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

2015-09-21王龙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科学策略

王龙君

摘 要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怎样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呢?笔者从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亲历探究过程,亲身体验科学;学生交流学习;拓展探究成果,提高能力和思维这五个方面进行叙述,探讨小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探究性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42-02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而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应以教师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好探究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因此,我认为从如下方面可以解决:

一、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得依据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要组织好探究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探究,从中获得知识。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学生通过亲身探究,思维才能受到锻炼;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创造力也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经常合作,共同探究。活动中学生肯定会发现新问题,当一人难以解决新的问题时,肯定需要大家合作,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相互接纳、赞赏、分享所获得的成果,这样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加喜爱探究活动。

二、要引导学生质疑,确定探究计划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例如,教学《浮沉》时,当学生把木块、石块、泡沫块、玻璃球、大头针、小瓶、气球等物体放入水中后,发现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看到眼前的现象,也许会产生一些想法和新的问题,请大家交流一下。”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要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小组成员怎样合作等。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逐渐做到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制定好探究计划,使活动有序开展。当学生提出:“浮着的物体可能受到水给它的力量”的假想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假想提示学生:“你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水有没有力量托着木块、气球等物体呢?实验应该怎样做呢?请各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然后试一试。如有困难请看记录单上的提示。”学生通过讨论或记录单的提示会想到: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的物体,体会手有什么感觉?或者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底,松手后会有什么现象等实验的设计思路。在学生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确实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得出“水有浮力”的结论之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为了弥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更好地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从而学生都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三、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身体验科学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是实施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这些探究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他们观察、测量、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在引导学生做“水有浮力”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特别是用手向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反复多做几次,认真体会手的感觉。在学生验证“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时,可以提示学生用橡皮筋提起不同的物体,观察放入水中后长度的变化,并随时测量、记录皮筋的长度变化,学会用比较的方法验证科学假想,归纳科学结论。才有可能让学生拥有最丰富的发现,对水有浮力之处才会有最真实的体验,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逐渐形成和提高。

四、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建构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倡“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倾听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再现探究过程的轨迹,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不断地反思中自主构建新知识,这才是真正属于儿童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例如在教学《纸的秘密》时,我把学生请上讲台,有的解释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有的干脆在讲台上再做一次示范研究;有的摆出理论依据并提出运用纸的创新思想……在互相倾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弄清了“为什么牛皮纸可以做外包装?”“宣纸为什么能画水墨画?”等问题。

五、拓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结论产生之后应采取多种应用训练,让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后续的探究活动,注意引伸迁移,将思维引向纵深发展,对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指导学生自行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目的,课堂上要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独立地思考,想象、选择。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新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实验所需材料,让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动手,完成每项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会十分高兴,就不会忘记所学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同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创新的心理自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会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创新,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目的,从而逐步形成必要的智慧和精神品质,最终形成一种科学的精神。

总之,科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将科学课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过程。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主要在“引”上下功夫: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科学素养,从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使之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小学科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探究性思维,促进初中物理的学习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