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9-21唐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唐刚

摘 要 对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对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奠基工程。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07-02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奠基工程。为了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着力在“转变育人观念,搞活课内外课堂,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育”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导致中小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的五个因素

一是家庭父母、长辈的不良行为、不当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关系不和。二是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受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四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不关心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五是当代中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当前中小学生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二是部分学生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乏、形式单一;三是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如在校园内建设文化走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办公室、教室布置了教风、校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入课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中小学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

培养学生爱国课堂教学始终是培育工作的基础,搞活课堂教学对中小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应借鉴、吸纳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抛弃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式、分享式学习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丰富内涵、诚信、敬业、友善等优秀品质。

(三)切实回归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育人理念

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孩子的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未成年人真实的现实生活。要求让我们的培育工作真正源于学生生活,真实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因社会生活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变化的需求,让培育工作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要关注学生生活,真正坚持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重视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

(四)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要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全面提高培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强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教育

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学生将来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文艺、体育、科技、知识、演讲等竞技性的活动,渗透竞争意识教育。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和参与意识。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活动,学生的手工、创意作品等,使学生的“奇思妙想”变为新设计、新观点、新制作、新发明、新成果,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心。

(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应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各级学校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家庭配合社会支持,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在家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必须与家庭社会携手合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