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工科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2015-09-23王艳玲李倩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养

王艳玲 李倩

摘 要: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素质之一,也是民办高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文阐述了现代工程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必要性;指出了学生应该具有的工程意识;探索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程教育 培养 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82-02

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满足现代化进程,中国急需大量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大国,工程学科的本专科人数超过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总人数的1/3,但中国还不是工程教育的强国,因此,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工程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1 工程意识的内涵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意识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本质、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活动和工程存在物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倾向, 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2]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 一,也是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

2 民办高校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意识

由于传统工程教育观念的影响,民办高校仍然存在重知识轻品格、重理工轻人文、重书本轻实践的状况:学校片面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操、敬业精神的的培养;注重本学科自身的发展,而忽视学科间融合贯通;虽然学校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实验和实习等环节,但往往侧重于工程技能和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社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现代工程设计领域广泛,工程背景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对方案进行严密的思考,立足于工程的实施性、综合用途等角度,对工程进行独有的思考,从诸多的方法中确定出最准确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工程师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及完备的工程意识。因此,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未来工程发展需要,民办高校应侧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实践意识、安全(风险)意识、人本意识。

2.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中华民族工业进步的源泉,是卓越的工程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工程师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现代工程日益复杂,所要求的创新性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工程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

2.2合作意识

现代工程的复杂性需要团结良好的合作意识。工程产品的开发、制造等都需要有团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与团队的协作。工程师应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正所谓“众心齐,泰山移”,良好的合作意识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效率,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

2.3质量意识

企业的生命力决定于其产品的质量。激烈的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质量意识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和运行、销售及售后等各个环节。良好的质量意识是工程师追求卓越的前提,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求工程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

2.4实践意识

任何一项工程投资都是巨大的。丰富的实践意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工期,监督施工进展状况,使工程的施工在可控的合理的施工周期内。实现工程的最大利益化。

2.5安全意识

工程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关系到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财产的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严格遵守制度和纪律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奖惩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等。安全纪律包括: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等等。工程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大意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2.6人本意识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这是现代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人本意识。合格的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应该能够关心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3 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

3.1转变传统的工程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工程教育观

传统的工程教育观念,工程意识是在专业课开始逐步建立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建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经验,应从入学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公共 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入学教育时就进行专业介绍,有意识的灌输学生工程意识。在第一学期就开设工程概论与认识实习课程。在每一门课程讲授前,都要把学习这一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系统的介绍给学生,启发教育学生运用工程知识及工程意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结构,扩展专业方向

现代工程要求日益复杂,这就需要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与技术背景。因此,工程教育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针对性地进行工程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实践性环节和工程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同时适当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此外,根据实际学科需要,还可开设培养学生现代工程理念和工程价值观的课程,如工程导论、工程管理学等。通过合理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

3.3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合格的工程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具有人文情怀及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成为创新的人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是在进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工程意识建立的重要基石,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工程领域中,具有做优质工程、做领先项目的超越心态与攻坚克难的坚强毅力。民办工科院校应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的培养方案,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推行教育改革,以应用技术培训及工程意识培养为主要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学校的科学培养,通过社会的合理使用,加之自身的努力,大学生才能够形成时代所需的创新意识。

3.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指实验课程的教学和工程实践(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它在民办工科院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情操,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键应做到“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要通过四年不断线的工程实践,使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 巩固学生的工程知识。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大实验和综合性工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十分有效。

总之,民办工科院校要把工程精神的弘扬、工程意识的培养熔铸于工科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努力创造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力全面、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