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伤害与治愈
2015-09-23霍清廉闫磊
霍清廉 闫磊
摘 要:2015年暑假期间,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来到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73岁的林茂伟老人家访谈。通过回忆,他给我们讲了祖上几代博学和他们家族文化的厚重,又给我们讲了许多他曾祖、祖父、父辈对社会、对邻里以及对他本人的影响。
关键词:邓州市台湾村;风物调查;文化伤害;民族复兴
1 访谈中发现的典型案例
2015年7月17日,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来到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73岁的林茂伟老人家访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青砖砌墙蓝瓦缮顶的明清式门楼,大门两边贴着一副手书的对联。给人一种浓厚的书香气息。敲响木门,走出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我们要访谈的林茂伟先生。只见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行动矫健,底气十足,讲起话来声如洪钟,完全看不出沧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得知我们是来考证台湾村风物时,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首先,他给我们讲了祖上几代博学和他们家族文化的厚重,又给我们讲了许多他曾祖、祖父、父辈对社会、对邻里以及对他本人的影响。“直到现在,就我们家族茂字辈当中小学校长的有两位,成字辈有一位。”老人如是说,语气里还有几分自豪。然而,同样是受到上辈教育和熏陶的林茂伟老人,却选择了中医行业。在业余时间,他还自修国画和书法。在院子里的壁照上、正房内的墙上、门窗上等,随处可见老人的墨迹。有花鸟虫鱼绘画,也有书法作品。
据老人说,他每天的活动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到街上的中医堂坐诊,下午在家练习书法、绘画。日子过得可谓惬意。当得知有队员也很热衷书法时,老人高兴地鼓励说:“要坚持每天练习,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在谈到他们林氏家族的兴衰过程时,笔者发现老人的表情有些凝重,继而随着谈话的深入,老人竟哽咽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所有成员都心中一颤,谈话顿时陷入了僵局。缓和了十多分钟后,老人才从悲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他心情沉重地回忆道:
那是文革时期的一天,也是我们林氏家族最刻骨铭心的日子。红卫兵一把火烧掉了我们祖上从台湾来到邓州积累几百年的所有老物什,烧掉了记载我们祖上在邓州所有的业绩、敕封的文字资料。
那天上午,几十个红卫兵闯进我们家里,嘴里不时谩骂着,不由分说,把我爷爷林向荣拉到街上,在没有任何凭证和程序的情况下,就将一个教了几十年书的老人批斗一场。说他是“顽固不化的老四旧”,嘴里满是恶毒的语言,手中还不时的比划着侮辱的手势。那一年,我爷爷已75岁。虽然年过古稀,但老人仍据理辩解,可是他的声音是那么的细微。无论他怎么辩解,都无济于事。
经过一番批斗,红卫兵们仍然不解恨。为了“彻底破除四旧”,他们派人摁住我爷爷,其他人一窝蜂似的冲进老屋,翻箱倒柜,爬高上低,把老爷子收藏的古书和笔记一摞一摞地扔出来,堆在院子里。我爷爷哭喊着请求他们不要烧掉,可是那些人根本不听。
就这样,一把火烧掉了我们家族的有关资料,连同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书籍、整理的资料、文物,统统化为灰烬。一把大火烧掉了那古老的文化,烧掉了我们与台湾的联系资证。眼睁睁看着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古籍被毁、想到损失的文化再也无法修复,老人家就有一种无可名状的伤痛。从此以后,我爷爷本来和善开朗健谈的性格不见了,老人家郁郁寡欢,很少说话;三年多的时间里,老人的脸上渐渐地失去了光彩,继而变成铁青;就在1970年的冬天逝世了,享年79岁。说完这些,老人沉默了一会儿,擦去了两眼泪水。看着老人伤心的样子,听着老人的哭诉,我们小分队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痛惜。但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安慰老人,心里只觉得酸酸的。
2 文化受伤害带来的痛楚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虽然中间遭到过破坏甚至于中断过,但是还是有所保留的传承了下来,而“文革”时期对中国文化的毁坏却是史无前例的。我想林茂伟老人不仅是为自家物品被毁而伤心,也是对祖国文化的损失而痛心。当今的很多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林茂伟老人告诉我们,他的祖先是台湾原住民,曾经配合郑成功赶跑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后,又追随黄廷将军投诚大清。为了国家统一,在大陆打了几年仗,国家局势稳定之后,才跟随黄廷将军一起来到邓州冠军城屯兵,直到现在。这期间林家出过几位有成就的人物。其中,始祖林钟(蕃名不可考)被敕封为昭勇将军,七世祖林玉佩做过邓州九品主簿,八世祖林松山为贡生。林向荣为林家到邓州的第十世,曾在民国时期做过数年里正书记,以后从事教育多年,并潜心研究《易经》,在乡里颇有威望。
浓厚的文化对林家后代的影响比较深,到林向荣老人的时候,林家在大陆已经生活二百二十多年,收藏各种书籍、文物较多。林茂伟老人青少年时期,一直在这种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当他看着这些记载着他们林家几百年历史传承的物证被大火烧掉时,他的内心是充满着痛惜之情。他崇尚文化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步入耄耋之年,这种受伤的心灵,不仅没有得到愈合,反而随着年老怀旧情节的加重而愈加严重。所以,每逢提起那段历史,老人总是难以控制伤心的情绪。
笔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方面,文化是坚强的,它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光大;另一方面,文化又是非常脆弱的。因为承传文化的人会離世,承载文化的媒介会遭到损伤、破坏、甚至毁掉,致使最终无法弥补。这些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名状的伤痛。
秦始皇曾下令焚书坑儒,使我国的先秦文化损失惨重;曹操杀掉华佗,中华医药史上损失的是一部对外科有特别贡献的《青囊书》;靖康之耻使皇室收藏的藏书、藏画尽数被毁,无数文化瑰宝都毁于一旦,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更是祖国文化的莫大劫难。在历史的长河中,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都以不同的方式被毁。为后人还原古代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当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本意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却被党内一些人加以利用,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就广大基层而言,却被一些无知的人,打着破四旧的旗号任意践踏丰厚的地方文化乃至殃及家族文化,造成了文化的巨大伤害和无可挽回的损失。总之,那场所谓文化革命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及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足以令我们祖祖辈辈铭记在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失误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弥补,政治失误也还可以纠正(当然,还是不犯错误为好);而恰恰是文化错误不能犯,犯了就难以挽回,甚至无从挽回。像邓州市台湾村林氏家族文化的损失,就是其家族后人没有尽头的痛苦与惋惜。
3 珍惜承传优秀文化 支撑民族复兴
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杰弗里·亚历山大在《迈向文化创伤理论》一书中这样界定文化创伤:“当个人和群体觉得他们经历了可怕的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灭的痕迹,成为永久的记忆,根本且无可逆转的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文化创伤就发生了。” 我想那些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都是文化创伤的受害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留下的深刻印记,看着自己喜爱的文化被毁而无法挽救时,他们的内心是充满自责和愧疚的。林茂伟老人说:“我每次想到那些损失的文物时都很心痛,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舍和惋惜。”
冯骥才在《粗鄙文化伤害了谁》一文中说到:“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神的文化,关键是看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根据笔者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我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的经典文化已经不再有太深的兴趣,对于网络上的一些浮夸的文化却难以割舍。
目前,我们时代的不少人不再通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些古典来了解历史,不再以《论语》、《弟子规》、《颜氏家训》等中华经典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知道《三字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我们的时代缺乏像鲁迅先生这样有担当的学者,许多文艺作品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庸俗心理的需要,而我们青年一代的心灵缺乏精品文化的慰藉和滋养。
通过对林茂伟老人访谈,我们知道了这里的很多可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现象。由于台湾村里的大多数居民是随黄廷将军一起来的台湾高山族士兵的后人,他们的很多习俗、称谓都与当地汉人的习俗相去甚远。然而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如果不及时被保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逐渐被人们忘却。所以,我们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及时的对这种文化进行整理记录,把这种文化传承下来,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我们受伤的文化进行一些保护。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代表了祖国和人民对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目前,社会生活把我们这一代青年大致分为大学生和农民工,就担当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承传祖国优秀文化,整理民间文化资料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无疑应该由我们大学生来承担。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农民工兄弟已经承担了国家的建设,在工地,在工厂,在矿山,在铺路现场乃至在水利建设工程的隧道里,他们已经承担得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青年学子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学习知识、科技创新、承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社会分工,也是我们的使命。否则,我们则愧对祖先,愧对人民和我们的兄弟姐妹。
讲到承传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力诫社会上的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人学习传统文化,只是为了传播,或者就是用来教育他人。这样起到了装潢自己门面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到处讲学,以此成为挣钱的门路。但是却恰恰忘了自己也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传统优秀美德。造成了学问与品德不成正比。这种人好像没有触犯法律,还没有制止他的办法,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却是极大的。二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优秀传统文化为何物,或对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却也高喊着号召大家都来学习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可是,在他的行动中却与道德与文明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违背道德,践踏文明。被知道底细的人们唾弃为“说人话不干人事”。其结果还不如他不说的效果好。
目前,我们的社会之所以缺乏公信力,之所以出现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乃至于缺乏相互尊重,从某种程度上这两种人带来的两种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者不能为人师表,领导干部不去身体力行,对受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来讲,是极大的欺骗和玩弄。于是,学风和政风不肃,这两种风乃社会风气之源头,树干之根本。没有正本清源,哪来的清澈河水与参天大树?所以,先贤早就告诫我们:“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從。”文,政,教其中的道理大致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认为,承传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全民族每个人的事情。无论学历高低,无论职务大小,也无论年龄长幼,大家应该齐心协力,相互勉励,共同自觉践行之。如果要说有别的话,那么,应该是教育者率先垂范,位高权重者则应以身作则;广大民众则应见贤思齐。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不失为礼仪之邦,才堪称文明古国的光荣称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优秀文化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也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文化辉煌。我相信在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正确指引下,文化伤害之痛再也不会有。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一定会正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霍清廉,系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及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