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品味培养语感

2015-09-21孙成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文字语感

孙成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73-01

学生语言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感的强弱。叶圣陶先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诵读经典,感受语言,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

经典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精粹,含义深刻隽永,积累了众多的典故和成熟的语言范式,有助于形成学生语感的直觉性。语感的直觉性多是由反复的诵读沉淀而成,诵读是形成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读来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地感受语言,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自然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这样就能准确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在反复的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吟诵体味,激发想象,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培养语感

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作了具体的描绘。教学中,我没有过分地进行分析和讲解,而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的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作者描写的漓江水是怎样的“静、清、绿”,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学生把课文中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头脑中生动的画面,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就会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欣赏、赞美之情。

三、揣摩咀嚼,品味比较,通过把握重点语句培养语感

把原文中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或者换一种说法,或者换用一种结构,与原文中的词、句、结构两相比较,从而体会原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佳妙之处。

如《猫》一文中“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不仅是因为猫的脚印像梅花,更重要的是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不但不责怪,反而有一种欣赏的心情),如果换上“踩上几个脚印”就大为逊色了。

再如:课文《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捧”和“嚼”换成别的词进行比较。学生将“捧”与“拿”“端”比较,“嚼”与“吃”比较,经过品味,辨析出“捧”更能显示老班长对碗里东西的珍惜,“嚼”才能反应草根、鱼骨在嘴里难以下咽。尽管难吃,还当宝贝似的用双手捧,深刻地反应出当时条件极端艰苦。老班长在断粮多日,在饥饿威胁的情况下心里只想着三个病号,自己吃鱼骨头草根,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是多么崇高啊!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有传递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升华。

四、情感体验,魅力品味,在诵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深入理解课文,进入角色的基础上训练。例如,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中第一句在文中三次出现,我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情读,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第一段中作者向亲人告别,心情感动流着眼泪。我们要读得低沉缓慢。在第二段中作者望着祖国的海岸心里喜爱而留恋,又由帝国主义军舰联想到祖国正受践踏,心里忧愤。朗读时就要稍快,语调增强。最后一句要带着强烈的深厚的感情读,“中国”二字要特别有力而加长,因为这是面对茫茫的大海,把自己的希望和决心连同积在心底那强烈的爱国热情一起喷发出来,是告慰祖国的互换。

五、联系生活,关注体验,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语感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生活经验是语感形成不可或缺的基础,离开了生活经验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越多,了解越真切”。例如“袅娜”字典上释义是“柔软细长”,根据这个意思,要想在“一条袅娜的小蛇突然从树丛中爬出来”这个句子中获得“袅娜”的语感,就必须联系生活经验,可联系电视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可联系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枝……这样,对这个词就会有更具体、更生动的感受。一些年代较远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等,教学时着重抓住环境、任务形态、言行等词语描写,联系电视、电影有关镜头,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除此之外,创设生活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入情入景,获得语感。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