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2015-09-23牟粼琳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

牟粼琳,王 刚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牟粼琳1,2,王刚2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为了准确分析中国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中国27个省市1997-2010年的数据样本,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在对全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没有能够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一个显著的关系。进一步深入分析后发现,地区间的差异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论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同一地区之间的各省之间存在较强的趋同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省份存在较大的差异。然后根据经济特征的相似性,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分别采用GMM的方法进行了估计,最后得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真相及结论,并据此给出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建议。

最低工资标准;静态面板;动态面板;GMM模型;就业

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是全球普遍通用的经济政策,它与就业之间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平新乔[1]等认为最低工资与就业呈负相关,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最低工资具有刚性,会破坏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然而顾则徐[2]等却持相反的观点,他们指出最低工资不一定会减少就业,两者没有必然关系;同时,最低工资能有效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通过经济杠杆维护社会稳定。另一部分学者给出了折中的观点,罗小兰[3]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个门槛,在门槛值之上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在门槛值之下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石娟[4]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长短期的不一致,短期内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长期内,最低工资与就业存在负相关关系。针对学者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不同研究结论,本文将利用中国的实际数据对之进行验证与剖析。

一、中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与就业关系的统计分析

为了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中国27个省市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我们采用罗小兰[3]的做法,利用最高档次的工资标准按照时间占比进行加权平均。中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但是鉴于较多省份从1996年才开始实施最低工资,最终选取1997-2010年的最低工资数据。此外,福建、湖南和海南三省由于数据缺失较多而不得不舍弃,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人事网和劳动咨询网。就业、国民生产总值和在校大学生的数据通过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而得。

其中,TE为各省年末的从业人员,MW为各省的最低工资,GDP为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STU为各省的在校学生人数。由于部分省份的某些年份的从业人员数据缺失,因此只有351个数据样本,其他变量都为378个数据样本。在收集的数据样本中,从业人员最高值为6 042万人,最低为230万人。

表1 样本数据的统计性特征

图1 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变化图

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总的就业人口从1990 -2010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尤其以城镇就业的人数增长最多。从增长趋势来看,2001年以前就业人口的增长比较缓慢,在1997年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2001年以后,就业人口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原因在于,2001年以前,国有企业的改制还未完成,城市存在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待就业人员,很难实现就业的增长。2001年以后,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城市的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相比而言,农村就业人口增长的幅度有限。这表明,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地区,农村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能吸收较小的一部分就业人口。

图2 广东就业人口的变化图

由图2可以看出,20年间广东的就业人口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与北京一致,主要在2001年以后就业人口有了快速上升,并且城镇就业增长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农村。但是,与北京不一样的是广东的农村就业人口总数要高于北京,这与大部分省份的情形一样。北京作为我国的行政中心,其农业人口的比重相对要少。而我国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比大,因此农村的就业人口也要高于城镇。

表2 2010年全国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为了分析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表2给出了2010年全国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简单关系。按照高、中、低分别把全国省份最低工资和就业的数据分成三个组,其中,广东、浙江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数额较高,与此对应的是山东、广东和河南的就业人数也最多;青海、甘肃和安徽的最低工资数额较低,与此对应的是青海、宁夏、天津的就业人数较少。从表中似乎可以看出最低工资与就业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图3 就业与最低工资的相关图

既然从表2中2010年的数据无法准确判断就业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关系,那么图3给出了1997-2010年所有样本中就业与最低工资之间的相关图。图3显示出,两者之间似乎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非常微弱。

图4 就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图

为了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图4给出了就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图,从图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就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从图形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当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时,两者之间的斜率非常陡峭,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其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呈递减的趋势。

图5 就业与在校人数的相关图

在校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供给非常重要的来源,图5给出了各省大学生在校人数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与图4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大学生有在当地择业的倾向,并且当该地的大学生人数较少时,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在当地找到工作,反之,则当地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吸纳有限。

二、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影响的面板模型

以往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或者截面分析模型因为自相关或异方差使得分析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最重要的是这些计量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时很难采集到大样本的数据。面板模型对这些问题可以大大地扩充样本的数量。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当地的大学生人数对就业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本文参考傅端香[5]的研究建立如下的GMM分析模型:

TEit=C+β1MWit+β2GDPit+β3STUit+εit

其中,i代表不同的样本,t代表时间,C代表常数项,ε代表残差项,β分为相应的估计参数。被解释变量为就业人数,本文用各省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作为代理变量。解释变量为最低工资,根据各省公布的相关数据而得。控制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在校大学生人数。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吸纳2个百分点的就业人数。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数量能够很大程度上代表当地劳动力供给的状况,如果一个地区的大学生数量多,表明该地区有较为充足的人才供给。

从R2的数据来看,都在0.8以上,表明四个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都较好,分析结构较为可靠。

表3 全国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3中回归方程(1)的结果来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而国内生产总值对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这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构具有一致性。但是,大学生人数对就业影响并不显著。为了消除各省的固定效应,表3中回归方程(2)采用了固定效应的分析模型,从结果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仍然不显著。为了进一步消除自相关的问题,回归方程(3)和(4)采用动态GMM的分析模型对参数进行了估计,只有回归方程(3)能够得到最低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影响的结果,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从影响程度来看,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业就能够提高约0.045个百分点,这一结论与奥肯定律的结论有较大的偏差,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为乏力。总的来看,以全国数据为基础的面板数据分析很难得出最低工资和就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三、各地区之间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

在对全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本文没有能够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一个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地区间的差异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论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同一地区之间的各省之间存在较强的趋同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省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这种差异处于同向关系时,混合的全国数据研究便能够获得真实的结论。然而,当这种差异为反向关系时,混合研究往往得不出显著的结论。因此,本文将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对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步深入剖析。

表4 东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广西可以划分到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大多为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较早参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分工,因此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人均收入也较高。高收入伴随着较高的生活成本,这一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其中2010年上海的最低工资为1080,位于全国之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像广东、浙江等省份也是全国的就业大省,高工资吸引着全国的农民工来就业。那么,最低工资的提高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表4给出的两个回归方程的R2都为0.87,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结果可靠。同时,无论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最低工资对就业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负向关关系,这表明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就业有抑制作用。

根据本文收集的数据样本,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安徽、湖北、江西和河南八个省份划分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自然条件较好。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远比不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口较多,尤其是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就业压力也非常大。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吸引下,许多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向东部流动。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最低工资与就业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92,高于东部地区的-0.298,该系数越高说明劳动力的工资需求弹性越大。当政府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时,许多企业将较大幅度减少企业员工,因此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也验证了中部地区较大的就业压力。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两者间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经济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

表5 中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6 西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四川、云南、陕西、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九个省份。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原因在于一方面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农业生产的环境较差,农业发展受到限制,比不上中部地区的良好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其处于中国大陆深处,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较弱,很难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专业分工中,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曾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计划,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西部地区的收入和工资水平也偏低。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是否与东、中部一样,有抑制就业的作用呢?从表6的回归结果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表6中的回归方程(1)和回归方程(2)中,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西部地区最低工资的增加可以促进就业。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目前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太低,许多当地的劳动力向中东部地区转移,这使得当地的就业人口较少。

四、结论及建议

(一)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影响的结论

现有研究者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影响得出了相互冲突的结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模型、效率工资理论等模型认为,最低工资打破了市场出清的条件,会导致失业。然而,买方垄断竞争模型却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在短期内会增加就业。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更多地意味着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市场给出的最低工资无法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那么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失业人口。

为了准确分析中国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本文选用中国27个省市1997-2010年的数据样本,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两种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的影响。从全国样本的计量分析结果来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也就是说从数据分析中也无法得出我国最低工资和就业的确切相关性,本文的结果和其他采用全国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的研究者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然而,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直觉来说,这一结论并不具有说服力。为了进一步分析数据,本文根据经济特征的相似性,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然后分别用GMM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都显著,东、中部的最低工资与就业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模型所得出的结论一致,而西部地区最低工资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从进一步的分析来看,导致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得出不同结论的重要差异在于它们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要好,因而其最低工资水平也高于西部地区,但随着最低工资的进一步提高,就业会受到抑制。而西部的经济发展较慢,收入较低,最低工资水平也比东、中部要低,许多当地劳动力不得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地区工作,当西部地区最低工资进一步提高时,就会增加西部地区工作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就业。

(二)有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措施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从1994年起便开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分别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价机制、最低工资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及监督体系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应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价机制。中国目前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根据不同地区来制定的,这一制定策略与本文计量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表明中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指导原则具有合理性。但是,从具体的制定效果来看,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好最低工资的经济调节作用。目前,最低工资主要根据各地区的收入水平来制定,表明上看比较合理,实际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最低工资除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外,还应该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劳动者就业机会较多,容易进入新的岗位,即使短时间内需要最低工资的保护,长期来看却能够预期获得更多的收入。然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由于企业数量少,因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劳动者潜在的就业机会也少,劳动者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最低工资标准的保护,当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时,劳动者就会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总的来说,在劳动者的理性预期下,西部地区需要通过更高的最低工资来吸引就业。因此,最低工资在分地区制定时,不应该仅仅以地区收入水平为依据。

2.应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从国外最低工资的制定和实施效果来看,最低工资标准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地进行调整,并且这种调整应该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的特征。一直以来,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没有能够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适应,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率水平也较高,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最低工资所能购买的实际商品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一是最低工资标准应该与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相适应,当一个地区的老年人口较多时,应该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二是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太高,否则会抑制就业的需求,但必须与通货膨胀率水平相适应。

3.应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体系。在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出来以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实施。由于我国的执法系统还不完善,劳动者很难有效地通过法律体系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一方面是维护权利的成本很高,对于拿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来说,很难拿出高额的诉讼费用;另外一方面,即使诉讼成功,给劳动者带来的收益也非常少。当市场无法解决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管问题时,政府应该介入进行监管。目前,中国的工会组织还不成熟,加上就业情况比较严峻,许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最大限度地压低工人的工资,根本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工人为了生计也只能勉强接受。当地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对所管辖的企业进行审查,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应该建立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企业定期对聘用工人的工资予以披露,让社会共同对此予以监督。

4.应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机制。在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对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不甚了解而没有执行,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实行严格的处罚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政府应该利用相关的新闻媒体对最低工资标准这一制度进行大力宣传,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企业主对这一制度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劳动者清楚这一制度的相关内容,以便其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1]平新乔.关注民企劳资关系[J].中国改革,2005(4):61-62.

[2]顾则徐.关心穷人就是要落实到工资增长上[N].第一财经日报,2005-11-10(2).

[3]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4):1-5.

[4]石娟.最低工资标准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93-97.

[5]傅端香.基于H省面板数据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9):132-135.

(责任编辑王婷婷)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Minimum Wage on the Employment

MOU Lin-lin1,2,WANG G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430079,Hubei,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Hubei,China)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mum wage and employment in China,this paper selected data samples of 27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7to 2010,which were used in a static panel and dynamic panel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and studied the impact of the minimum wage on employment.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data failed to find any expect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In-depth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s may lead to this conclusion deviation unlike in any other countries.There is a strong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provinces in China in the same area.And between provi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there is also a big difference.On the basis of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Chin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step-depth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respetivel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and then GMM method was used in estimation.The impact of minimum wage on employment was obtained with some suggestions given.

minimum wage;static panel;dynamic panel;GMM model;employment

F249.24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23

2015-03-10

牟粼琳(1982-),女,湖北省恩施市人,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收入分配的数量经济分析研究;

王 刚(1982-),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4AJL002);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AJL90142)

猜你喜欢

最低工资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最低工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32省市最低工资排位:深圳最高,海南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