克思主义类书籍,其中十几本是近一两年出版的。

会议的第二场由苏州大学庄友刚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徐凤林教授在《俄国思想家批判西方文化的两种立场》报告中指出,俄国与西方问题是贯穿于俄罗斯思想史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尤其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在俄国19世纪中后期斯拉夫主义与西方主义的论战中。为什么会出现斯拉夫派对西方的批判?大致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西方自己出了问题,法国大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动荡导致许多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使俄国知识分子对上述启蒙理念的信仰发生动摇;二是俄国与西方国家的战争所激发的俄罗斯民族意识;三是部分俄国知识分子崇拜西方贬低本国历史文化的偏激观点,招致斯拉夫派的反感和批判。文化哲学立场的批判以老一辈斯拉夫主义者为主要代表。这类批判的特点在于,这些批判已经不同于先前的某些俄国思想家对欧洲某个国家的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指责,这种指责具有偶然性、个别性、零散性和表面性。而19世纪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化哲学观念和立场,这就是民族意识与东正教真理的结合。这篇报告主要就津科夫斯基的《俄国思想家与欧洲》提出了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我们在评价欧洲文化的时候,不应该把欧洲文化的思想观念与欧洲国家的历史与政治现实混为一谈。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百春教授在《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结局》中指出,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虽然在整个俄罗斯哲学史上很有价值,但并不代表俄罗斯哲学的全部,俄罗斯哲学的瑰宝也许存在于今天或者未来的俄罗斯哲学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寅卯研究员在《舍斯托夫的存在哲学与困境》中指出,舍斯托夫存在哲学的基本思想是这种哲学与思辨哲学相对立,希腊哲学开始于惊异,而存在哲学开始于绝望。舍斯托夫坚信哲学是巨大的绝望的结果,而不是思辨思想的结果。他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悲剧感”,为人类的悲剧和人类不幸所带来的恐惧而困惑和悲痛,并力图在苦难与正义之间寻求平衡,但是他在人类的天平上找不到这种平衡。他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平衡只能在上帝那里成为可能。

华东师大郑忆石教授在报告《苏俄哲学“文化意识”的曲折历程及其启示》中指出,文化意识是对本民族哲学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俄罗斯哲学饱含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苏联哲学与俄罗斯哲学文化传统之间,是割裂与变异传承的双重关系。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哲学,曾经全面否定苏联哲学的价值,极力隔断两者间的联系,全面肯定俄罗斯传统哲学尤其是宗教哲学。伴随着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21世纪的俄罗斯哲学重新认识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结合社会现实矛盾选择为我可用之物,在渐趋理性中复兴民族哲学文化传统,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苏联哲学在俄罗斯哲学史上的地位。苏俄哲学的文化意识之路启示当代中国哲学,只有在全面审视传统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实现民族哲学走向世界的使命。

哈尔滨工程大学陈红教授作了题为《布兹加林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林菁华作了关于《1920-1930年欧亚主义在后苏联俄国的演变》的报告。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金娜在《弗兰克宗教哲学中的神人性思想》报告中探讨了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弗兰克的哲学思想,人只有从高于一切实际给定之物的另一个领域中,才能获得它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动性的指南和力量,人的生活就是在给定的实际领域和高级的理想领域之间的一种经常被打破又不断恢复的平衡。弗兰克深化了基督教对个人生命的意义。

车玉玲教授最后作了题为《启蒙之后与新文化的可能》的总结发言,指出启蒙以来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如何看待全球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新的文化类型也许会终结以资本为中心、以人的幸福为追求的文化类型,生态马克思主义等新文化可能会出现。endprint

会议的第三场由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张桂芳教授主持。

燕山大学教授万长松作了《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转向多元论,从科学的逻辑认识论转向社会文化论,从技术中心论转向人类中心论。一方面,范式转换使俄罗斯科技哲学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长驱直入,也会使俄罗斯科技哲学失去原有的活力。

苏州大学李继堂教授作了关于《量子力学的世界解释和生命科学》的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桂娜的报告题为《生命的意义及其实现——索尔仁尼琴的宗教哲学思想素描》,阐述了索尔仁尼琴对于生命的意义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上海社会科学院郭丽双作了关于《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及其困境》的报告,报告指出,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社会的精神价值导向、秩序维护运转起着统领整合的作用。苏联后期的多元化思潮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致使俄罗斯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处于矛盾多元的境地。对此,普京提出俄罗斯新思想——主权民主思想,并依托东正教确定了重构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得到当时社会各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随着俄罗斯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期,由于俄罗斯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凸显、东正教现代化陷入“瓶颈”、价值观方面各派主张针锋相对、青年人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等因素,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陷入新的困境。

黑龙江大学郑永旺教授的报告《论俄罗斯文学的思想维度与文化使命》指出,俄罗斯文学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俄罗斯文化的诸多特性,这是一个自明性的问题。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思想这种亲缘关系不是俄罗斯文化所特有的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祖春明作了关于《俄罗斯文化政策20年》的报告。海南大学的刁科梅作了关于《俄罗斯东正教与新教修行生活的比较研究》的报告,对俄罗斯东正教与新教的修行进行了比较研究。东北大学的耿海天作了题为《沈阳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的介绍》的报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变革作了《僭越与盲目的虚无图景——群魔中的虚无主义群像》的报告,主要阐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群魔》中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精神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现,虚无主义与人的盲目性相结合,使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剖析这些负面精神现象的同时,作家勾勒出了人走出虚无主义的精神图景,以宽恕和怜悯的爱重建人的心灵秩序。

内蒙古大学景海峰作了《从第四位格到元神——布尔加科夫索菲亚宗教哲学的定位与转捩》的报告。

黑龙江大学杜宇鹏的报告《文化相对论视野下的欧亚主义哲学》指出,俄罗斯欧亚主义正是要探寻其自身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文化哲学理论基础上创建俄罗斯文化的欧亚模式,这一文化模式既不同于欧洲文化也不同于亚洲文化。欧亚主义哲学为确立俄罗斯自身的文化定位做着积极的理论努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何芳作了题为《尤里洛特曼的文化爆发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报告。

4月26日会议第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寅卯主持。

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授万秋戈夫作了题为《现代政治中的俄罗斯哲学遗产》的报告,报告指出俄罗斯总统在公开讲话和国情咨文中经常引用俄罗斯哲学家的一些观点(包括伊万伊里因)。别尔嘉耶夫的相关讨论会在俄罗斯各地也经常举行。保守派和自由派分别有自己的哲学立场。俄罗斯哲学遗产在俄罗斯现代政治中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部主任西涅奥卡娅的报告《俄罗斯的民族身份形成的问题》指出,这个问题19世纪40年代开始提出,苏联解体后苏联消失了,人们出现身份危机,俄罗斯人开始寻找自己身份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的政治体系、俄罗斯在世界共同体中的作用。

莫斯科理工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作了题为《科学技术哲学的现状》的报告。

4月26日闭幕式由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寅卯研究员做了大会总结。专家和学者们肯定了俄罗斯哲学领域的研究开启了中俄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在中外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并期待2017年由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承办的下一次会议将有更多学术成果产生。

[责任编辑:白晓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联哲学马克思主义
武装保护苏联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雾在做迷藏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