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微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2015-09-23朱艳艳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微课程运用教学改革

朱艳艳

摘 要:微课程兴起对传统课堂的冲击,引发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诸多思考。本文通过对微课程的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改革;运用

在我国经济面临结构型调整的背景下,作为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和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教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不可避免。微课程兴起对传统课堂的冲击,引发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诸多思考,值得研究。

1 微课程的起源及发展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当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时,教育的“微”时代也即将来临。而开启教育“微”时代的正是“微课程”。在国外,微课程( Micro-lecture) 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了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还有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可汗学院”、“TED”等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免费的学习资源。

国内对微课程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随后的20年中主要聚焦于微型课程概念和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型课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等。而微型学习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研究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概念的研究和应用设计上。相对于微型课程和微型学习的研究,微课程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启动的,主要是关于概念、教学模式和制作方法的研究。国内微课程的实践较为成熟的是佛山微课网、华南师大“凤凰微课”和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等网站。

总之,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主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出现并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国外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引入,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微课程作为一种短小精彩的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其开放性、趣味性、互动性及持续的开发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满足了在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 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分析

1、创新“教←→学”方式。微课程通常以网络学习资源的形式出现,其短小、精致、灵活的特点,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教师而言,大量重复、枯燥的课程教授可由微课程取而代之,教师可把主要精力用于课程的设计、与学生互动、批改课业等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大家可以在最愿意学的时间、合适的地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定制学习内容:必学+选学)进行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改善了学习效果;对于学习过程而言,微课程更接近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丰富了教学形式。

2、丰富教学资源 。与传统的教材、教案、PPT、讲课视频相比,微课程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它以微视频为核心,体现了一个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教案、课件、练习、测试、讨论、点评等必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化、信息化、开放性、情景化的动态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程改革的学習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资源。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转变教学理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把课教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知识和技能学好;②提升专业能力、完善课程设计,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职责的对接,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吻合;③掌握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技术,如,视频拍摄、视频处理、格式转换、字幕同步等,让微课程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1、设计能力不足 。无论是在主流的微课程网站上,还是各种微课程比赛中,“重形式轻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老师都把微课程制作的重点放在视频拍摄、配音、效果渲染等表现形式上,而对于微课程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属性的重视不足,在结构的完整性、实用性、与岗位职责的匹配性,以及练习、互动、共同学习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2、制作技术粗糙 。微课程的制作对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对微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微课程作者绝大部分都是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科专业、年纪较大的教师在微课程制作方面技术粗糙、形式呆板,有的甚至仅仅是45分钟课堂教学视频的剪辑,这样的微课程在引导学习自主学习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3、微课程平台建设滞后。微课程的应用离不开网络平台支持,国内外很多知名慕课网站动辄都是上千万美元的投入,还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管理课程平台,国内很多院校都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现实是,学校在微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么借助不专业的校园网站,要么利用共享的精品课程网站或者其他商业网站,导致对微课程的建设、管理、维护处处受到限制,不利于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普及,对于在线课程考试、微课程学分置换等教学改革更加难以实现。

3 高职院校开展微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升级转型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其相对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为微课程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结合作者十多年来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开展微课程教学提几点建议:

1、加强微课程的研究和设计。微课程在形式上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应具有相应的课程标准。目前还没有极具说服力的实例研究如何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程。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既要兼顾课程的整体性,还要凸显高职课程与岗位职责对接的特色,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丰富的信息,这就需要对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策略、方法、流程、技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可以推广的标准。在对微课程本身进行研究外,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的能力。

2、组建专业的微课程制作和管理团队。微课程的制作不仅需要教师懂专业,还要熟练掌握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微课程制作技术和一定的网络课程管理能力,这对于本来就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科研压力、企业实践要求的高职教师而言,困难重重。因此,高职院校至少应该在学校层面组建专业的微课程制作团队和管理团队,不仅可以提高微课程制作效率和水平,还可以加快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普及。

3 拓展微课程的应用领域。目前微课程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初见成效,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还承担了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责任,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的、共享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拓展其应用领域和服务功能。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要求,设计针对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岗位晋级考核等方面的微课程;还可以借助微课程向公众传授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等。拓展微课程的应用领域将对教育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2]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猜你喜欢

微课程运用教学改革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