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朝水瓷塑艺术特征
2015-09-18黄翠萍
黄翠萍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论何朝水瓷塑艺术特征
黄翠萍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试从形象之美、装饰之美、灵秀之美、大化之美、意境之美,解读存世的何朝水瓷塑作品的艺术风格,对作品出现的年代及作者身份进行初步推测。
何朝水;瓷塑;艺术;年代
何朝水,号溥及渔人,是近年来为收藏界与陶瓷研究界所发现的明代德化瓷塑大师。几十年来,收藏界所与研究界都将他留在瓷塑背后的葫芦形印章解读为何潮,将方章“溥及渔人”解读为“博及渔人”,把它们当成是瓷圣何朝宗的字或号。直至上世纪末泉州苏文斌先生为之正名,始将“何潮”解读为何朝水。德化收藏家王金镭先生十几年来一直跟踪探究呼吁,渐为收藏界与研究界重视。何朝水如同他的许多同时代瓷塑大师们一样,没能在地方史志、文人笔记、谱牒上留下一丝半点的痕迹。这使我们在沉迷于他的瓷塑艺术的精妙之余,只能对他的身世之谜徒生浩叹了。
一、传世作品
图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水月观音
图2 泉州门里博物馆藏 (半闲斋旧藏)坐岩观音
图3 德化县高阳顶头堂陈氏家族收藏白水经观音坐像
目前发现的何朝水存世作品不多。故宫博物院一尊(图1:高23厘米,坐岩观音),泉州门里博物馆一尊(图2:高21厘米,坐岩观音),德化高阳六亩观音院一尊(图3:高约30厘米,坐岩观音),香港苏富比2002年春季拍卖一尊(高29.5厘米,坐蒲团观音),法国吉美博物馆一尊(高43厘米,龙女),法国罗浮宫一尊,英国私人藏家一尊,英国唐·纳利所著《中国白》一书提到三尊。前三尊皆坐岩观音,风格与釉色均一致,笔者均有幸恭赏,当属何朝水的成熟之作,下文所作解读均以此三尊观音造像为对象。德化收藏界与研究界首次发现何朝水瓷塑作品是供奉于德化高阳六亩观音院的坐岩观音,世称“六亩观音”。该造像高约30厘米,座宽15厘米,釉色乳白中闪微黄,晶莹腻润。首微俯,披巾垂肩,盘髻分七发辫,发纹清晰。眉中一珠(吉祥痣),慧眼微闭,面容慈祥端肃。身稍右倾,上胸略裸,饰缨络佩一,衣襟结胸前。屈右脚,弯左膝,趾微露。左手置左膝上,指已断。右手裹袖按岩。岩角有小石几,几上平放一经书,上有篆字“白衣经”三字刻款。衣纹刻划简练、深邃有棱。岩座剔透峥嵘,绕以波浪纹。背戳篆章二,上葫芦章“何朝水”,下方章“溥及渔人”。
二、艺术风格
何朝水将历代中国人对女性美的追求与认知浓缩进瓷塑创作中,以观音为载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用泥与火的交融,把几千年的时空凝聚成可观可感可触可供奉的具象物,成功塑造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弦咏不息的美女形象。兹分析如下:
第一,形象之美。“手如柔胰,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子好色赋》)等等,数不胜数的歌咏,像一条大河流淌在中国古老文脉里,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梦像。何朝水的观音,从头发、额头、眉眼、脸形、嘴形,到脖颈,再到肩部、手臂、手腕、手指、腰肢、腿脚,无处不是传统文化里所歌咏和描述的美女形象的具象化。头发是精致到极点的盘髻分七发辫,发丝发纹发辫清晰灵秀。额头圆润饱满,整个脸形是上部丰满下部略尖的瓜子形。鹅眉青黛、樱桃小嘴、颈秀长圆润、修肩柳腰、美腿纤足,手臂纤细柔美,手指如刚长出来的草的嫩芽。再配上可吹破弹破如凝脂润玉般的中国白瓷质肌肤。一个个风姿绰约、气质高洁的古典美女活灵活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装饰之美。瓷塑属造型艺术,但何朝水又将之与装饰艺术紧密结合,将传统装饰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瓷塑上,头饰、胸佩、手饰等饰件,水瓶、如意、书卷等执件与摆件,发髻发辫发丝、衣纹、山石等的营造无处不细心经营,穷形尽相。中国传统理念与审美追求尚灵巧,何朝水的瓷塑艺术将这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宋明理学格物致知、体察入微等求知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
第三,灵秀之美。中国传统女性是以柔为美的,何朝水的观音将柔美做到了极致。不论是大形还是局部,都统一于柔美的风格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在大形方面,三件作品都取坐姿,这种三角形的坐姿从视觉上给人以稳重感,这符合观音这一形象的内涵。何朝水的瓷塑作品非但没有半点呆滞感,反而给人一种灵动的美感。这应归功于他的巧妙布局。如大部分的线是给人以内敛柔和感的弧线,但岩石的线条却使用了很多直线,刀法锋利、刚直,很好凸现了岩石的材质特性,在精致中给人以凌厉的视觉冲击,与身躯的柔美构成了对比。无论是故宫博物馆与高阳六亩观音的半趺坐,还是泉州门里博物馆的倚岩侧坐,总的给人的感觉是轻闲中透着端肃庄严。作者在塑造时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头部和上半身抓住体现物象内在神韵的静态来塑制,观音眼观鼻、鼻观心,精心营造其慈祥与庄严的神性,下半身的休闲态给人以轻松感,衣纹的处理极尽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艺术神韵。岩座里众多的小圆孔也使本质上是冰冷生硬板结的岩石灵动起来。如水一般流动的衣纹与精巧灵秀的岩石,相互映衬,浑然天成,自然成趣,给造像平添了无穷的俊巧多姿之美。在整体的节奏处理上也显示了作者精心经营的匠心,上半身的简与下半身的繁形成强烈对比,衣纹的走向与飘动处处跳动着节奏与旋律的音符。
第四,大化之美。瓷塑艺术有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美学特质之一是材质之美。历代的陶瓷艺术家们都将对玉质感的追求作为陶瓷品质追求的终极目标。唐代诗人顾况在《茶赋》里形容:“越泥似玉之瓯”。陆羽形容越瓷“类玉”、“类冰”,邢瓷“类银”、“类雪”。《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形容耀州窑青瓷“精比琢玉”。苏东坡在《试院煎茶》里形容定窑“花瓷琢红玉”。景德镇青白瓷号称“假玉器”、“莹缜如玉”。龙泉窑青瓷题铭“玉出崐山”等等。综观这些类玉之瓷,虽然工艺精湛颇具玉器的温润风采,但多嫌轻薄,缺乏玉器的凝重感、剔透感。明代德化白瓷瓷质致密,胎釉纯白,浑然一体,洁润滑腻,如脂似玉,整体晶莹剔透,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铿然作响。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之“五德”,进一步将追求玉器质感的完美性发展到历史的巅峰,代表了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日本认为它是“瓷器中的白眉”,欧洲名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根据窑变呈色,又有“鹅绒白”、“象牙白”、“孩儿红”、“猪油白”等称呼。以中国白瓷泥塑瓷当是世上最好的雕塑材料了。可以想象,当何朝水双手揉搓着白洁腻滑的瓷泥,心中涌动着观音的万千内蕴与意象,神情该是何等清宁祥和,他的身心渐渐地就与手中的瓷泥融为一体了,周围寂寥空阔,“静而圣,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慈眉善目、冰肌玉骨、风姿绰约、超凡脱俗,凝千年文化积淀、万千灵魂与信仰追求的女神就这样如幻似梦般呈现在世人眼前。《图画普门品》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白衣显示圣洁、淳净的菩提之心。《大日经疏》说:“……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以莹润白洁的中国白瓷泥塑制观音与菩提之心相扣。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文克尔曼认为古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何朝水以中国白为材质创造的瓷塑艺术也达到了这个艺术高度。
第五,诗境之美。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美。何朝水将千百年来国人对观音美的追求与理解凝于一体,正如黑格尔描述的“通过动作展现出这内心世界的本来面貌。”“情境或动作,整体或精华,必须通过这一顷刻表现出来,所以画家就须找到这样的一瞬间,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黑格尔讲的是绘画,但雕塑亦然。何朝水所塑制的观音均取坐姿,均一腿盘坐,一腿上耸,故宫所藏者手自然垂放上耸的右膝上,高阳六亩观音左手置左膝上,泉州门里珍藏观音双手拢袖置石几上,三者均姿态闲散、轻松,如休憩然。流水一般轻柔的衣服,下行旋律一般奏着天籁般的舒缓乐曲,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非人间美。观音均首微俯,慧眼微闭,神情静穆幽雅,眉眼间闪着若有若无的一丝轻愁,仿佛在俯察世间。三尊观音均坐在岩石上,岩石开着无数灵秀的孔洞,衣纹如泉水般缓缓淌过岩石,烘托出一种远离尘俗的诗境美。如前文所述的形象美、细节美、材质美、营造美,何朝水创造出一种高洁神圣的氛围,娴柔静美中又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正大庄严。
三、年代推测
据德化高阳陈氏族谱记载:六亩观音院俗称六亩院,址在凤翥山下,廪膳生兆烃公原配刘升初寡,独子夭折,无意尘俗,逸投泉州开元寺削发为尼,后为族亲寻着,经寺中老尼苦口婆心规劝,并赠瓷观音一尊,始回故里,众亲修葺六亩院让其供奉观音诵经修佛。邑令王宠受旌“节孝”。其供奉观音后裔代传,世称六亩观音。查族谱,兆烃公生卒年为天启癸亥年(1623年)至顺治乙未年(1655年)。查县志,王宠受顺治8年(1651年)至10年(1653年)主政德化。王宠受署理德化时兆烃公尚在世。与族谱所载旌“节孝”时间有出入。走访高阳陈氏老者,言先辈世代相传:新寡的刘氏因独子陈龙不幸夭折,遁入开元寺,一年后即被迎回。刘氏所供奉的观音原供在开元寺,经开元寺高僧开光过的,灵验无比,有种种灵验故事在高阳及周边村落流传。据此,该观音造像清初即已存世当可采信。故宫馆藏、六亩观音院珍藏、门里馆藏的三尊何朝水款观音,胎质、釉色及艺术风格如前所述均一致,为何朝水存世作品中的代表作亦可确证。将此三尊作品与明代德化窑瓷塑及器皿相比照,其胎釉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亦相一致。如前所述,何朝水所塑观音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美的追求于一体的美女形象,这应和了明代中晚期“道器并重”的“心学”思潮,也应和了宋以来观音世俗化形象的趋势。比较以何朝宗为代表的明代德化瓷塑观音形象,何朝水所塑观音世俗化较何朝宗更浓。何朝宗款有唐的遗韵,脸相较圆满,发际线较低,有的作品有明显的男相特征。何朝水的观音脸相接近瓜子形,发际线较高,额头全裸露,有明代仕女的风致。从衣纹上,何朝宗的衣纹处理追求饱满、厚重、圆润,有更强的疏密对比。何朝水的衣纹追求柔软、轻薄,将中国白材质的细腻柔美做到极致。从雕塑的体量上,何朝宗往圆里做,使形体更饱满,形状上对空间的侵占很强烈,形体多为丰硕、饱满,更显包容、博大,有更多佛象的形象语言,更显气度。此点可与米开朗基罗相并论,其作品大到四五十公分,小到十几二十公分,仍有大形雕塑的气势。何朝水所塑观音形象女性化特征十足,形体纤细、柔美、内敛,将女性的温柔娇美做到极致,骨子里有着明代仕女画的优雅闲散,甚至可感受到作者纤细敏感的神经质特质。如此观照二者间的关系,笔者分明感觉到二者同出一辙的艺术关系,又有着相反的艺术特征。何朝宗当是阳刚中流动着女性的温雅与慈柔,何朝水更多的是女性的雅致与柔敏,间或闪着淡淡的羞涩,在淡淡的羞柔中又透着慈悯的坚强。笔者甚至深深感觉到两人如此分明的艺术气质有着性别上的差异,至少当是“堂堂须眉粉黛心”。考据“溥及渔人”之“溥”字,有“pǔ”、“pū”两种读音。读如“pǔ”音有“广大”、通“普”、通“浦”三种释义。读如“pū”音,通“敷”,分布意。笔者以为取通“浦”,水边意较妥。水边与“渔”相映照,其名“朝水”亦可佐证。如是,何朝水,号“溥及渔人”者,可能是个隐士,或有隐士情怀的高人。观照他所塑制的观音形象,他对水的认知与情感当是非言语所能形容的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水来形容女性,贾宝玉更是把女人说成是水做的。何朝水以水为名,以守在水边的渔夫自号,用自己的灵魂以凝脂润玉的中国白瓷泥塑制着如水一般温柔、如玉一般圣洁的女神。难道他手中的观音有着曹植心目中“洛神”的影子吗?
综上,何朝水在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明代德化瓷塑艺术之林中独出机杼,创造了与何朝宗风格相迥别的观音形象,其艺术高度几可与何朝宗比肩。至于两人生活年代是否相同,两人间是否是兄弟关系等等,因无半点史料可寻索,只能留待将来了。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熊寥.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3](英).唐·纳利.中国白——福建德化瓷[M].吴龙清,译.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姚青群]
J314.8
A
1008-7346(2015)06-0072-04
2015-11-12
黄翠萍,女,福建莆田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