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情境——探究——感悟”三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2015-09-21黄传贵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黄传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并尝试“情境——探究——感悟”三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师生的认可。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因为历史课堂上,若只有教师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结果必然是一片沉寂,学生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抓住切入点,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讲解关于秦的暴政时,创设问题情境: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棍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情境: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教学手段,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设计,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讲述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教师讲解:这部影片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我国和日本之间的一次海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历史事件以及众多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更直观地感受那场战争的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艺术情境:历史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艺术情境,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如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诗歌、对联、成语故事等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历史。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通过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明确了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历史过程,总结出昏君误国的历史教训,反衬出本课即将学到的几位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国君。

二、分组合作,探究历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上,老师应当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台阶,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互相合作,在互动过程中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

如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中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让每组学生分别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表演一位航海家的经过,看谁表演的最好,最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效果非常好。通过表演,学生牢牢地记住了每位航海家各自的成就与发现,而且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同时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比如扮演哥伦布的学生就说:“当我们航行到南美洲时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热情招待,说明了世界各地劳动人民朴质大方、热情厚道且向往和平。而当我们的航队返回西班牙时,由于没有为王室带回金银财富时,我却从此被冷漠在一旁,直至逝世。充分地暴露出殖民主义者以航海为名,从而达到对其他地区进行掠夺的本质。”这样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他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愿意去历史,从中获得知识与学习的快乐。

三、结合史实,感悟历史——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史实,感悟历史即情境教育不可少。如:在组织八年级学生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变化时,以表格形式设计了以下问题:

当学生完成此表后,我让学生谈学习此段历史的启示时,学生得出了: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等结论。此类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