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特点分析及教育活动探讨

2015-09-22张桂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分析与探讨教育活动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会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其中会包含小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当小学生年龄在不断增长之后,学校对于他们的教学任务也在逐渐的提升,因为这时候的小学生思想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因此,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常常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引导小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愿意去接触更多的新内容,学会更多的新知识。学校要想做好对小学生教育的计划,首先还应当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以及分析。因此本文就将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学校安排的教育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特点;教育活动;分析与探讨

小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解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非常有限,常常是一开始注意力较为集中,到后面越来越松懈,或者是直接走神,换句话说小学生转移注意力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学要的教师要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会小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就必须要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进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小学生的特点分析

首先就是小学生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小学阶段。因为接受了正规的教育,是他们在认识以及性格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小学生常常会选择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在接受了教育进行了学习之后,常常是会选择按照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再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以及其内容。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有所增强。开始小学生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意识的记忆,只是机械式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记忆,但是却对这些学习任务的记忆有些困难,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可能记忆的效果会好一些,后来通过学习,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对抽象难记的词、相关的概念,或者是直观的材料、公式等,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使得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是小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由一开始对家长的依恋,到慢慢的在学校中得到快乐,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小学生在课堂中,听过教师的讲解之后,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内容,也有了自己进行思考的能力,尽管他们独立思考还不是特别的成熟,但是还是会愿意注意到周围的很多事物,这种新鲜感会充斥着小学生的整个大脑,同时还会给教师提出更多的问题。小学升到了二年级,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加强,能够开始进行独立的分析问题,上完课之后,自己可以开始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而他们的信心也得到了提升,有了逐步的竞争意识,但是还会有很多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常常抱着游戏一样的态度。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他们的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新鲜的事物,愿意去听去看去观察,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初步开始懂得作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同时,学校对于小学生的作业以及任务量也开始增加,主要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住更多的学习方法,记住以后常用的乘法口诀,培养小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推动能力。小学生到了小学四年级,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的力度越来越需要加强,同时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越来越好,速度也能够有明显的提高,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愿意和家长或者其他人进行分享,有了自己的个性。对待学习,也是因为每个小学生性格的不同,有些小学生可能会经常出现马虎的状况,语文课本中要求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数学课本中,应用题型也越来越多。小学生到了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开始注意到成绩带来的影响,开始喜欢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愿意和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起玩耍,对于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学会给自己正确合理地安排时间。自我控制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小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各方面的能力与水平都有所提高,小学生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伴随升学的压力,学习压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课程也有所增加,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二、小学生教育活动的探讨

小学生在和教师接触之前,常常会对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教师要想做好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必须要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以及分析,分析研究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

学校的教师可以与小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拉近自己与小学生是孩子间的关系,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让小学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教师的距离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管教以及平时的指导。教师要想做好对小学生的管教,还应当控制好自己的管教力度,不能太过严格,也不能太过松懈。太过严格就会使得小学生与自己有距离感,在小学生的内心里面,会对教师的管制产生抵触心理,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管教力度太过于严格,不仅不会达到管教的目的,有时还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给小学生一定的空间。但是教师的管教力度也不可以逃过松懈,因为那样就不会达到对小学生的管教效果以及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给小学生讲道理,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促使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还不能够仅仅有学校的教师来承担这个责任,应当也有小学生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行为,其实离不开小学生在家里的习惯,所以,小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家长也不可以忽视对小学生的教育,例如,小学生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应当训练小学生听了一遍教育之后,就立马做到。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还应当对小学生能够进行观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对小学生进行训练。有些小学生可能会因为性格的原因,往往行为非常过激,对任何人的教育都当耳边风,教育过后依然不改,这时候家长可以让他理解教师还有自己的苦心,为什么要对她进行约束,让他明白大家都是为了他的成长考虑,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很多特点以及后来的教育,二者之间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不管是小学生的教师还是他们的家长,要想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都应当做好对小学生特点的了解以及分析工作,对小学生进行一些观察,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让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钱瑾.小学生特点分析智力的培育及思考[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2:3

作者名称:

张桂凤(1964.1~),女,汉族,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单位:吉林市船营区实验小学,班主任,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如何开展班级工作。

猜你喜欢

分析与探讨教育活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矿山提升设备工况监测及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