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岩录》宋代多音节复音词例释

2015-09-25张鹏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宋代

摘 要:《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有不少宋代新生多音节复音词。通过对《碧岩录》中“转辘辘、田库奴、向上人、昭昭灵灵、横拖倒拽、伤锋犯手”等正文只有八个宋代新生多音节复音词进行考释,《碧岩录》的语料价值可见一斑。

关键词:碧岩录 宋代 多音节复音词 例释

《碧岩录》共十卷,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又名《碧岩集》,是南宋徽宗政和初年,临济宗杨歧派著名禅师圆悟克勤以雪窦禅师的《百则颂古》为底本,加以垂示、著语、评唱,又经过门人辑录而成,属禅宗语录,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在禅籍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赞誉为“宗门第一书”。在语言方面,《碧岩录》也很有特色,是研究宋代口语的珍贵语料,其中大量的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不仅有助于了解禅籍词汇的特点,也有助于探讨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不过对于《碧岩录》的复音词,学界目前研究尚不足。

《碧岩录》中的复音词,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所调查的3023个复音词中,继承上古和中古的有2083个,占总数的68.9%;继承唐代的有650个,占21.5%。在以前代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也产生了一些宋代新词新义,共有新词290个,占9.6%;新义共116个,占3.8%。《碧岩录》中的这些新词包括当时的俗语、方言、通语及行业语(禅宗专用术语),其中有一些包含三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复音新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选取《碧岩录》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多音节复音新词进行例释,并注意对其源流演变的梳理。

一、转辘辘

(1)所以百丈道:“森罗万象,一切语言,皆转归自己,令转辘辘地,向活泼泼处便道。若拟议寻思,便落第二句了也。”(卷四)

(2)但平常自然转辘辘地,不立而自立,不高而自高,机出孤危,方见玄妙。(卷六)

(3)古人道:“机轮转处,作者犹迷。”他机轮转辘辘地全无阻隔,所以雪窦道:“放一得二。”(卷八)

“转辘辘”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以禅宗语录居多,本指车轮旋转灵活自由,禅林用语中多表“圆转无碍、自由自在”之义,为“ABB”式重迭结构。“转辘辘”后多接结构助词“地”,构成“转辘辘地”形式。《大词典》未收,但一些佛学词典有收录,如《佛光大词典》:“转辘辘地,禅林用语。又作阿辘辘地。以车轮之旋转,比喻圆转无碍,自由自在之境地。”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转辘辘地(杂语),《碧岩》五十三则评曰:‘阿辘辘地。《中峰语录》二十四曰:‘转辘辘地。圆转自在之貌。”《碧岩录》共5例。“转辘辘”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又如《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四:“只爱丝来线去,谓之绵绵密密,亦谓之根脚下事殊不知,正是个没用处,弄泥团底汉。看他前辈大法明底尊宿用处,转辘辘地。”《密庵和尚语录》:“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全体是个大解脱门。二六时中,受用转辘辘地,出生入死,不犯毫铓,或去或留,全超旷劫。”《如净和尚语录》卷上:“清净法身卢舍那,衲僧队里干萝卜。逐日呼来打一槌,万像森罗转辘辘。”《大觉禅师语录》卷中:“因事小参,雪峰辊三个木球,转辘辘地,何曾撞着。”《佛光国师语录》卷第八:“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一句雷奔电掣,一句花红柳绿,刹刹尘尘尽发机,万象森罗转辘辘。”

元代亦有用例,但不多见,如《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若能如此者,法法无依平等大道万有不系,随处转辘辘地更有何事。”《竺仙和尚语录》卷上:“如何是佛麻三斤,眼中瞳子面前人,随人上下转辘辘,忽看岩上云相逐。”明清时,我国本土佛教文献用例不多见,但同期日本佛教文献则时见用例,如《绝海和尚语录》①卷上:“孤迥迥峭巍巍,出匣宝剑谁敢婴锋。转辘辘活鱍鱍,走盘明珠不留朕迹。”《普照国师法语》②卷下:“原无一物染污,亦无点尘留碍,圆陀陀活泼泼赤洒洒转辘辘。名不可名,识焉能识。”《月舟和尚遗录》③卷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延宝改端如意珠,转辘辘地阿辘辘。”自宋至元明清,非佛教文献则很难见到用例。

二、脓滴滴

(4)僧问玄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云:“脓滴滴地。具金刚眼,试请辨看。”(卷四)

“脓滴滴”一词最初主要见于《碧岩录》,本义为疮口溃烂得很厉害,特指病重或身体状况较差,为ABB式重迭结构,《大词典》等未收。《碧岩录》只1例。宋代其他文献很难见到用例,不过在宋末以后的日本佛教文献中,倒有一些用例,如《佛国禅师语录》④卷上:“因肿疾久不升堂,众请上堂。坚固法身脓滴滴,文殊曾未知端的,尽言杜口于毗耶,倒岳倾湫轰霹雳。”《通幻灵禅师漫录》⑤卷之上:“四十九年血滴滴,青山绿水湛如蓝,二千余岁脓滴滴,桃红李白华烂漫。”《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⑥卷之二:“僧问玄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曰:‘脓滴滴地。师别曰:‘三月懒游花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五家参详要路门》⑦第二:“光曰:‘汝道老僧有何病?僧喝云:‘瞎汉,铁枷铁锁脓滴滴地。光笑曰:‘恰佣汝疗那。僧曰:‘某甲有公事,乞请别人好。光击杖三下曰:‘春山行处兴难极,春鸟春花唱拍新。僧便礼拜。”

三、活泼泼

(5)宗师家等闲不见他受用处,才到当机拈弄处,自然活泼泼地。(卷三)

(6)及至后头雪窦颂,也只颂这两错,雪窦要提活泼泼处,所以如此。(卷四)

(7)垂示云:掀天关翻地轴,擒虎兕辨龙蛇,须是个活泼泼汉,始得句句相投,机机相应。(卷七)

“活泼泼”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禅宗语录,其中以《碧岩录》为最多,义为“充满生机、活泼之至”,有时后接结构助词“地”构成“活泼泼地”式表达。构词上,“活泼泼”为“ABB”式重迭结构。《大词典》等亦有收录,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活泼泼地(杂语),活泼之至也。本释氏语。宋儒亦用之。《中庸集注》:‘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碧岩录》中较多,共计11例。除《碧岩录》外,“活泼泼”在宋代其他佛教文献中并不多见,而非佛教文献则有一些用例,其中《朱子语类》较多。如《朱子语类》卷第六:“父子自会亲,君臣自会义,既自会恁地,便活泼泼地,便是仁。”又卷第一百二十一:“今学者全无曾点分毫气象。今整日理会一个半个字有下落,犹未分晓,如何敢望他?他直是见得这道理活泼泼地快活。若似而今诸公样做工夫,如何得似它?”宋葛天民《寄杨诚斋》诗:“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东坡志林·修养》:“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

元时,“活泼泼”在佛教文献中仍用例有限,如《竺仙和尚语录》卷下:“送行之外别作偈,信笔一啜无所贵。笔端飒飒清风生,舌头衮衮波涛沸。非禅非道非佛法,但贵当阳活泼泼。亦造亦作亦天然,能卷能舒能纵夺。”《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下:“阿谁无作用,便是死了底汉,犹棺椁中瞠眼,此颂人人分上活泼泼地皆有作用,是显解也。”明清时佛教文献中仍难见用例。此期日本佛教文献中能偶见用例,如《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⑧卷之四:“孤迥迥岐阳九月定微雪,活泼泼丹山一雨过旅亭。”《普照国师语录》⑨卷中:“普天匝地尽是大光明藏,于中无有一物为障为碍,圆陀陀无住无依,活泼泼有宾有主。”

非佛教文献中,元时不多见,明清用例较多,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看着贾闰娘尸骸,不觉伤心大哭道:‘我的姐姐,昨日还是活泼泼与我说话的,怎今日就是这样了,却害着我!”《西游记》第五十五回:“那女怪,活泼泼,春意无边;这长老,死丁丁,禅机有在。”《红楼复梦》第五十二回:“王夫人看见梦玉如此情形,竟活似当年宝玉,只可怜珍珠不得见面,差得半日工夫,活泼泼的一个人做了江心之鬼。”

元明清时,非佛教文献中,“活泼泼”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即“活活泼泼”,如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三折:“这鱼在那江边游戏,趁浪寻食,却被我驾一孤舟,撒开网去,打出三尺锦鳞,还活活泼泼的乱跳。”《警世通言》第四十卷:“嵯嵯峨峨的山势,突突兀兀的峰峦;活活泼泼的青龙,端端正正的白虎;圆圆净净的护沙,湾湾环环的朝水。”

另外,除了表示“充满生机”义外,“活泼泼”还有“生动自然、机灵、不坚定”等义项,可详见《大词典》,此不赘述。

四、田库奴

(8)这僧道此犹是拣择,赵州道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卷六)

(9)他敢恁么道,赵州作不放他,便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岂不是猛风铁柱。(同上)

(10)举,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犹是拣择。”州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僧无语。(同上)

“田库奴”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为俗语,詈词,义为“无心智无见识者”或“蠢人、不长脑筋者”。“田库奴”一词,《碧岩录》(卷六)中有阐释:“田库奴,乃福唐人乡语骂人,似无意智相似。”构词法上,“田库奴”属“名+名”式偏正结构。《碧岩录》中共5例。从文献来看,宋代用例较少。《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二:“进云:‘辉腾今古烁破乾坤。师云:‘这田库奴。”直到明以后,用例才稍多一些,但仍总体较少,如《大明高僧传》卷第五:“僧问:‘如何是宾中宾?裕曰:‘尔是田库奴。僧曰:‘如何是宾中主?曰:‘相逢犹莽卤。”《续传灯录》卷第二十:“头戴须弥山,脚踏四大海,呼吸起风雷,动用生五彩,若能识得渠,一任岁月改。且道谁人识得渠,喝一喝云:‘田库奴!”《特赐佛日常光国师空谷和尚语录》⑩卷下:“这田库奴形丑心愚,其丑也者画得太似,其愚也者固匪可图,莫谓丹青无妙手,佛祖亦难以名摸。”《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卷上:“古人道,绿暗红稀古佛心,朝朝风雨演宗乘。维摩诘,言辞颖脱,田库奴见得分明。”《不能语荒田随笔》?:“是故证界不容佛,佛界不见证,田库奴何处拣择。”

五、向上人

(11)只如他恁么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且道在什么处?到这里须是向上人方会恁么说话。(卷三)

(12)仰云:“某甲寻常见僧来,只举拂子向伊道:‘诸方还有这个么?待伊有语,只向伊道:‘这个即且置,那个如何?”沩山云:“此是向上人牙爪。”(卷四)

(13) 看赵州问:“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他便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直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还他向上人始得。(卷五)

“向上人”一词最初主要见于禅宗语录,佛家指有德智之高僧,为“方位短语+名”式偏正结构,《大词典》未收。“向上人”与佛家所称之“上人”一词基本义同。关于“上人”,《佛光大词典》:“上人,梵语purus!ars!abha。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上人,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向上人”在《祖堂集》中即出现6例,如卷二:“云大师拈问龙花:‘佛法有何过,祖师不肯会?花云:‘向上人分上合作摩生?进曰:‘向上人事如何?花云:‘天反地覆。龙花却问云大师,大师云:‘一翳不除,出身无路。进曰:‘除得一翳底人还称得向上人也无?云大师云:‘横眠直卧有何妨?”卷六:“学进曰:‘请师指示个佛向上人。师曰:‘非佛。”卷八:“若与摩透得祖佛,此人却体得祖佛意,方与向上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祖,则万劫无有得期。”“向上人”于《碧岩录》中共出现13例。

宋代其他文献用例如《禅林僧宝传》卷一:“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朱子语类》卷第四十五:“夏时,人正也。此时方有人,向上人犹芒昧。”陈着《卜操作数·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一自梦卢头,应学乘裴蹇。元是都门向上人,大用何嫌晚。”宋以后已很难发现用例。

六、昭昭灵灵

(14)看他马祖百丈恁么用,虽似昭昭灵灵,却不住在昭昭灵灵处。百丈作忍痛声,若恁么见去,遍界不藏头头成现。(卷六)

(15)有者只认个昭昭灵灵为宝,只是不得其用,亦不得其妙,所以动转不得,开拨不行。(卷七)

(16)看他奇特汉,岂只去认个昭昭灵灵,落在驴前马后。须是打破业识,无一丝毫头可得,犹只得一半在。(卷十)

“昭昭灵灵”一词可能萌芽于唐末至五代禅宗语录,义为“明白而不混昧”,如唐末《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还是尔目前昭昭灵灵鉴觉闻知照烛底。”不过,唐末五代用量极少。从文献来看,“昭昭灵灵”作为词语成熟运用应在宋代禅宗语言里。《大词典》等未收。关于“昭昭灵灵”中“昭”与“灵”的含义,《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原注:“昊天,夏天也。昭,明也;灵,神也。”?“昭”与“灵”均有“明白”之义,“昭昭”与“灵灵”均为迭词。又《大词典》:“昭昭,明白;显著。”“灵灵”应为“明白、神明”之义。“昭昭灵灵”为“形+形”式并列结构。《碧岩录》共5例。宋代禅宗语录用例又如《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一:“玄沙云:‘大小傅大士,只认得个昭昭灵灵。师拈云:‘玄沙也是打草蛇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三:“尔若拶得一路透去,便与尔同参。尔若只守个昭昭灵灵下咄下喝扬眉瞬目,不如这个更是大病。”《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八:“更有一般便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里作主宰恁么为善知识大赚人。”

宋以后,也有一些用例,如《禅宗决疑集》:“若工夫上稍有入处,会得个昭昭灵灵常现在前,触之不散荡之不失。”《竺仙和尚语录》卷上:“莫怪唠唠征诘大众,捏定拳头,咬定牙关,认个昭昭灵灵底。”《五家参详要路门》?第五:“今时有以知见解会而为正悟者,有坐在无事中里而为正修者,有不知不会是为向上禅者,有认昭昭灵灵而为自己者。”但自宋以来,非佛教文献很难见到用例,“昭昭灵灵”主要还是见于禅宗语录。

七、伤锋犯手

(17)此颂极好,只是太拙。雪窦颂得极巧,不伤锋犯手。(卷一)

(18)争奈首尾相违,失却宗旨,伤锋犯手,不惟辜负自己,亦且触忤他人。(卷五)

(19)若是变通的人,有逆水之波,只向问头上有一条路,不伤锋犯手。(卷七)

“伤锋犯手”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禅宗语录,本指因舞动刀剑等不当而使锋刃和手均受损害,禅宗语录里比喻因方法不当而效果较差或蒙受损失,为“动宾+动宾”式并列结构,《大词典》等未收。其中,“犯”与“伤”为同义词,《大词典》:“犯,伤害;损害。《礼记·檀弓下》:‘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郑玄注:‘犯,躐也。《国语·周语下》:‘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乎?韦昭注:‘犯,害也。”《碧岩录》“伤锋犯手”共7例。宋代其他禅籍用例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八:“动则影现觉则冰生,不动不觉死水里平沈,既动既觉未免伤锋犯手。”《虚堂和尚语录》卷之二:“此拂子过如吹毛剑,善用者坐致太平,不善用者伤锋犯手。”

从文献来看,“伤锋犯手”一词总体用量不多,宋以后同样如此,又如明《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三:“韩信打关,未免伤锋犯手;张良烧栈,大似曳尾灵龟。”

八、横拖倒拽

(20)大凡扶竖宗乘,也须是全身担荷,不惜眉毛,向虎口横身,任他横拖倒拽,若不如此,争能力得人。(卷三)

“横拖倒拽”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禅宗语录,指使用暴力强拖硬拽,为“偏正+偏正”式结构,《大词典》亦有收录。《碧岩录》只1例。从文献来看,“横拖倒拽”一词在宋代用例不多,主要见于禅宗语录,其他文献中很难发现用例。又如《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更有问话者么?试出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横拖倒拽任尘漫,终不敢辜负和尚。”《大觉禅师语录》:“若有出来,将山僧横拖倒拽,痛打一顿。”

元时,“横拖倒拽”一词用量大增,且大都见于非佛教文献,基本成为一个常用词。如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他正天行汗病,换脉交阳,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撕强扶上走马车。”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第三折:“恶哏哏后拥前推,雄赳赳横拖倒拽。”杨梓《忠义士豫让吞炭》第三折:“将我扑鲁鲁的横拖倒拽,闹炒炒的后拥前推,我急煎煎独力难加,我不能勾剜心摘胆,只办个咬齿嚼牙。”明清时“横拖倒拽”仍用例较多,如《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可怜武松醉了,挣扎不得。急要爬起来,被众人一齐下手,横拖倒拽,捉上溪来。”《三遂平妖传》第十二回:“众人发声喊,正似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一发都上,把那和尚横拖倒拽,把条麻索绑缚了。”《老残游记》第五回:“这时于家父子三个已到堂上。玉大人叫把他们站起来。就有几个差人横拖倒拽,将他三人拉下堂去。”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古笔记小说词语考释”[14BYY167]。)

注释:

①日僧绝海中津(1336~1405)撰,小师俊承持编。

②日僧隠元隆琦(1592~1673)撰,兴焰编。

③日僧月舟宗胡(1618~1696)撰,侍者曹源编。

④日僧高锋显日(1241~1316)撰,侍者妙环等编。

⑤日僧通幻寂灵(1323~1391)撰,普济编。

⑥日僧东阳英朝(1429~1505)撰,侍者某等编。

⑦日僧东岭圆慈(1721~1792)撰,东岭圆慈编。

⑧日僧东阳英朝(1429~1505)撰,侍者某等编。

⑨日僧隐元隆琦(1594~1678)撰,性杲编。

⑩日僧本空谷明(1327~1407)撰,侍者编。

?日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侍者编。

?日僧指月慧印(1689~1764)撰。

?见《大词典》“昭昭”词条。

?日僧东岭圆慈(1721~1792)撰,东岭圆慈编。

参考文献:

[1]程湘清.变文复音词研究[A].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C].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2]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

2002,(3).

[3]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4]董志翘.《五灯会元》词语考释[J].中国语文,1990,(1).

[5]蒋绍愚.《祖堂集》词语试释[J].中国语文,1985,(2).

[6]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5);1981,(1).

[7]陈爱文,于平.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J].中国语文,1979,

(2).

[8]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1979,(6).

[9]张永绵.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中国语文,1980,

(3).

[10]丁福保.佛学大词典[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张鹏丽 江苏南京 南京工业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211816)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