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育现代化中的“人”

2015-09-21吴启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现代化学校教育

吴启圣

摘 要 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杨晓微教授所做的《教育现代化评价与现代化学校建设》讲座,让我对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因素——“人”的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现结合我周边的事实,浅析教育现代化中人化的问题,以微弱之声,求关注之目,探解决之道。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人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17-02

教育现代化的理解有多种,不一一赘述,简单地说,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它既是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也是“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转化为现代教育的过程”;从内在特质定义上讲,是与教育形态的不断变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如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理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杨晓微教授认为,理解教育现代化有两个要点不可忽视:一是教育现代化既包含服务于社会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自身的现代化;二是现代化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互动的过程,现代化过程中,“化”的不仅仅是“物”即物质的现代化,更关键的是“化人”即人的现代化培养,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在这里,我想谈谈在教育现代化中的第二个要点:“化人”的问题。

一、当今教育现代化在基层的现状及困境

31年前,邓小平挥毫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地位的全面审视和战略思考,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此后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教育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成绩显著。特别是国家普九政策的达标验收和高等教育的超速发展,使我国在儿童的入学率,大学生培养、农村校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攻坚阶段,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以我所在的县市为例:每年的教育专项资金近1亿,市直学校大都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数轮改造,现代化的教育装备也基本到位。绝大部分的镇村学校也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做了调整、建设。但毫不讳言,当今的教育在基层仍然是困难重重、社会、家长、学校、师生等互生怨愫,各种指责不绝于耳。原因何在?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偏向了物化,忽视了人化。即我们对涉及到教育的“山”“水”投入关注了许多,却没有把核心的“仙”“龙”给予应有的提升和尊重。诚如刘禹锡所言,没有“仙”和“龙”的“山”“水”,再大再深,也没有灵气和魂魄,只能是庸山死水。当今的教育现代化在基层,在“化人”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是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教育践行者、实施者,教师群体的优劣,是一个学校教风班风、教育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凝聚“山”与“水”的“仙”和“龙”。但正是这个主体,在当下却成了“城外的人怕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的状况。原因何在?

其一,低廉的工资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的待遇仍处一个比较尴尬的低水平。据2014年新华社报道,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28个国家中,中国老师的工资排到了垫底位置。刚入行的老师收入是全球“最低价”,高尚的人民教师也成了“啃老族”。在笔者所处地级市,有技术的民工每月可收入5000元左右,没技术的也不会低于3000元,而我们教师的工资,数年未有大的增幅,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月扣掉五险一金,到手的现金不足2000元,(高中老师稍高,但也是通过上早晚自习加班而来),有人用打油诗生动描绘了老师的现状,读来令人辛酸: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试想,在如此状态下,生存都难,何以奢想安居?更遑论乐业了!他们如何保住自己的“仙风龙骨”呢?尤其是农村教师和幼儿教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待遇是关系教师队伍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大问题,不能仅靠觉悟和奉献来维系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的收入才是解决农村教育滞后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如是指出。

其二,繁重的工作压力。无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压力都很大,身体状况普遍堪忧。我所处的小学,老师的周课时量平均为22节,还不包括备课辅导、作业批改、教科研活动、家长接待、照顾早餐、兴趣活动、每日暮省、放学护校、开会、迎接检查等,如是班主任,则会更多。早上7:30上班,晚上5:30下班,高中教师甚至连双休都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自我价值感缺失,相比整个社会,自然就无法快乐,疲于应付的他们,何以化之?

其三,僵化的进出机制。在我国,一方面,教师是一个绝对数很大的群体。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又都存在着无人可用的发展困境。在我所在的地市,由于编制等诸多因素,这几年补充的新教师屈指可数、简直是凤毛麟角。偶有资教生和支教生的影子,大都孔雀东南方,未入此行。后省级行政部门拓宽用人渠道,每年公开招考了一批青年教师充实到农村基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匮乏的困境,但同样存在着留人难留心,人事权和财政权分离,后期发展政策配套不完善等后续问题。而在学校,无力胜任或者不愿胜任的教师,教育部门和学校却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来应对。

其四,老化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地域分布亟需调整。在我所在省市,普遍存在着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农村学校尤为严重。新人少,音体美信等术科的就更少,而这些又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难以替代,但它对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素质的拓展又必不可少。术科弱了,学校学生的专业和课余活动就会大受影响。从分布上看,均衡发展的理念虽已被接受和实施,但市市之间、市内城乡之间、校校之间仍存差距,最主要的就是师资力量的差距。农村学校成熟一个,流失一个。导致城市里发展越好的学校,师资越强,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越好;而其它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越需要扶持的学校则问题就越严重。在有些教学点,复式教学,一个老教师包班的现象司空见惯。今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给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师生回信中指出“消除贫困或难短时兑现,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推动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实体权利,需要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农村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要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坚守农村,不仅需要个人情怀,还需要政策导向,来提高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让他们感到公道,有尊严,在现代化的教育浪潮中不被忽视和淹没。

(二)学生方面

其一,受社会多元思想影响,学生进取意识不强,厌学现象普遍。历经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国的社会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社会、信息社会、身边太多一夜暴富的“大款”“土豪”,“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老大(工人)靠了边,老二(农民)分了田,老九(知识分子)上了天,不三不四赚了钱”“我爸是李刚”等诸多权钱意识,深深的影响着我们90、00后的学生群体,再加上通过几代人的积累,大部分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更是让他们的忧患意识淡薄,进取心不强。

其二,受中国以前生育政策和生活环境影响,学生的体质不强,吃苦精神差。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且很多是隔代教育,使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溺爱甚至放纵的较多,再加上自然环境、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的恶化,学生中的小胖子、小眼镜等越来越多,而由于学生体质差导致在校文体活动受伤甚至致死而引发的纠纷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多的结果是学校赔钱息事宁人而以后减少甚至不再从事正常的文体活动,恶性循环,弱的是我们的无数学生。

除了师生之外,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应是“人化”的范畴,我同在的一个研究小组,五个地方,有二个地方的教育局主要领导来自于其它与教育毫不相干的部门,不排除他们也有可能对本地教育规划领导的很好,可从把握规律,熟悉工作的层次,我还是认为需要内行来领导为佳。

二、如何化“人”的思路与对策

(一)在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实现“人化”,尽量选派懂教育、有过基层经验的人来执掌大旗,在学校,也应通过公开竞聘、招考等多种形式来培养选拔任用一批有热情、有经验、有思想的校长、副校长。

(二)在师生这两个主体中,化“师”势在必行,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首要前提是保障教师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待遇,是解决教师队伍问题的突破点,待遇合理与否的简单标准就是教师的选择意向。愿意进,留得住,干的长就是教师选择意向的表现,也是衡量教师待遇合理的基本标准。

除此之外,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完善和规划好教师的考评晋升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自我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都是让广大教师脱胎换骨,成为兼具现代思想、技能和担当精神于一体的现代“化”的“人”的重要因素。

(三)在物化到人化的过程中,顺应国家大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是化解当前教育面临的各种矛盾,还教育一个公正公平、自主民主的必要途径。只有真正地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践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才能引领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完整、完善、长久、长效地实现从“物化”到“人化”的转变、升华。

猜你喜欢

现代化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