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最多只能忍耐16秒

2015-09-20◇刘

市场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众用户服务

◇刘 赞

16秒,在我们接受一项服务的时候,通常并不在意这短短的16秒,也许等服务员给我们冲一杯速溶咖啡的时间也远远超过16秒,但是在移动互联空间中,16秒可能决定了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成败。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公众表示对于移动地图服务(移动地图主要指利用移动终端应用的导航、地图、生活地图服务等)最长可忍耐的加载时间平均为16.2秒。其中,84.7%的用户认为移动地图的加载时间应在10秒以下,50.7%的用户认为加载时间超过可容忍范围达到3次(及以下)就不会再使用该企业的服务或辅助以其他企业的产品/服务同时使用。

谷歌有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网页加载时间超过10秒,50%的移动用户会放弃该网页,约3/5的人不会再返回该网站。用户在应用移动地图时显然比浏览网页要有些耐心,原因很简单,因为移动地图的应用属于刚性需求。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共同调研数字显示:北京地区公众3个月内对移动地图的应用率在60%以上,未来使用意愿很强,58.9%的公众会选择经常或频繁使用。

图1 地理信息公众产品/服务应用情况

实际上,对于移动地图来说,地图服务响应处理是核心,地图数据的处理有多次处理和返回的过程。GPS每秒自动刷新,如超出已显示经纬度范围则会自动更新所处新位置的地图。在用户查找和应用移动地图路线的过程中,地图响应处理模块会多次检测预缓存地图或调用地图数据,上传Web服务器或接收相关反馈信息,Web服务器通过HTTP流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和发送处理的结果。每次移动终端显示的地图借用预缓存地图或调用的地图数量不等。目前,移动地图基础数据为矢量图,部分区域附有街景图片。随着街景地图全面覆盖和室内三维地图的发展,信息处理量和处理过程将越发复杂。

尽管有这样复杂的处理过程,但实际上普通用户对此并不关心,用户更关心的是能通过移动地图服务可以干什么,如何能快捷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已经花费时间和成本研发用以尽量缩短“加载时间”,但技术再先进也比不上移动互联网这一载体不足的影响。

基于某个位置(地点)可以查找到附近的吃、穿、住、用、行、娱乐休闲、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信息,可以完成预定、团购、付费等行为,可以看到别人的消费体验并进行交流,再直接去相关地点体验,这样的O2O/O2M/M2M服务模式的拓展必须是基于无线网络及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移动IM等的发展。所以,在企业业务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是必然,同时也决定了移动地图服务等的满意度和发展速度。

分析表明,72%以上的公众主动使用移动地图服务的频率已为每周1次以上,其中,15%的公众每天使用1次或1次以上。57.1%的导航地图用户和68.8%的生活地图用户应用移动地图/服务的时间为10分钟以内。在服务的认知和应用方面,导航/地图(非纸质)产品/服务的5个较常用的功能,公众听说过4.9个(占97.9%),使用过3.9个(占95%),经常使用的功能1.9个(占75.4%),最常使用的功能为查询地点和路况查询。生活地图服务9个较常应用方面,听说过8.6个,使用过5.2个,经常使用1.7个,当前最常应用领域为游玩信息了解,如旅游景点、博物馆等查找及相关信息查询和找吃饭的地方。

我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移动地图服务仍处于基础发展的阶段,公众对于移动地图服务仍主要为基础信息的查询和应用。对于生活信息服务,听说过,但没用过的比例略高,可以说已有的移动地图服务已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众对于移动地图服务的深度应用仍不够,移动地图服务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还不够深入,应用黏性还有待继续提升。

增加公众对于移动地图服务的黏性,更多应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研究表明,信息是否准确以及加载时间的长短,是用户判断移动地图服务好坏的重要基础。

图2 公众对地理信息产品服务最不满意的方面

55.4%的用户认为收到错误信息达到3次(及以下)就不会再使用该企业的服务或辅助以其他企业的产品/服务同时使用。信息错误包括地点或提供路线错误、定位错误、需要的服务信息提供不准确或推送虚假信息等。移动地图对于用户最大的价值在于位置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时性,然后才是基于地图的生活服务信息加载、延展和交叉关联。在对推送信息的态度上,公众认为只要不是特别频繁(如实时,只要点击即推送信息),推送的信息具备一定的真实性,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移动地图服务在未来发展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信息更准确,操作更便捷

移动地图作为技术性相对略强的产品/服务,主要应用人群仍有相对高学历、较为年轻化的特点。40~50岁的群体对移动地图的应用程度最低,主要限于定位和路线查询,对于其他应用表示不了解或不知道怎么应用。对于移动地图服务,部分公众提出操作端的更新频率不要太高,更新后变动不要太多,否则,还要重新熟悉和掌握。另外,公众对已有产品/服务的评价中,移动地图服务对公众生活影响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带来便捷感,在对生活方便、提高效率方面有较大影响。

尽管,BAT三巨头在移动地图入口的竞争方面仍处于吸引用户量、改变用户习惯阶段,但是,提升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最后500米信息的准确性)、缩减查询过程中的障碍以及操作简单便捷是决定在移动地图服务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2.继续发挥信息平台的价值

在对未来移动地图服务的需求方面,56.3%的公众倾向于成为综合信息平台,希望能在基于地图的平台上查询到所有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从目前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的现状看,已基本上能够满足公众在这方面的需求,甚至在有的方面,比如叫车软件、送外卖服务等的推出已经是在引导用户的消费习惯。

移动地图服务未来发展的另一主要压力也即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快速更新。

3.定点深化发展,继续发掘互动性

目前,大而全面的信息平台已经至少有2个了。信息量大而广泛就较难在某个领域同时深度发掘。比如大的信息平台上,可以有服务场所的信息,如果再细化到服务人员的信息花费的成本就会成几何倍增。假如可以细化到服务人员,但较难与用户进行匹配对应。如要实现,就需要其他手段的辅助以及依靠大数据的分析,但准确性如何还有待验证,这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假若信息与用户对应也实现了,继续成为一个每个点可以基于位置发起的进行一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交流平台又是工作量和成本的翻倍增加。

如果以社区或组织为单位进行这样的信息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上述信息服务,还可以附加社区或组织的管理、公共信息发布反馈以及文化建设等功能。不过,同时又会遇到各个分支平台信息整合的问题。

总之,移动地图服务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的是“数据+技术+产品/服务”一体化服务,任何的公众生活服务信息都可以整合到以地图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上。这也是移动地图服务无可替代的价值体现。继整合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整合服务的移动地图平台将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移动地图服务的潜在价值确实很大,成本更高。加载时间仅仅是这个产业的一个着眼点,虽然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二次开发、地理信息应用、其他信息收集及加载、纠错、更新等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耗费成本的过程,但是如果加载时间超过了16秒,这些努力就会付之东流,而且这还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用户的放弃成本很低,而企业的制作成本较高,这便是移动地图服务若没有强有力的资本和资源支撑较难发展的缘由。

猜你喜欢

公众用户服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