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5-09-18秦海丽
秦海丽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秦海丽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以山东省四所民办高校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填写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和家庭功能自制问卷的调研方式,统计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山东省四所民办高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5806份,回收5478份,经筛查,有效问卷5478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样本1598份,女生样本3880份,分别占29%,71%,男女生比例1:2。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都比较好。
(二)研究工具
采用填写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共60个项目,其中5、20、35、50是测伪尺度,不计分,其余56个是症状题,包括身心状况。8、16、25、26是关键项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部分是辅助题,了解被测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以及主要困扰的问题。其筛选结果分三类:第一类结果为有严重心理问题,是总分25分以上者;第二类结果为有轻微心理问题,总分在20-24分之者;第三类结果为心理健康人群。得分越高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结果
2014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测试结果表明,5478名受测学生中阳性因子数达到了25个的学生有467人,占受测学生总数的8.5%,其中想轻生的学生总数为86人,需重点关注。存在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数为436人,占普查总数的8.0%。心理健康4575人,占普查总数的83.5%。(如表1)
表1 心理普查总报表
表2 前十位症状项目分析
由表2可知,在测得903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排在前十位的因子几乎全部都是精神状况方面的,并且作肯定回答的人数占总测试人数的比例均超过23%。父母期望过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选项反映自卑问题;思想不集中反映出部分学生神经衰弱等问题;总是注意周围的人和在乎别人视线说明人际关系是面临的一大问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反映出新生缺乏自信心的问题;
(二)结果分析
那么为什么“本”和“末”代表的是“树根”和“树梢”呢?我们曾经提到汉字的六种构成、使用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本”“末”二字正是使用了“指事”的造字法。
根据学生对 UPI各项目选择率的结果进行排序分析,学生的问题特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对于国办高校,民办高校贫困生较多、单亲家庭较多、孤儿也占很大比重,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复杂,心理问题表现多样。主要体现在: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我主体意识强,勇于表现自我,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个性化的特点,往往使他们人际交往不良。致使学生没有沟通和倾诉对象,于是性格逐渐孤僻、不合群,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矛盾性和易变性。民办高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易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想的渗透和侵蚀;有些学生重物质利益,轻政治信仰,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轻无私奉献,特别是大一新生,适应不良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因适应问题带来的失眠、焦虑、厌烦等问题的学生25名。民办高校的贫困生较多,有些学生为了上学不得不自己挣生活费,甚至学费。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和为了学习的矛盾心理;年龄较小,可塑性强,但受社会环境、同学等的影响较大,心理波动大,情绪化严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不成熟性和自控性。调查中发现,学生思想不集中、总注意周围的人、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等问题在学生问题中比较普遍,排在前十位。有些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抽烟喝酒,调查的学生中,有88.2%的学生抽烟,女生人数占三分之一。有些学生性格粗暴,自制力差,经常为了哥们义气或男女朋友不惜违纪违法,惹是生非。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旷课、逃课,不参加班级活动,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打游戏、看电视剧、读网络小说等事情上,最终导致学习困难。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各方面不如公办院校的学生,所以在学习就业方面存在自卑感,对未来没有信心,以致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比较盲目。以上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从外界环境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不高,良好的社会信誉尚未建立,民办高校在社会认可度、社会信誉等外界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而且社会上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成绩、道德素养、人品人格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内心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些社会因素往往使他们在交往中比较偏执,易产生敌对情绪;就其自身特点而言,有些民办高校学生不能正视高考失败的经历、不能认同民办大学生的身份,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自我调节,结果导致对感知到的或实际的批评或拒绝过分敏感、恐惧、多疑、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常感到不自在,并常出现社交回避;分离焦虑心理明显等。这些因素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二)学校因素
相对来说,民办高校起步较晚,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科学定位和配套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教育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心理咨询教师基本是兼职的,虽然承担咨询任务,但只在特定时间,学生心理疏导得不到保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力量的辅导员,在民办高校中普遍年轻(许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职责宽(学生学习和教育管理一肩挑),管的太严和管得太松,都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变化。
(三)家庭因素
参加本次普查的5478名新生中,有86名学生有“想轻生”的念头,占普查学生总数的1.57%。我们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发现这86名学生中有63人为独生子女、23人为非独生子女;38人表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压力太大;5人出现过家庭变故。在测试因子十大问题排行中,父母期望过高和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这就说明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四、教育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发展中有立足之地,有些民办高校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合格人才定义为掌握知识或技术的多少,忽视教育的本质意义,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民办高校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无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民办院校就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广泛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渠道,如参观访问名校、加强与公办院校交流等;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社会更好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支持和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支持,通过政府干预健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保健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使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以便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其社会归属感,以使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上有同等地位。同时,民办高校也应注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民办高校学生身份,使其能够以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机制。首先,要建设一支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并由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再次,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入手,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运用考评杠杆,引导专业老师自觉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份内之责,结合专业教学,不失时机地穿插思想教育工作。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列入考核内容,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及时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编写用好教育读物,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调动大学生的内在活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动力。培训一批学生骨干,发挥学生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1]陈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李利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0).
[3]王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时空,2015,(16).
[责任编辑:陈晓蔚]
G441
A
1008-7346(2015)06-0011-04
2015-11-10
本文系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家庭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山东民办校为例”(课题编号:125GH13040)的研究成果之一。
秦海丽,女,山东荷泽人,山东协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