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2015-09-23熊梅
摘 要:在高職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上,应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模式的影响,及时调整新形势下思想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学生一入学应建立信息资料库,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预警机制,通过不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有效性辅导,引入“双师制”等,使特殊群体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得到发扬,负能量得到屏蔽,使其尽快融于大学生活中。同时,在思想教育工作后期,要及时开展工作评估、总结,使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上一个层面。
关键词:特殊群体;学生类别;思想教育;预警机制
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以往思想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多注重对贫困学生思想的引导,随着当前高职院校90后学生,特别是95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生个性特点开始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也开始有所转变,对越来越多离异或留守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开展思想引导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而这对教师辅导方式及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自己近十年高职院校辅导工作的总结,我认为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模式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爱心、鼓励、支持”等方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 特殊群体学生类别及特点
(一)家庭受损型
特点:这类学生因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变异,学生在个性思想上也往往呈现出异于常人的表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随着95年以后出生学生的入学,这类学生数量开始增多,对其思想的引导也是高职院校辅导教师未来工作的重点,按照不同家庭的情况,家庭受损型的学生又主要有以下两类:
1、单亲家庭学生,表现为父母离异或者去世。家庭成员对此类学生较为溺爱,对其成才期望值过高,但由于缺乏合理、合适的交流渠道(往往是封闭或单一的),导致家庭教育效果较差。此类学生个性上表现为叛逆、强硬,个别还具有暴力倾向;行事风格上只享受过程,不计较后果;在学业上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要么认为读书无用,要么以虚度光阴来对抗来自家庭成员对其在学业上的逼迫。
2、留守家庭学生,表现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家庭关爱。父母对此类学生往往只注重于物质上的联系,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联系几乎空白。留守问题不仅表现为一个社会层面问题,其实也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产品。此类学生往往缺乏父母的关注、关怀,独自成长中的一些思想困扰一直挥之不去,在看待周围事物时存在一定偏差,个性上表现为孤僻、内心较为孤独;行事风格上独来独往,对人处事较为冷漠;学业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目标缺少清晰认识,往往在摇摆中徘徊不前。
(二)目标缺失型
特点:这类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更不用谈什么职业规划建设,不清楚自己未来该干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学校生活、学习无存在感、归属感,结果表现为违纪情况时有发生,期末经常挂科。从产生这些问题的家庭因素看,这类学生大多是“被规划”的代表,父母管理过严,代替学生做好了一切人生规划,却未真正了解或征求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经济困难型
特点:这类学生因家庭父母无经济收入或收入微薄,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交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这类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内心孤独,对集体、社团活动兴趣不大,喜欢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畅想。以往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往往在这类学生上,但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教育救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关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对其思想关注还需持续跟进。
2 思想教育模式初探
针对以上特殊学生群体各自特点,结合自身对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心得,为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现就思想教育模式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库,健全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教育预警机制
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始终秉承“爱心、鼓励、支持”的工作理念,始终保持爱心、耐心、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一入学时就要抓紧开展学生信息资料收集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父母沟通、学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及时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库。同时,对待特殊学生群体,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制定专门的思想教育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对完成的效果进行记录分析。
1、对家庭受损型学生,要关怀帮助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遗失的那份温暖;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对获得帮助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应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心理困扰学生主动寻找帮助;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密切与家人的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创造条件、制造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强的亲情、友情可以使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境时获得精神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做事的定力。处在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奈,只有家庭、同学在心理上的支持和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疏通郁积在心灵深处的疑问,完善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对目标缺失型学生,要抓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刚进校感到迷茫的学生及时引导,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实行“双师制”,以辅导员、专业老师两条线同时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学习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经常邀请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回校与在校学生交流,使在校学生能了解其专业学习的方向,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参加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找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同时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3、对经济困难型学生,要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其参加班委竞选,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积极促进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灵活运用奖、助、勤、免、贷等帮困制度,充分发挥其提升学生独立成长的作用。
(二)注重分析、研判,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后期评估、总结
在结束完一个班思想教育工作后,要下功夫及时开展后期评估、总结,对该班学生3年来思想变化、自身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要分门别类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介入预案制度,要一丝不苟地建立思想教育工作手册,分析、研判3年来的工作得失,此举无论是对完善工作档案资料,还是未来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大有裨益。
3 结语
每一位学生在入学的时候,都带着无限的憧憬,都希望着自己能被周围的一切所承认和肯定,这就是所谓的积极精神式的正能量。然而,随着个人期望与现实环境的落差,以及家庭教育缺失或变异导致的各种负能量的发酵,负能量开始超过正能量,部分学生就开始变得厌学、逃避,最终的结果就是退学或休学。对待辅导教师而言,重要的是提前建立预警研判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是等到学生已经要退学或休学的时候才积极干预和采取应对措施。对特殊学生群体,要提前主动介入,及时关注其思想变化情况,以创新的工作方式、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断释放、扩散掉其隐藏于身的负能量,不断收集、放大其身上保有的正能量,逐渐夯实其自信、自立、自强的根基,真正使他们学有所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简介
熊梅,女,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