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反思
2015-09-23高庆东
高庆东
摘 要:减负不减效,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做到六个字:总结、反思、归类。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有利于记忆的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反思 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112-01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要求: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仍可以起作用。
可以这样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下面就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为例进行教学中的解读。
1 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如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也可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有关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要分析题目中条件和结论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第二,恰当设出参数并合理利用,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是最基本的教学思想,也是我们学习数学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数学思维之一,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把数形结合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基础思维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进而帮助学生在基本的图像或图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
2 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
2.1分类讨论的类型
(1)概念型: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
(2)性质型: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n前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
(3)含参型: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关于x不等式ɑx>b,就要对ɑ、b分情形讨论。
(4)不确定型: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2.2分类讨论应该遵循的原则
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2.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体现这样几个好处。第一,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逻辑思维规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事物是什么”,对一个事物做出明确的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对一个事物进行接下来的认识活动,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第二,在众多不同的知识类别中学会甄别与把握,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缜密的习惯培养与严谨的科学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