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辽宁交响乐团与沈音北方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2015-09-26文/姜楠
文/姜 楠
“为祖国而战”辽宁交响乐团与沈音北方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文/姜 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交响乐团和沈音·北方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为祖国而战”——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于9月23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辽宁歌剧院院长车英出席音乐会并与首都各界人士一起共同观看了演出。
在20世纪作曲大师、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15部交响曲中,《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音乐史上最为悲壮的史诗。这是一部演奏难度高、演奏时间长、乐队编制庞大的鸿篇巨制,对乐队演奏能力和指挥能力要求极高,所以鲜有交响乐团演奏。此次辽宁交响乐团与沈音·北方交响乐团联合演出此部作品,配置了四管编制,演奏员达140余人之多,演出特邀著名指挥家、曾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指挥奖”、“(歌剧)最佳指挥奖”的中央歌剧院指挥许知俊先生执棒。演出开始前,许知俊向观众介绍了这部作品创作演出的背景及影响力。二战期间,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城,43万人死于饥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为鼓舞苏联士兵士气,当时正做志愿消防员的肖斯塔科维奇不忘自己作为一个作曲家的使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完成了这部交响曲。这部反映苏联人民奋勇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一经问世,即迅速轰动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号角。作曲家将这部作品献给列宁格勒这座苦难的城市、英雄的城市,用音乐把这场正义之战和苏联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给全世界,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意志和决心。这部作品首演时,乐手和指挥被直接从前线召回来,放下他们手中的武器,重新拿起乐器,带着战场的硝烟,开始演奏。战后,这部作品再次演出,仍然是原来的音乐厅,仍然是这部作品,但当时的乐手大部分已经阵亡,首批听众绝大部分也死于战火和饥饿,不变的只有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交响曲,他向后人倾诉着战火中不屈的列宁格勒人民的心声,在这个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民族的血脉里,流淌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指挥声情并茂的讲解,为观众充分理解作品做了良好的铺垫。
这部诞生在列宁格勒保卫战炮火中的作品共分为《战争》《回忆》《祖国的原野》《胜利》四个主题乐章。作曲家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将20世纪的音乐语言与俄罗斯民族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毅力。在当晚的演出中,乐队在指挥的引领下以完美的音乐表达,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出色的演奏技艺和高度的融合性将作品演绎得精准到位,充分展现了乐队的精良水准和指挥的高超技艺。虽然乐队与指挥排练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们配合默契,将作曲家赋予作品的织体结构力和内在张力把握得细致入微,张弛有度。庞大的编制,空前的阵容,恢宏的乐章,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节奏,完美的演绎,再现了战争的波澜壮阔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呼唤。引发了观众的心理共鸣,深深震撼了每位到场观众的心。当晚艺术家们用音乐征服了现场观众,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和赞许声,这掌声是对本场音乐会、对指挥和乐队最朴实的肯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以及许多专业院团的艺术家们对本场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辽宁歌剧院交响乐团和沈音·北方交响乐团联合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这场反法西斯历史主题专场音乐会,这是正义之声,这是胜利凯歌,这是战斗的诗篇,更是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歌。这是来自“九·一八事变”事发地人民的声音,这是献给首都人民的一场交响盛宴,意义非凡。乐队对传世经典曲目的再度演绎,带领观众重温不朽,是对过去那段历史的绝佳重现,用音乐来表达人们对于历史的纪念和缅怀,既是对我院师生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我院教学实力的一次检验。作为鲁艺传人,我院继承鲁艺“根植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光荣传统,有责任、有义务用音乐的力量来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正能量。
此次演出奏响了时代的号角,恢弘激越的音乐响彻京城。本场演出也是继5月9日、10日分别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和沈阳盛京大剧院进行这部作品东北地区首演后的又一次合作。辽宁交响乐团和沈音·北方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这场音乐会代表着辽宁交响乐的最高水平,他们用昂扬的乐音向首都人民展示了辽宁音乐人的崭新风貌,也标志着辽宁交响乐艺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祖国而战”的激越旋律永远回荡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这是用音乐铸就的纪念碑,它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用音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责任编辑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