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发烧友 高手在民间
2015-09-21
Q春暖花开,封印了一个冬天的自行车要拿出来上路了,请问该如何做一下基本的保养?
A基本的自行车保养可以由外到内分成三步。
第一步是把看得见的地方都擦干净,尤其是传动系统——链条、牙盘和飞轮。沉积时间过长的灰尘会对自行车的油漆和电镀造成侵蚀,加快金属部件生锈的速度。而沾在链条、牙盘和飞轮上的灰尘沙土,会随着你的骑行不停地“研磨”整个传动系统,使各个零部件加速磨损。传动系统清理干净之后要重新上油,这个时候要注意润滑油不要使用的太多,一般来说讲究的是“湿链干飞”,就是说链条上不要有多余的浮油。
第二步是酌情更换刹车线和变速线。虽然这个部分的使用寿命应该是比较长的,并不需要频繁更换,但额外的安全性提升和刹车手感的改善也是值得的。而且钢线和线管随使用时间会逐渐拉长和轻微变形,也会造成变速系统的偏差。
第三步就是“三套轴”的保养。前轴、中轴、后轴这三部分基本包含了车辆本身全部的内部阻力,也是骑行时负载较大的部分。定期对这三套轴进行清洁、更换润滑油,以及替换受损的滚珠或培林,不但能极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也能使骑行感受更加轻快。
Q公路自行车比赛应该怎么欣赏?
A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下面就简单说说比赛里的门道。但是因为每项比赛的规则细节会稍有不同,所以这里也就仅作抛砖引玉。
一看荣誉衫。通常在比赛里会有几名选手穿着与众不同的骑行服,分别代表着他们当前所拥有的卓越成绩。领骑衫表示当前总成绩第一名,爬坡衫表示这名选手在上坡路段成绩最好,冲刺衫表示这是一名擅长冲刺的选手。二看赛段争夺。每一条比赛路线都设置了多个爬坡点和冲刺点,率先通过山顶的爬坡点就能获得大量的爬坡积分,最终穿上爬坡衫。
三看团队战术。是在大集团前面领骑还是藏在集团内部,是放出兔子还是追击兔子,都是斗心眼的招数。
四看上下坡。上坡是体能、身材和意志力的挑战,下坡是胆量和本能的展示。
五看赛道风景。每年的赛道安排都会经过很多古堡、酒庄和花田,赛事转播也能当成旅游节目来看。
六看现场观众。狂热车迷精心装扮,造型奇葩别具一格,与车手亲密接触热情互动,仿佛激情澎湃的狂欢节。
Q自行车旅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A以下这几点是我个人这些年骑车的感受,与您分享:
1.行李要适度,只带上必需品,可有可无的东西就不要随身带着了,否则赶上大坡那真是生不如死,扔了心疼,不扔腿疼,背包肩膀疼。
2.吃喝很关键,一定要抓住所有机会足吃足喝,因为等感觉出渴了饿了就已经晚了,身体就已经用不出力气了。
3.补胎是很好学的,一定要在出发前学会,并带好备胎和气筒。现在修车的地方越来越少了,郊外更少。
4.屁屁疼远比“累”更可怕,一条优质骑行裤很重要。
5.关键时刻,头盔就是一条命,狠下心投资一顶好头盔,不但安全性有保障,更轻的重量也让脖子获得解放。
6.气温、风雨要考虑,随着海拔变化,气温可能出现骤然升降的情况,若是赶上雨季,也要相应提高服装和背包、驮包的防水等级。
Q长期骑车的人,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患于未然,保养好膝盖?
A其实相对其他运动来说,自行车骑行对膝盖的压力已经很小了,很多下肢受伤的患者都是通过骑行来进行复健的,但从预防的角度来说,也有几个方面是可以在日常加以注意的。
1.要根据身高选择合适的自行车尺码,并尽量做好fitting,踩踏时错误的腿部伸展角度,会让膝盖压力成信提高。简单说就是车座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脚踏踩到底时腿部微有弯曲即将伸直是合适的。
2.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姿势,不要盲目学习职业车手,他们过于进攻的骑行姿态并不适合每个人,可能会对我们普通人的身体造成各种疲劳性损伤。
3.在激烈骑行前一定要热身,随着年龄增加,可能需要最多30分钟的热身。
4.踏频,尽量保持80或更高的踏频,大盘小飞是膝盖的敌人。
5.不要太频繁地挑战自己。训练量提升得太快,会让身体在还没有充分适应的情况下应对高强度高频次训练,对关节滑膜、关节润滑液、钙质循环体系都是很大影响。
6.注意肌肉锻炼,更强有力的肌肉支撑能有效保护膝关节的健康。可以采用静蹲、深蹲等方式,强化膝关节周边肌肉。
Q车轮编条方式有很多种,从直拉到4X,到底哪种比较好?
A决定轮组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从轮圈宽度、辐条孔开孔角度、花鼓耳缘尺寸、法兰距离,到辐条和轮圈的材质、重量、轮组使用场合。在这其中,辐条编法只占一部分的影响,而轮组整体性能上,又始终欠缺一整套数据化的测评体系,就像我们谈耳机一样,已经成了某些人所谓的“玄学”。
所以我们很难讲哪种编法更好,只能说它们各自有其特点。
直拉编法因为辐条较短,可以节省一些重量,但辐条离法兰切线太远,驱动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常用在前轮上,也会用在有意降低辐条张力的后轮非驱动侧上。
而4X编法的辐条最接近法兰切线,驱动能力更好,但重量上的增加又减分不少。
现在很多直头花鼓从设计本身就考虑了这些问题,通过花鼓本身的设计,让2X的编法能够尽量达到4X的力学效果,从性能上得到提升,但在维修方面又被专用配件所限制。
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所谓“好”的概念,只有适合当前的器材规划和使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